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地图④|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体系 建设宜居宜游幸福滨州

编者按:滨州是“九朝齐鲁重镇,千年文化古城”,多个重大国家战略在这里交汇叠加,多区域文化在这里融合,多个优势产业集群在这里培育。滨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是滨州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转型创新的关键攻坚期、突破跃升的黄金发展期,要站在全球、全国、全省“三张地图”旁思考谋划滨州的未来五年发展。为更好地展现滨州的雄厚的产业、丰富的人文、厚重的历史、舒适的环境,即日起,大众网滨州频道特策划推出滨州“地图”主题策划,以“地图”着手,聚焦滨州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展示滨州正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宗琮 滨州报道

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撬动城市经济的新活力,成为拉动消费的主战场,是打造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滨州加快文旅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攻坚催发市场活力,打造“孙子故里 生态滨州”文旅金字招牌,孙子兵法城、滨州海底世界、渤海革命纪念园、黄河楼景区等文旅项目深受市内外游客喜爱,滨州市先后获评“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示范城市”“新时代·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赓续老渤海精神 打造红色旅游集聚地

滨州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演绎了无数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红色文化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深厚的群众认同感,成为推动新时期滨州发展的精神源泉。

近年来,国内红色旅游市场规模日益扩大,总体上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滨州依靠渤海革命老区等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加快红色文旅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建成了一批在全市、全省具有重要影响的红色旅游景点和党性教育基地并逐渐成为滨州文旅板块的靓丽风景。

在惠民县城北,原武定府衙古建筑群东侧是渤海革命老区旧址所在地,由渤海革命史第一、第二院落和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三处院落组成。院内通过四组浮雕、主题广场、英烈碑廊等六个展区,系统总结回顾了1937年到1950年期间渤海区军民支前抗战、夺取胜利的光辉历程,展馆内生动的图片、史料和影像作品生动诠释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现已被列为滨州市党性教育基地。

在滨州市滨城区,近年来,其立足厚重的红色历史基因,深挖红色文化和历史,打造了一批精品的红色旅游线路,其中,杨柳雪镇拥有全国唯一一处群众自发筹资建设、以缅怀周恩来总理为主题的纪念馆——怀周祠。在市区各级党委的重视支持下,怀周祠几经扩建完善,现成为杨柳雪不忘初心党性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杨柳雪镇,还建成了以杨柳雪当年战天斗地奋斗历程为主题的村史馆,以及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公园——初心园等。同时,还有连心湖、连心桥、百菊园、红荆园、海棠大道、樱花广场等景观设施,成为集红色文化、党员教育、乡村旅游等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景点。

在杨柳雪镇往东北方向20公里是滨州市重要红色景点—渤海革命纪念园。在渤海革命纪念园内,记者看到,纪念馆分为序厅、星火初燃、烽火燎原、烈火铁流、渤海英杰等五个部分。馆内通过展出战争年代的大量历史图片、文献资料、革命文物,辅以历史场景复原、电视短片、艺术雕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当年渤海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党政军民走过的伟大历程。

依靠黄河脉搏 打造沿黄旅游新形态

滨州市地处黄河下游,黄河滨州段全长94公里,流经滨城区、邹平市、惠民县和博兴县。区域内既有急流险滩,又有宽阔漫滩,资源组合优良,更是全国少有的穿城而过的河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让滨州发展真正迈入了“黄河时代”,同时,滨州为充分挖掘黄河文旅资源,建设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成立黄河谣黄河文化旅游带联盟,打造黄河文化节点城市。

邹平市齐东古城旧址南侧的齐东古城遗址黄河文化园是邹平市台子镇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3221”沿黄产业高质量发展特色镇的重点突破项目。治水安澜、商贸要津、舟楫之利、兴商立市、齐东名吃、崇礼尚学六组雕塑和齐东古城微模型有序分布在文化园内,周末这里成为了附近市民休闲娱乐的打卡胜地。记者了解到,齐东古城遗址黄河文化园以黄河丰富水景为特色,以齐东、黄河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是一处集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身的科普生态旅游精品景区,同时,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滨州黄河大桥以东、黄河以北是十里荷塘景区,该景区分游客服务区、精品荷花区、水上游嬉区和花海区四个大区,其中,荷塘区引进种植波中月影、白洋淀红莲、晓月凉风等26种观赏荷花近30万余株。“十里荷塘景区风景优美,我家离这里很近,只要有空,我就会过来溜达几圈,每次到这里,看着优美的风景,心情也是格外愉悦。”在此游玩的市民刘桐桐高兴地说。

此外,滨州围绕“黄河郊野公园”打造黄河名片,深入挖掘黄河历史底蕴,融合周边文化,讲好滨州人民的“黄河故事”,实现“到滨州必看黄河,看黄河必到滨州”的美好愿景。

追寻历史的足迹 打造古色旅游靓丽名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当下,让更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已然成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重要的突破口。

滨州是黄河文化、齐文化发祥地之一,有8500年的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既有孙子、范仲淹、杜受田等历史名人,也有张镈、张存浩、崔向群等当代大家。

在惠民县的西北隅,孙子故里的人们为了纪念伟大军事家孙武修建了孙子兵法城,它以具有千年历史的宋代古城墙遗址为依托,以“和平、战争、智慧”为主题全面展示博大精深、享誉中外的孙子兵法兵家智慧。孙子兵法城由15座大殿和224间厢房组成,整组建筑古色古香,汉韵十足。在院落中的东西厢房,展示的是三十六计的精彩内容,辅以现代化印象手段,使参观游客感到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据了解,孙子兵法城是继北京故宫、曲阜孔庙之后我国第三大庭院式人文景观,是山东省“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进入滨北街道,在路口伫立的“帝师故里”四个字便映入眼帘、格外醒目,清朝帝师杜受田的旧居就坐落于此。杜受田是清朝咸丰帝的老师,其家世显赫,久有“书香官宦门第,进士多人之家”。走进故居,入门处只是一个谦恭低调、青砖灰瓦的小小门头,比起人们印象里名门大家的四合院毫不起眼。几百年间,杜氏家族在此聚族而居,一代代名贤在此生活学习,走向广阔的历史舞台,载入煌煌史册。

宋代著名的政治家范仲淹,也曾经在滨州地区成长和生活。在邹平市长山镇,人们为了纪念范仲淹为其修建了范公祠。在范公祠内有着千年的古槐树,和历代的名人对范仲淹的纪念碑刻。记者了解到,范公祠建于范仲淹去世后的13年,整体的建筑风格上,以宋朝时期的风格为主,以寻根、凭吊、祭祀、怀古为其主要的功能。

旅游作为城市整体发展的重要推手,其作用不仅在对外宣传推介上愈发重要,在拉动消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形象、增强人民幸福感等方面也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 滨州丰富的自然资源、灿烂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产业特色,为特色旅游体系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时期,滨州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滨州文化品质提升注入了新动能。

责编:张 爽

审核:卢志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滨州   惠民县   滨州市   黄河流域   孙子兵法   渤海   初心   黄河   旅游   独具特色   景区   杨柳   古城   红色   体系   地图   幸福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