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子30年不闻不问的李成儒,终于付出了代价

1993年底,美国和日本贸易战,一夜之间,让李成儒外汇仓里面1300万美金,血本无归。

“坐在机器前,从后脖颈子到尾巴骨,一股凉气窜下来了。”

第二天早晨起来,李成儒发现,枕头上、被子上都是自己的头发。

很快李成儒的头发全部都掉光了,成为了现在的秃头。

这个时候,他突然想起来了几年前一位大师和他说过的一句话。

“你这名字注定是从文,李成儒嘛,沾文即火,只要你演,只要你写,只要你导,只要你沾文,一定行。”

当时,他还问过大师,“行到什么程度?”

大师回答,“你这个名字翻译过来能和姜文似的。”

他反反复复的想来想去。做生意呢,还是演戏呢?

于是李成儒跑到同学张光北家,认认真真地问他:光北,你得实话实说,如果我现在不做买卖了,吃影视这碗饭,我能行吗?

张光北也真诚地看着李成儒,坚定的说道:“成儒,你一定能吃这碗饭!”

也正是因为张光北的这句话,李成儒把自己所有的买卖关停,以42岁的“高龄”进入演艺圈,他的后半生就这样被改写了。

1、

北京城有一户姓李的人家,开了一个“义和信”绸缎庄,生意非常的红火。

家里有10个孩子,4个女孩,6个男孩,可谓是人丁兴旺。

孩子们整天叽叽喳喳的,嬉笑玩闹,很是热闹。

1954年11月的一天,这户人家正敲锣打鼓,忙着张罗酒席。

原来,又添了一位小少爷。

父亲给这小儿子,取名叫李成儒,对他格外宠爱。

那个时候的李家,家境殷实,生活非常的富足。

富足到什么地步?

