龙口(老黄县) - “闯关东”始发地 胶东半岛舌尖上的“顶流”

龙口港

龙口是一座高颜值的城市。

依山傍海,青山隐隐,碧海滔滔,山山水水之中蕴藏着无尽的温柔与浪漫。

这个拥有2200年历史的古县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还因为是“闯关东”的始发地,与一半的东北人建立了双向的浓厚情感连结。

对于热爱的旅行的人来说,龙口吸引人的不仅是悠长的美丽海岸线,大气恢宏的北方庄园建筑群,还因为,它是胶东半岛舌尖上的“顶流”。

龙口海滨浴场

//////////////

自古富庶 商贾云集

龙口,旧称黄县。

考古资料证明,这里自古就是人杰地灵、文明富庶之乡。原始人群时被称为东夷部落,商代晚期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莱国”,公元前567年为齐国所灭,并入齐国版图。

自秦朝设县,黄县仅在唐代有短短5年的被撤,一直存在至今。

战国时能言善辩的淳于髡、秦代方士徐福、东吴大将太史慈、明代宰相范复粹、清代大学士贾桢等,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名人。

2200年多年前,航海家徐福从龙口港出发东渡日本,带回了大海另一边的讯息,留下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龙口港,也成了中国人眺望世界的第一个窗口。

1914年,龙口港辟为商埠,1917年设有中日合办龙口银行,1922年进出口贸易总值为597.77万关平两。商业的发展,促进了饮食业、旅店业、理发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龙口店铺林立,客商云集,时有“小上海”之称。到1937年,黄县计有商号2211家,县城内仅西关一条街,就有商号157家,且规模、名气较大。他们经营范围甚广,“上自绫、罗、绸、缎,下至葱、韭、姜、蒜”一应俱全,时有“黄城商业一条街”的美誉。

龙口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有名胜古迹19处,革命纪念地4处。其中莱国都城遗址归城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旅游景点有屺姆岛、南山风景区、徐公祠、丁氏故宅、王屋水库风景区、冶基观光农业等。

黄县丁氏故居,位于山东龙口市黄城西大街,占地3.106公顷,建筑面积8042平方米。主人是清代山东的首富”丁百万”。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建成于道光年间,鼎盛时房屋达2700余间,迄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

虽然,现在剩了240间,依然是烟台民居庄园最大的。

整个建筑群分若干大院,每个大院由若干四合院组成,疏密得当,古朴大方。房屋青瓦覆顶,室内雕梁画栋。廊下、院内石雕、砖雕、木雕玲珑剔透,具有浓厚的京城府第和胶东民居的神韵,堪称清代建筑艺术之精华,在当时可与京城皇家园林相媲美。

丁氏故宅丁氏故宅是目前中国规模宏大、举世闻名、保存较好的“四合院”式建筑群。1985年8月被龙口市政府定为博物馆并对外开放,1996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想了解北方古村落的游人,还可以去龙口县的西河阳古村转转,这里,有一座民众捐物筹建的民居博物馆,里面除了有关西河阳村的历史文献资料,还有很多胶东地区农民耕作的农具,以及生活用品等。

西河阳古村街景

/////////////

人类大迁徙“闯关东”的始发地

“闯关东”是清朝末年以来,山东人尤其是胶东人规模庞大的一次移民潮,龙口港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繁荣的海运优势成为这次移民潮的起点。

那么,生活在如此富庶的地方的人们,怎么热衷“闯关东”呢?

有人具体统计过老黄县人民的从业状况,“农十之三,士与工十之二,商十之五。”重商风气下的胶东,安土重迁的观念自然要比传统农业区域淡化的多。

有文献记载,山东登州府“地狭人稠,境内所产,不足以自给,故民多逐利于四方。或远适京师,或险涉重洋。奉天、吉林,绝塞万里,皆有登人。或为富商,或挟重资,南抵苏广,北赴辽沈,舟航之利,捷于他郡。”

简单来说,普通老百姓土地很少,产出的粮食不够吃。东北平原肥沃的黑土地,种啥得啥,对于黄县百姓来说太有诱惑力了。

加之近代,青岛一带遭受德国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外国资本和文化最早通过此地传入山东,也客观上迫使胶东进一步转向开放。胶东地区几乎家家都有闯关东的,以至于青年人若不去东北走一遭,便会被乡邻视作没志气。

