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经济快速恢复之能源保供篇丨端稳“饭碗”压舱顶梁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原材料和综采装备的生产地和输出地,省管企业立足供应保安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煤为“链”端稳端牢能源“饭碗”,做好今冬明春煤炭能源保供工作,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经济稳增长“压舱顶梁”。

郑煤机:生产线昼夜不停赶订单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栾姗

距离年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郑煤机组织员工分昼夜两班赶订单、忙生产,全力冲刺年底收官。“我们一天都没停产!如果停一天,就会损失几千万元的营业收入。”12月6日,郑煤机集团煤机板块副总经理孟贺超说。

前段时间,郑煤机捷报频传,神木市聚隆矿业有限公司、美国信峰能源公司的成套液压支架项目接连通过用户验收;首套适应沿空留巷开采工艺的成套化出口装备通过土耳其用户验收。

“成套装备几何尺寸配合和性能配套符合要求”“设备空载协同工作能力测试达标”“自动化功能一切正常”……走进郑煤机生产车间,工业机器人化身智能“焊”将、搬运能手,设备联调和技术交流“云”上进行,成套化智能综采设备陆续打包发运,一片繁忙景象。

闭环生产为产品及时交付提供保障。上个月,郑煤机开启闭环生产管理的当晚,集团公司中层助理以上干部和生产、技术人员及部分骨干员工,带着衣物被褥,连夜提前返岗。截至目前,郑煤机已有63套产品陆续发运到矿。

生产线可不像电脑那样能抱回家办公,目前郑煤机还有不少干部员工继续吃住在单位,保生产保交付。“公司订单饱满,交付压力较大,同时我们也承担着保障国家煤炭供应和能源安全的行业责任和使命,一点都耽误不得。”郑煤机党委书记、董事长焦承尧说。

凌晨2点,郑煤机的食堂就亮起灯光,面点组的厨师开始精心地为员工准备早餐。工厂车间里赶订单,一线员工全部转为大班作业,实行两班倒,原来的一日三餐变成一日四餐,堂食也变成了餐品分装配送,食堂员工的工作量成倍增加。

总装车间里,员工们戴着口罩在忙碌着。郑煤机总装厂厂长苑少冲告诉记者,受能源供应紧张和采煤设备更新换代影响,客户对成套化智能综采设备需求特别大。近段时间他一直吃住在单位,根据生产线上游的工区工序间的进度差异,做到差异化倒班,确保各班次达到最大化总装。

“生产的稳定需要物流的畅通。”孟贺超说,郑煤机是“白名单”管理企业,每天与零部件供应商和配套商保持密切联系,确保江苏、浙江以及四川等地原材料运输畅通,向山西、陕西、内蒙古等产煤省(区)甚至国外运送产品。如果遇到物流公司车辆和人手紧张,集团公司会派人派车将设备如期交付到客户手中。

后勤环、生产环、物流环,环环相扣。保质量、保交期,客户为先。郑煤机干部员工以企为家,坚守阵地,液压支架产量提前1个月完成全年目标。

河南能源:“数字大脑”计算供需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栾姗

河南能源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大屏幕上,不断滚动着各种数字和图表。这里就像一个高速运转的“数字大脑”——发生在各区域、各公司的采产供销数据汇聚到这里,经过数据模型的清洗、加工、分析,产出一份份能源动态供需报告,可以细分到不同时段、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品类。

一位研究员刚刚完成了一份月度报告,与今冬明春煤炭保供稳价有关。数据显示,晋陕蒙煤炭产量有所回升,河南统调电厂库存保障能力明显提升,预计今冬明春河南省煤炭供需略显偏紧,但电煤保供总体有保障。12月6日,河南能源集团销售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蔡翔说,即便发生极端天气,集团公司也会积极发挥应急保供作用,保障今冬明春我省能源供应。

当煤炭保供遭遇疫情,保障电煤供应、让群众温暖居家过冬成为头等大事。不仅如此,还要向重要大型电厂运送煤炭,保供压力不小。河南能源集团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增产量、保供应,早早地将保供任务细分到每一个环节。

成立“红色先锋”电煤保供党员突击队,派专人现场督导电煤保供装运工作,最大限度缩短装运时间,确保煤炭装运等各环节高效顺畅;