一块大洋能买一袋白面,别人家都是过年才舍得买袋白面吃顿好的。

李成儒的父亲能随便花2块大洋去买一个装蛐蛐的罐子。

他家的四合院就住故宫的旁边,小时候在家里放风筝,一不小心风筝就会挂到故宫角楼上。

可是好景不长,2岁的时候李成儒的父亲去世。

母亲又不懂的经营,又赶上家里又被清算抄家。

老李家的日子只剩下十个字:家无隔夜粮,身无御寒衣。

从住在故宫旁的富贵人家变成了贫苦百姓。

母亲一个人要养活兄弟姐妹11个人,为了生活就开始变卖家里的字画、收藏。

字画和收藏卖光了,就开始把桌子椅子拉出去卖。

慢慢的家里都被搬空了,没有东西能卖了。

于是李成儒的母亲就只能去铁路上扛一百斤重的木枕,砸和拇指一样粗细的路钉。

回到家的母亲经常是两手红肿,还要给孩子们做饭。

为了多挣一点钱,母亲还得做帮厨、瓦工和保姆。

即便母亲这样辛苦,也不能让一家子吃饱。

李成儒的两个哥哥,还是因为营养不良饿死了。

小小年纪的李成儒每天跟着哥哥、姐姐们去抗大麻袋,到商店门口的白菜堆去捡别人丢掉的烂菜叶子。

回家用水泡开剁烂了吃。

李成儒对于童年的回忆,没有糖果的味道,只有白菜和豆腐。

为了抢一口吃的,年仅六七岁的李成儒经常会被打得头破血流。

那个时候,北京城里面所有的野菜,李成儒都认识,都吃过。

柳芽,野菜,豆腐渣,对饥饿的他来说,都是食物。

那个时候,如果能吃上玉米饼,那就算是过年了。

当时就是穷到这个程度。

2、

贫穷中的快乐全是从艺术中得到的。

母亲送几个大孩子去学京剧,大孩子学成再回家教小孩子。

家里就是个小科班。

每逢周末,回来的哥哥们就教他学戏。

6岁的李成儒就学会了《李逵下山》,一家人有拉有唱,有教有学,贫穷被欢乐冲淡了。

对表演的热爱,从小就在李诚儒的血液里流淌着。

12岁的时候,李成儒报考戏校,因为出身不好,被拒之门外。

1971年,17岁的李诚儒初中毕业被分配到了北京景山服装八厂。

从学徒做起,主要工作是熨烫衣服。

每个月16块钱的工资成了他唯一的经济来源。

但是在服装厂待的时间长了,李成儒渐渐感到枯燥。

北京人艺距李诚儒的家不过10分钟的路程,这也给年少的李成儒提供了便利的地理条件。

于是,李成儒经常去人艺去看话剧。

1972年,在观看话剧《针锋相对》时,李成儒被一个人富有穿透力的声音吸引住了,顿时觉得其他演员都黯然失色

他就是董行佶,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泰斗级人物

于是李成儒就萌生了想要和董行佶学表演的念头。

虽然没有人能给李成儒引荐认识,但他自有办法。

这天李成儒照常去看一场戏,排着队的他,突然发现董行佶就在身后。

看到董行佶之后,李成儒灵机一动,没检票,等着董行佶。

然后走上前去,鼓起勇气:“您是董老师吗?”

“是啊,有事吗?”

“我想跟您学!”

“有作品吗?”

“有,我会两篇散文。”

“好,明天下午三点半到人艺宿舍找我。”

第二天李成儒准时来找董行佶,李成儒当着董行佶的面朗读了《谁是最可爱的人》。

朗读到“在朝鲜”这三个字的时候,被董行佶喊停了,就这三个字整整让他练了三个半小时。

李成儒没有抱怨一句,看到李成儒这么认真肯学,严谨苛刻的董行佶就收下了他。

董行佶每周教学一次。

从那天开始,每天早上,故宫后门、景山前门都有一个练台词的服装厂工人十年时间风雨无阻

李成儒可以说是深得董行佶的真传,让他练就了深厚台词功底。

也为他在电影《大腕》“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名场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跟着董老师慢慢的学习下来,李成儒觉得自己爱上了表演这个行业。

到了1976年,22岁的李成儒开始参加北京市东城区工人俱乐部的话剧演出。

并且因台词功底出色,被中央实验话剧院“借调”表演了5年话剧。

正是因为有了在话剧舞台上的经验积累,也为李成儒后半生的命运改变,埋下了伏笔。

慢慢的,李成儒不想继续在景山服装厂这个集体企业里面当个小工人。

那时的他有两个目标:当演员和进中央电视台。

在1980年,26岁的李成儒报考了中戏了。

中戏面试的时候,因为长相的原因没能通过。

但李成儒却凭着扎实的台词功底,在7000多中人被只招收40人的北电80级的业余表演进修班录取。

和赵宝刚、李勤勤、张光北、朱琳、李强等成了同学。

导演赵宝刚

由于长得磕掺,北电教研组组长唐远之,见到李诚儒的第一印象是:“看这孩子的长相,要红,得等到40岁以后。”

结果,李成儒还真被说中了。

他们这届很神奇,虽是北电的业余班,但是出来的实力派比同届的专业班还多。

特别是赵宝刚明明是学表演的,后来竟然成为了京圈颇具影响力的导演。

3、

在进修班追求自己梦想的时候,李成儒遇到了妻子李世荣。

当时的李世荣是银燕艺术团的团长,很有才华,集编、导、演于一身,不仅才华横溢,而且长相十分漂亮端庄大气

两人的相遇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李成儒对她一见倾心,并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虽然李诚儒当时是个名不经传,一穷二白的穷小伙。

但是李世荣偏偏看上了李诚儒的才华,违背父母的意愿也要嫁给他。

当李世荣第一次跟着李成儒回家时,看到他家只有18平米的小屋,里面非常的简陋和狭窄,厨房是和别人家一起共用的,厕所是胡同口的公厕。

李世荣并没有嫌弃反而安慰李成儒,“没事,夫妻就是要同甘共苦,日子总是会好起来的。”

