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更好地走近和认识劳模

如何让劳模精神融入学生们的教育和生活中,劳动报记者专访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

记者:学校在开展“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中最需要把握的是什么?

吴蓉瑾:今年是我们开展劳模进校园活动的第十七年。对劳模的尊重,永远是放在首位的,这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近和认识劳模。他们长什么样,有哪些动人故事,对于即将走进校园的每一位劳模,老师和学生都要做足“功课”,不能让劳模进校园变成一场单方面的讲座。所以我们策划了“小小接待员”的活动,让孩子们“竞争上岗”,自己查资料,自己写讲稿,看谁能把劳模故事讲得更生动有趣。在每周一堂特别开设的“情感教育课”上,我们还会请孩子走上讲台,向台下的劳模和师生,讲述他们眼中的劳模故事。我们还会对学生进行礼仪培训,教他们如何接待劳模,搀着他们参观校园,给他们戴上大红花。可以说,走在校园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学生遇到了劳模,都会第一时间认出他们,并亲切地叫上一声“劳模爷爷”“劳模奶奶”。

记者:与劳模近距离接触,孩子们发生了哪些变化?

吴蓉瑾:变化都是以小见大的。前阵子我们开展了名为“小感叹号”的征文活动,让孩子们找找别人的优点。比如,有小朋友看到同学流鼻血了,马上帮他止血,然后陪他去医务室。我们还开展了“百名小雷锋”评选活动,每一位当选的小朋友都能得到一本劳模签名的《雷锋日记》,当劳模们直夸“我们老同志也要向小朋友学习”时,每一个孩子都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和骄傲。在平时的课堂发言中、语文作文里,学生们也会把熟悉的劳模故事融进去。经常有家长和我说,我们家小朋友自从参加了学习劳模活动,回家抢着做家务了。有的学生得到劳模赠送的盆栽后,成了一个“小小花匠”;有的学生因为要接待劳模,紧张到整晚睡不着觉;还有学生精心准备了小提琴曲,在探望劳模的时候拉给他们听……

记者:您觉得“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还可以做哪些改进和优化?

吴蓉瑾:一旦和劳模结对了,就要长长久久,既要宣讲好劳模精神,学校也要做好劳模的关心关爱。最近几年,一些劳模年纪大了,腿脚不便,我们会带着学生和老师上门探望,陪他们说说话,老人看到孩子们也特别高兴。疫情期间,学校还组织力量采购物资,第一时间送达劳模手中。另外,就是增加劳模的“曝光度”,每逢“五一”劳动节、植树节、甚至是学校新校舍的奠基仪式上,我们都会邀请劳模出席。这不仅让他们觉得受到了尊重,也让广大师生们看到,劳模在学校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劳模   黄浦区   卢湾   以小见大   都会   奠基仪式   学生   小朋友   记者   老师   精神   孩子   学校   故事   校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