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张掖地区境内的藏族主要分布

张掖地区境内的藏族主要分布在肃南县的祁丰、马蹄、皇城等地,他们渊源于“吐蕃”,分布区域辽阔,历史悠久。由于他们是不同历史时期陆续来到当地的不同吐蕃支系,大体分为三部分:一是祁丰区和大河区水关乡藏族;二是皇城区铧尖乡、泱翔乡藏族;三是马蹄区藏族。2003年,上述三部分藏族人口共有8987人。

祁丰区藏族居于肃南县城西北,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西部。南与青海省祁连县、天峻县为邻,北与酒泉市、嘉峪关市、玉门市接壤。其祖先世居西康,即今四川西部的阿坝、甘孜,云南迪庆,西藏昌都,属窝绒宗喀部。唐朝年间,因战争奉命来到此地戍边。初来时,全体将士及家眷三万多人,以长矛为武器,矛头系黑牛毛缨。藏语“黑缨”为“东纳”,“东纳”人世代把守着祁连山北麓的三个大山口,又被称为“山口番”,部族也逐步分为三部,三族头目均为世袭制。祁丰藏族称自己为“博”、“博巴”,即“西藏人”,所以有人称其为“西北的康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酒泉县于1950年2月设立祁明区;1954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后,划归肃南县管辖。藏族人口3311人,占全区总人口的86.13%。

水关乡藏族居住在祁连山北麓,今肃南县大河区西端。先民为原唐古特二族,来自后藏,是唐代后期奉命征战到当地的吐蕃人。因其居地与“黄番”(水关乡裕固族“贺郎格家”)相连而划归“黄番”头目管辖。1949年部落由高台县第五区管辖,1954年划归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水关乡藏族主要有索、强、黄、安四姓。第五、七、八世顾嘉堪布就出生在这里。

皇城铧尖、泱翔藏族是公元857年,在今甘青地区爆发的自号“温末”奴隶平民起义的部分人员,移居凉州(今武威)一带,和东汉以来就驻牧于甘凉一带的吐蕃汇合后,历经唐、五代、西夏逐步形成了“华锐”藏族,分布于武威市、永昌县,1959年划归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皇城铧尖、泱翔两乡。藏族人口1964人,占两乡总人口的61.3%。

马蹄区藏族居于祁连山北麓,东靠民乐县,南邻青海省祁连县。关于马蹄区藏族历史渊源,史家说法不一,据考证,大体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唐代吐蕃从河西走廊迁出时散留在祁连山中的一部分土蕃居民;二是约在明、清时期,从青海迁徙到祁连山北麓从事畜牧业的。这两部分藏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陆续来到马蹄区境内,经过漫长的历史交往,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今日独具民族特色的马蹄区藏族。清末马蹄藏族分为东、西十四族,也称为“马蹄寺十四族黑番”。1950年,东、西两部族分属民乐县、张掖市管辖。1954年成立了马蹄藏族自治区(区级),归属民乐县管辖。1957年划归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至今。共有人口2530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46.7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藏族和其它兄弟民族共同获得了新生。特别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至今的五十多年间,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肃南县的藏族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进步繁荣、团结文明的社会主义康庄道路。到1998年,肃南县的藏族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3458元,90%以上农牧户达到小康标准。祁连乡红山村成为全市的明星村之一。藏族青壮年人口文盲率降低到3%左右。儿童入学率达到100%,1997年实现“普九”标准,藏族人口中每万人中有大中专生约300人以上。

祁连山养育了藏族人民,也孕育了灿烂绚丽的河西历史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藏族   南县   吐蕃   祁连   张掖   山口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皇城   民乐县   马蹄   境内   人口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