听到此话,李成儒颇受感动,1980年两人喜结连理。

1985年在那18平米的小屋了他们生了儿子李大海,

小屋虽小,但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十分温馨。

3、

从北电表演进修班顺利毕业,台词功底深厚的李成儒,以为自己能够实现做演员的梦想了。

1981年,杨洁要拍摄《西游记》筹拍,剧组在挑选演员。

刚毕业的李诚儒在听到消息后,自信满满的就前往剧组面试。

但是,想要演唐僧的李成儒,当场就被导演杨洁拒绝:“你的长相,很难让妖精下手啊。”

杨洁看着李成儒挺精明的,就让李成儒给她写一份简报,让他第二天拿过来给杨洁。

当时李成儒想着,万一能留在剧组呢,不管做什么总比在服装厂熨衣服强。

第二天中午就把工作简报交给了杨洁导演。

杨洁导演看了看,觉得挺不错,正好身边也缺人,就留下李成儒做场记。

李成儒为了表现一下自己,还接了一句话,听说场记是通向导演的路。

杨洁导演冷冷的说:别瞎想那些,先干活

就这样李成儒留在了《西游记》做场记。

李成儒的表现也让杨洁导演十分满意。

之后他转成剧务,道具筹备,整个剧组上上下下几百人的衣食住行全都由他负责。

深得杨洁器重的李成儒还负责演员挑选。

像女儿国国王朱琳、玉兔精李玲玉、七个蜘蛛精演员等都是李成儒找来的。

86版《西游记》几乎全部实地取景,为了采景,师徒六人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古刹道观,而李诚儒就是走在最前头的探路人。

面对着各种艰难险阻,但他就是可以解决。

在剧组到达拍摄地之前,他能把一切相关事宜都安排妥妥当。

后来杨洁曾经说过,李成儒就是她的一只手,非常重要。

虽然很是被杨洁看重,但是本来是想做演员却干着杂活的李成儒心里不是滋味。

他想演个角,哪怕再小,他自信也能演得让观众一眼难忘。

李成儒就去请求杨洁导演也给他一个角色,杨洁导演就直接回怼:“你演什么演,活这么多,赶紧干活去”。

李成儒在《西游记》剧组呆了5年,最后连个小妖也没演上。

这件事情,对李成儒的影响挺大的。

李成儒觉得这辈子可能自己都做不了演员了。

在1985年《西游记》拍摄结束后,李世荣怀孕并生下了儿子李大海。

李大海和妈妈

这时候李成儒也放弃了自己的演员梦想,为了儿子的奶粉钱,李诚儒决定下海经商。

4、

于是拿着从剧组赚的钱,他开始做起了小买卖。

每天天不亮,李成儒就到批发市场进货,满头大汗地再把货拉回来,赚个差价,像蔬菜、水果、小商品等,他都卖过。

他的第一桶金是靠卖苹果,他到国营果品批发公司去进货,然后卖给各大厂矿企,作为春节慰问品。

成本5万块,就赚了2万多。

什么鱼啊、水果、蔬菜等等,只要能赚钱的他都卖,就这样手里攒了十几万块钱。

后来,颇有商业头脑的李成儒在服装生意上面,发现了巨大的商机和利润。

当时,人们对穿着审美有了新的需求变化,但是当时中国市场上的衣着非常的单一。

于是,在1990年,李成儒在北京寸土寸金的地段开了一家将近一千平米的大型商场,叫“特别特”。

之所以取这样一个名字,就是要强调一个重点:“不一样”。

衣服,服务,质量等都和别家不一样。

商场的宣传单上是这样的写的:“特别热情的服务,特别合理的价格,特别优质的商品。——总经理:李成儒。”