类似今天的年轻人奔赴北上广,都想为子孙后代开辟出一块丰衣足食的广阔天地来。

闯关东主题雕塑

据港史记载,清朝末年,龙口已与大连、营口、丹东、天津及渤海、黄海沿岸各港通航,龙口港年靠泊帆船达1200艘次,当时经龙口去东北及苏联东部沿海地区的经商者和劳工,每年达十四、五万人次。栈桥码头建成后,龙口港成为山东与东北之间客货运输、南北海运的中转港和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开通了龙口--大连客运航线,以往部分经由烟台、青岛闯关东的山东劳工蜂拥至龙口,闯关东之势也随之达到高潮。

龙口离关东较近,周边各县距龙口亦不甚远。那时候,人们头天下午从黄县上船,第二天就能到大连。据史料记载,整个渤海沿岸,龙口湾冰情最轻。即使是一月上旬至二月下旬的盛冰期,固定冰也甚少,对船舶运营没有太大的影响。人们经这里到关东,或经商,或挖参,或采金,或种地,可以不受季节的影响。

黄县商人大胆开拓,在异地他乡谱写了各地发达的商业历史。

有数据统计,仅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前后,就有36个黄县人在奉天(沈阳)的丝房里当大掌柜的。哈尔滨、佳木斯、营口等地也有很多黄县人开的大买卖。当年在关东谋生的山东人,或共事,或交际,都跟黄县人有程度不同的联系。

为了弘扬“闯关东”精神,龙口港建设了一座文化展览馆,将“闯关东”这段历史永远地珍藏起来。

闯关东文化展览馆

闯关东文化展览馆

/////////////

胶东舌尖上的“顶流”

舌尖山东,味在龙口。

有人说曾说:“没去龙口之前,对龙口的认识也仅限于“龙口粉丝”而已。但到龙口之后,我成了她的粉丝。”

作为四大名菜之首,鲁菜无论文化底蕴、卖相和口味都无可挑剔,龙口美食正是鲁菜的重要流派之一,被当地人誉为胶东半岛的“顶流”,为了美食也值得专程来旅游。

山东龙口,有即使是一间其貌不扬的街边饭庄,都有可能藏着数道非遗菜品。

龙口市是山东省重要的水产品基地之一,盛产海参、加吉鱼、对虾、扇贝、鲳鱼等。行走在这座生态宜居的小城,生活的节奏也会随着慢下来。饱览一场视觉盛宴后,一顿海鲜大餐大块朵颐定能不负所望。

麻辣海鲜大咖 By一路南风

麻辣海鲜大咖:龙口代表性硬菜之一,集合了海星、虾、鲍鱼等经典海鲜,配上独特的麻辣做法轻松地感动了我们的味蕾,更重要的一点是麻辣味道并没有破坏食材的新鲜原味,反而起到增色的作用。

在胶东民间,“黄县的房,栖霞的粮,蓬莱净出好姑娘”是一句流传甚广的顺口溜。这一民谚所体现的,主要是黄县人的技艺精细。

而黄县人的技艺精细,不仅体现在建筑上,在饮食的细节上也展示的淋漓尽致。

一道简简单单的黄县肉盒,一口下去唇齿留香,就能征服一个挑剔的胃。


黄县肉盒

相传,黄县肉盒始于明末清初年间。因起源于黄县,故称。民国初期,以开设在黄城南街路东的凤聚园肉盒铺制作的最好,久负盛名。解放以后,黄县西大街饭店曾专设肉盒门市部加工销售。后因操作复杂,利润微薄,几乎失传。如今,黄县肉盒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功勋鸡 By 一路南风

功勋鸡是龙口的网红品牌,位于龙口市新嘉街道徐乡路韩家村农贸市场,环境有点像南方的大排档,但出品却是高端大酒店的水准。

诸如排骨包子、鲅鱼水饺、北马火烧、酱油菜、面鱼儿、鱼锅片片这些龙口经典美食,都被各地食客冿津乐道。

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龙口,也就是老黄县,处处散发着迷人的城市魅力,有颜有味有内涵,成为又一座用实力圈粉的网红海滨城市。

注:文中图片除标注外均来源于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END-

文 编辑 丨姜钧兮

封面来源:网络

参考:

胶东在线:《老物件记录红色历史 黄县曾称“小上海”》

《黄县志》等

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新县志,

优晟文化与羊晚集团生活传媒公司浙报集团钱江晚报 钱报有礼战略合作的内容平台

县域经济、文化IP打造、乡村振兴、城乡链接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胶东半岛   龙口   龙口市   奉天   胶东   始发地   故宅   富庶   舌尖   山东   麻辣   海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