建立健康核验和“点对点”闭环运输机制,积极与高速口卡点负责单位协调,启动夜间销售机制,确保当日车辆当日开离;

针对库存告急电厂合理倾斜资源,协调部分用户启动地销煤发运,确保省内电煤用户燃煤供应和机组稳定运行。

供应充足,价格自然稳定。随着一系列增产保供措施落地见效,河南本土煤炭供需平稳有序,河南统调电厂存煤可用天数回升至25天左右。

陈四楼煤矿调度室副主任景旭东坐在调度室里,打开手机APP,监测着矿井内机电设备的信息。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也通过5G井下4K高清摄像头监测着陈四楼煤矿“地下世界”。显示屏上,井下场所宽敞明亮,随着采煤机的掘进,无烟煤汇聚成滚滚煤流。经过多个工序后,煤块经皮带最终运输至储煤仓。整个过程井然有序,无需人工干预,全靠百米之上的调度员坐在调度室里“一键采煤”。

智能化正成为煤炭增产保供的重要支撑。截至目前,河南能源集团已经建设完成26个“数智能源”项目、6对智能煤矿、4个智能工厂、5个智能车间、43个智能化采煤和37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实现了煤炭生产可知可视可控的管理目标,实时传输至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数字大脑”。该平台运营以来,累计成交数量达6300万吨,累计成交金额395亿元。

“今冬明春煤炭保供稳价工作已经启动,接下来我们不断会有新的能源动态报告,根据市场供需随时做出精准调度。”蔡翔说。

河南物产:煤炭产销区建立“基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舒彤

进入11月份,北方地区陆续进入取暖季,能源电力需求不断增加,能源电力保供重点转为“迎峰度冬”。

河南物产集团作为我省重点煤炭保供企业,全国首创在煤炭产销区流通节点建立煤炭储备合作基地和供应链服务基地,保证产业链上企业用上“经济适用煤”,服务河南本地市场的同时,满足全国煤炭供需。

12月5日,一列满载4000吨动力煤的煤炭保供专列,由山西晋能控股集团运至济源市柿槟铁路货场管理有限公司仓库。

“我们作为物产集团的煤炭储备合作基地,负责运输煤炭,并进行仓储保管。”该公司总经理李杰说。

今年7月,济源市柿槟铁路货场与河南物产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入11月份,双方深度合作,备战“迎峰度冬”,做好煤炭储备和保供发运安排。

“目前,我们在柿槟铁路货场的仓储量达20万余吨,可以及时补充河南电厂煤炭供应、保证今冬明春河南能源需求。”河南物产集团国内煤炭事业部总经理于学峰说。

像柿槟铁路货场这样的煤炭储备合作基地,河南物产集团在全国布局了21家。今年6月,河南物产集团围绕“产”和“销”,在全国煤炭产销区主要运输储备节点设立了21家煤炭储备合作基地和12家供应链服务基地。通过在煤炭产销区流通节点建立“基地”的形式,建立互联互保、高效衔接的流通网络,形成了高效的煤源配置体系。

围绕这些基地,河南物产集团不断开展代采、仓储、仓押、应收等业务,将业务触角延伸至整个煤炭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不仅实现了对上游部分资源的有效获取掌控,还充分发挥基地多在关键物流节点的优势,保障煤源运输有力、周转顺畅。目前,基地业务体量稳健增长,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迎峰度冬”的能源市场供应。

高效保供降低了煤炭市场的价格波动。河南物产集团通过整合上游供应和下游采购,分析物流等中间环节情况,及时发现产业链各方需求,优化配置,最大限度防止供需不畅带来的区域价格波动,保障煤电供应市场稳定。

目前,河南物产集团已与省内各重点发电企业紧密沟通,结合电厂季节性用煤计划和不同结构需求,安排部署对省内月度静态供应50万吨以上、动态月度供应100万吨以上的保供准备。此外,还通过在港口的布局,实现了与其海外供应链节点的无缝衔接,进一步加大了储备力度。

保煤电就是保经济、保民生。随着疫情形势逐渐平稳以及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工业生产持续恢复,河南物产集团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下好煤电保供一盘棋,为工业发展注入动力,为民生保障提供“暖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顶梁   能源   明春   今冬   物产   河南   节点   供需   饭碗   煤炭   快速   基地   集团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