李成儒不断从南方往北京带进新颖洋气的服饰,迅速抢占了当时北京的时尚圈。

他非常有生意头脑,还在《北京晚报》上登广告,全北京海选漂亮姑娘当卖货员。

当时,北京市的平均工资为221元/月,豪气的李成儒给导购员开价5000元-6000元/月。

结果前来应聘的美女超过5000人,李成儒按照选空姐的标准,选了100位身材外形俱佳的美女做导购

每天,美女们身穿“特别特”的衣服在商场走秀。

独特的营销模式立马引起轰动,开业半个月就名噪京城。

“特别特”商场天天人头攒动,营业额蹭蹭滴往上涨。

最高的一天营业额高达50万元。

正好这个时候,李成儒的同学张北光要结婚。

那个时候拍戏片酬没多少钱,张光北攒了一年的片酬也就几万块钱。

办婚礼,装修新房就花了不少钱。

囊中羞涩的张光北,身上只有700块钱了。

张光北带着未婚妻陈炜来逛西单商场,陈炜看中了一条非常漂亮的项链。

询问了一下价格,1200元。

一千二百元钱,相当于张光北当时一部戏的片酬。

这个的时候,李成儒从店内缓缓走到,直接拿起了项链,拍到了张光北的手里。

豪气的李成儒说:“不要钱,光北,拿走。”

在那个冯小刚还骑着破摩托到单位上班的年代,而李成儒已经开上了50多万的豪车奔驰560 和宝马320。

那个时候,李成儒一条领带就一万元,身上穿的西服一套要七八万,李成儒一天换一套。

有一次和朋友坐电梯,电梯的礼宾小姐对他说了一句“老总好”,他一高兴,就直接甩出100美元当做小费。

此时,李成儒的生活奢侈到极致。

那时候北京的平均月工资是679元,而这对于李成儒来说只是他买一双袜子的钱。

也就是在1991年,看惯了外面莺莺燕燕的李成儒和结发妻子李世荣提出了离婚了。

面对这个晴天霹雳,当晚,倔强的李世荣便带着6岁的儿子,回到了那个18平米的小房子。

母子二人在那个仅有18平方米、厕所厨房共用的小平房中一起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光。

5、

挣到钱后的李诚儒,听几个香港的朋友说炒外汇来钱快。

于是就开始疯狂炒外汇,曾经5个小时就赚了70000美金。

那时李诚儒的日常行程是:睡到中午吃午饭,下午5点半,准时给香港那边打电话,确认美元日元兑换行情,然后买入。

晚饭后,去天上人间享乐。

1991年他的外汇仓里就有1300万美金,身价过亿。

与当时的李春平、李晓华、李途纯并称“京城四李”,就是北京最有钱的四个姓李的人。

要知道,同年从美国归来的王中磊也不过带回20万美金。

由于红得发紫,就被人盯上了,后来是窝里斗,再加上用人不当,结果李成儒损失惨重,进了监狱的门槛。

在监狱前后待了10天,最后不了了之。

心情不爽的李成儒,找自己的老同学赵宝刚去了。

当时赵宝刚正在拍摄《编辑部的故事》,就说“正好,你来吧”。

到了剧组,李成儒就客串了他第一个荧屏形象——贾何必,一个虚头巴脑、胡侃乱蒙、一句实话没有的商人。

冯小刚看完后一拍大腿,问赵宝刚:“这孙子是哪儿找来的?”

赵宝刚特得意的说:“这孙子是我同学。”

冯小刚佩服的连连点头:“他简直和当时骗我们的那孙子一模一样。”


这次出镜是让李成儒过足了戏瘾。

有过五关斩六将,就必有走麦城的时候。

1993年底,美国和日本贸易战,一夜之间,让李成儒外汇仓里面1300万美金,血本无归。

“坐在机器前,从后脖颈子到尾巴骨,一股凉气窜下来了。”

第二天早晨起来,李成儒发现,枕头上、被子上都是自己的头发。

很快李成儒的头发全部都掉光了,成为了现在的秃头。

这个时候,他突然想起来了几年前一位大师和他说过的一句话。

“你这名字注定是从文,李成儒嘛,沾文即火,只要你演,只要你写,只要你导,只要你沾文,一定行。”

当时,他还问过大师,“行到什么程度?”

大师回答,“你这个名字翻译过来能和姜文似的。”

生意场上失败的李成儒开始思考,我最爱的到底是什么?

沉淀一年,他想明白了。

自己还是喜欢演戏。

于是李成儒跑到张光北家,认认真真地问他:光北,你得实话实说,如果我现在不做买卖了,吃影视这碗饭,我能行吗?

张光北也真诚地看着李成儒,坚定的说道:“成儒,你一定能吃这碗饭!”

