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区域协调重大战略 户外运动产业构建“五区三带”空间布局

本报记者 庄灵辉 卢志坤 北京报道

密集政策支持下,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格局正进一步优化。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共同印发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文化和旅游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也于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日益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为促进各地区户外运动产业协调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户外运动产业“五区三带”的空间布局,即依据各地特点,分别打造北方冰雪运动引领区、华东户外运动示范区、中部户外运动体验区、华南户外运动休闲区、西南户外运动集聚区以及黄河文化户外运动带、长江水上运动带、滨海户外运动带,形成重点项目突出、比较优势显著、区域融合互动的发展格局。

多位专家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迅速,露营、山地、滑雪、骑行等户外运动频频引发热潮,与人们生活水平与需求的变化等因素不无关系。因此各地户外运动产业除利用好各自资源优势外,更应重视需求变化,丰富产品供给,推动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如此满足人们多元化需求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扩大相关产业受众面。

参与人数超过4亿人

随着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方式,户外运动产业近年来实现快速发展。《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持续增加,产品供给与场地设施都日益完善,截至2021年底,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超过4亿人。

多位专家认为,我国户外运动产业近年的迅速发展得益于需求端,后续高质量发展更依赖于对人们多元化需求的满足。

“实际上现在露营、骑行等户外运动热潮,都体现着人们消费升级与需求的变化。”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城市生活中对亲近自然的追求愈发强烈,户外运动需求也就愈加旺盛。

“随着整体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当前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们对更加健康地亲近自然,体验休闲放松的需求明显提升。”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王鹏表示,当前露营等户外运动火热,主要原因还是人们生活习惯与观念的改变,叠加疫情等因素,人们亲近自然、休闲放松的需求有所增加。

王鹏还指出,相较聚集于室内,户外运动能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和体育更好地融合,形成一种不仅是面向特定人群,更多是面向公众的体育产业,对于进一步提高相关产业发展水平以及受众面和影响力等都有重要意义。

广西龙星体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管斌斌也认为,随着生活日益丰富,大家对健康越来越重视,户外运动的受众也持续增加。

实际上,《规划》也明确“十四五”时期,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其中指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人民群众增进健康、亲近自然的需求将刺激户外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

对多元化需求的满足是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与最终目的,以人为本,需求导向也就顺势成为相关顶层设计的一项基本原则。如《规划》提出要以人民为中心,扩大户外运动覆盖面,推动户外运动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户外运动需求;上述露营旅游发展的相关指导意见也提出,要坚持旅游为民、需求导向原则。

“五区三带”新格局

除需求导向外,近期的相关顶层设计中,如何促进区域户外运动产业协调发展也颇受重视。

如上述《规划》即提出要深入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五区三带”户外运动产业空间布局,形成重点项目突出、比较优势显著、区域融合互动的发展格局。

所谓“五区三带”,涵盖了我国北方、华东、中部、华南以及西南等五区,以及黄河、长江与滨海等三带,根据各地区特点,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方向也各有侧重。

具体来看,北方冰雪运动引领区建设定位于国际影响力,以京津冀为核心区域,推动东北、华北、西北冰雪运动发展;华东户外运动示范区则侧重长三角户外运动产业一体化发展,要建设若干户外运动用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创新高地,发展露营、铁人三项、滑翔伞、滑水、桨板、骑行等项目,辐射带动华东地区。

对于西南地区,《规划》则提出要提升成渝双城经济圈户外运动产业协调发展水平,发展山地越野、定向、登山、攀岩、探洞、溯溪等具有区域特色的项目,辐射带动贵州、云南等省份;中部户外运动体验区则要推动中部地区山水陆空各类户外运动项目发展,因地制宜开发山地自行车、垂钓、航空运动等项目;华南户外运动休闲区建设则是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帆船、冲浪、海钓、潜水等项目,辐射带动华南地区。

此外,还要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价值转换,开展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马拉松、徒步、自行车、汽车自驾等项目,打造黄河文化户外运动带;支持长江经济带利用沿线水域资源发展皮划艇、赛艇、龙舟、漂流等水上运动项目,打造长江水上运动带;支持海南和有条件的东部沿海城市,大力发展各类水上运动项目,打造滨海户外运动带。

“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受限于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因素,产业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激发。”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认为,户外运动产品涉及山水林草湖沙等多样化类型,各地区要差异化发展,应立足本地特色和客户需求,增加本地化、个性化、品质化户外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覆盖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需求。

联动上下游产业发展

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中还尤为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创新驱动。

相关顶层设计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都被重点提出。上述《规划》即提出要深入贯彻“两山”理念,增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价值转化意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引导户外运动项目绿色开发,推动户外运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考虑户外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管斌斌认为,坚持生态优先,在相关项目设置中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尽量降低相关项目对生态的影响。

“长期来看,露营等户外运动产业有着充分的发展潜力。”王鹏指出,户外运动更加亲近自然,也更符合未来“双碳”目标以及绿色发展方向,同时能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发展潜力较大,但应重视标准规范体系构建以及与上下游产业的有机联动。

实际上,基于户外运动产业辐射能力等,《规划》也提出了推动户外运动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加快户外运动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推动户外运动服务业向数字化、品质化、低碳化发展。

“户外运动产业链长,辐射面宽,既包括运动场地场馆、运动器材装备等硬件设施,也提供咨询、康养、观光、社交等服务。”吴琦认为,近年来“户外+”新模式、新业态大量涌现,消费产品也日趋多样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以及数字化赋能等或为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吴琦认为,为激发产业发展潜力,各地可借助数字化技术,积极发展“户外+”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同时加大户外运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公共交通、旅游、餐饮、休闲娱乐、康养等消费便利化建设。

“要加快推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要破除制约户外运动产业的体制机制障碍和隐性壁垒。”吴琦表示,为破解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瓶颈,各地要强化户外运动产业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产业政策体系和标准体系,还应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和营商环境,加强安全防护和救援体系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户外运动   滨海   区域   产业   华南   黄河   长江   亲近   户外   重视   生态   需求   战略   自然   我国   项目   空间布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