就是因为张光北的这句话。

李成儒把自己所有的买卖关停,清理库存,清理债权债务,把生意场的残局安排的妥妥当当之后。

1995年,李成儒在赵宝刚指导的《东边日出西边雨》中扮演警察吴永民。

李成儒以42岁的“高龄”正式进入演艺圈。

6、

真正让他大火的是在冯小刚的喜剧《大腕》仅仅一分多钟的客串。

当时冯小刚给李成儒打电话,希望他能够为自己的电影串一个角色。

作为多年的老友,李成儒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全当给朋友帮忙了,而具体演什么角色李成儒连问都没问。

第二天九点多钟冯小刚派人把李成儒接到片场,冯导给他递过去一张纸:“成儒,这是你的台词”。

李成儒接过来一看,密密麻麻的一大段台词,整整填满了一张纸:“这全是我一个人的词儿?”。

“全是您一个人的词,您得一个镜头完成”冯小刚解释说。

“我是个什么角色呢?”

“您演一个精神病院里的病人。”

李成儒找了棵大树,在底下一坐,李成儒开始啃台词。

三个小时以后他站起身来把写有整页台词的纸往纸篓里一扔,随后走进了镜头。

当时拍这场戏时,李诚儒特意告诉冯小刚,一定要做足准备,灯光,摄影,录音,全部都要准备好。自己只能一条过,否则第2条第3条就拍不出那个状态了。

1分26秒,328个字,一镜到底,一条过!

台词从他嘴里出来就像机关枪一样,甩得咯嘣脆,给整部戏挑起了一个特响亮的爆笑。

结束打板,冯小刚上前拥抱,在场的葛优、关之琳、英达等人拍手叫好

李诚儒说:“我就是想让他们看看,什么叫能耐。”

事后,李成儒点燃了一根烟,他发现由于刚刚高度紧张,自己的手竟在不停地发抖3个半小时。

电影上映后,一个多小时的电影,被观众记住的就是一分多钟的名场面。

二十年过去了,“不求最好的,只求最贵的”这段经典台词,至今被观众津津乐道。

时隔多年,李成儒斩钉截铁地表示,“我现在仍然说,这段台词只有我能完成!”

7、

2000年,李诚儒接到一个电话,“李诚儒,你的谱够大的呀,非得我给你打电话。”

李诚儒连忙道歉,“真不是,宝爷,我真是档期排不开呀!”

被称为“宝爷”的, 正是《大宅门》的导演郭宝昌。

导演郭宝昌打电话的目的是,邀请李诚儒出演《大宅门》里面的“白三爷”。

因为白三爷这角色,喜欢京剧是个京剧票友,而且还是个混不吝,宝爷特别中意喜欢京剧的李诚儒。
但是,当时李诚儒刚和《重案六组》的剧组签约,出演主角警察曾克强。

2001年,《重案六组》播出后,46岁的李成儒凭借警察“大曾”的角色一下子火遍大江南北。

这部电视剧在电视台的重播率也达到了惊人的3000多次。

在北京堵车的时候,李成儒直接下车指挥交通,很多司机看见是“大曾”,都非常挺听他的指挥。

比交警指挥的还顺畅。

李成儒的演艺事业走向了巅峰。

在感情生活上,李成儒疯狂追求了5年的梅派大青衣史依弘,同意嫁给他了。

比李成儒小18岁的史依弘,是京剧圈里的“大腕”,被称为“南派大青衣”。

她身段柔美,却又不失刚劲,一双杏眼炯炯有神,温婉大气。

李成儒对史依弘一见钟情,展开热烈的追求。

按照当时李成儒的话就是说:“我当时一见到她,我就知道,我下半生一定要和她一起生活。”

每当史依弘在北京有演出,都能看到李成儒的身影,每次都送上一车鲜花,以示浪漫。

他还为史依弘建造了一间100多平米的练功室,经过5年的猛烈追求,也终于在一片深情下抱得美人归,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8、

而另外一边,儿子还和母亲挤在18平米的小平房里面,相依为命。

上厕所也要跑到很远的公共厕所去上,即使在冬天,寒风刺骨也得如此。

李大海十分心疼每天奔波的母亲。

于是17岁就辍学,他去披萨店做披萨,到眼镜店推销眼睛,在酒吧当服务员,没事儿去给人弹弹琴唱唱歌。

每天早上6点就出门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才回家,很是辛苦。

但是李大海没有喊过任何累,他把攒下来的钱都给了母亲。

因为心疼母亲的辛苦,李大海想要给妈妈买一栋大点的房子,

可大海的手里钱不够,就去找李成儒借钱,说:“我想给妈妈换一套大房子,钱不够,你能不能借给我点钱。”

结果,李大海遭到了李成儒的训斥:“没钱买什么房!我是不会借钱给你的。”

李大海没想到自己亲爹都不借给自己钱,瞬间感到无比悲凉!

在儿子李大海的成长过程中,李成儒很少关心儿子。

儿子曾坦言在二十多年里,父子俩见面的时间不超过100次。

父爱的缺失和生活的压力让大海吃了很多苦。

内心酸楚的李大海感觉自己只有一个亲人,就是妈妈。

即便是如此,偶尔父子见次面,李成儒还会和跟儿子说:“你幸福多了,最起码我还活着!”

因为李成儒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所以他觉得他活着,儿子有父亲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后来李大海搞起了音乐,有一次李大海到李成儒家吃饭,看到家里闲置的钢琴,就跟李成儒说:“爸,这钢琴我一会抬到音乐棚吧!”

没想到李成儒怒火中烧。

他对儿子怒吼,这个家没一样东西是你的,给我滚蛋。

李大海被骂得落荒而逃。

父子俩的关系降到冰点。有一年的时间,父子不相往来。

2013在《我是大明星》中,李成儒不像别人的父母一样夸孩子,而是毫不留情一顿痛批。

他说李大海:“你没有本事,有什么可让我夸的,你现在这人模狗样还不是父母给的。”

不过面对父亲的苛刻言辞,母亲安慰李大海:“不要因为这件事去恨你的父亲,不管怎么说你身上也流着他的血,他也就是图嘴快,别往心里去。”

9、

随着年纪的增长,李成儒也在会思考自己的行为。

第一,他觉得自己对儿子是有亏欠的。

第二,他觉得对不起自己的第二任妻子。2007年,李成儒和史依弘的婚姻走过了6个年头。

没能度过七年之痒,两人最终选择了离婚。

这个时候的李成儒也会主动给儿子打电话,拉近关系。

李成儒想给李大海换一辆100万的豪车,但是李大海却选择了20万的车。

非常懂事的李大海说,自己开着100万的车去跑剧组,也会被人笑话的,而且自己也想闯闯。

虽然近几年父子的关系有所缓和,但是由于童年的阴影,始终让他不敢结婚。

有一次,李成儒半夜梦到儿子再也不理自己了,他直接惊醒。

然后马上给李大海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我很遗憾在你很小的时候没有生活在一起,我对你有亏欠,现在我年纪越来越大了,发现这种舐犊之情越来越多。”

李成儒从来没有对儿子说过这么深刻的话。

随着年纪的增长,愈发渴望亲人的关心了吧,这两年李成儒的性格柔和了许多。

他发现,血缘关系终究是切不断的。

于是他决定在以后的生活和事业上,倾尽一切来弥补儿子。

李大海是在没有父爱的环境下长大的,那些泪与痛的岁月带给他的是彻骨的煎熬……

二十多年孩子成长的过程,父亲的缺席,这是能弥补的了吗?

但是缺席的陪伴,不被认可的伤害,匮乏的情感互动,只有当事人自己才知道这些创伤多难弥补。

要知道,孩子的成长错过了,是弥补不回来的。

而修复了的亲情,能和没破碎过的一样吗?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在此声明,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女青年,不同意!

——END——

我是@毒舌女青年关注我,了解更多人物故事


#头条群星10月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故宫   西游记   场记   儿子   头发   不闻不问   京剧   话剧   剧组   北京   台词   代价   导演   演员   父亲   母亲   孩子   李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