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独处,是成年人最高级活法

文 | 夏芷(富书专栏作者)



知乎上曾有人问:“为什么有的人特别喜欢独处?”


最高赞是这样回答的:“因为只有你独处的时候,才能成为自己,这样的你,才是自由的。”


生活中有很多烦恼让我们疲惫不堪,想要从无趣的生活中解脱出来,世俗的压力让我们没有懈怠的理由。


我们在生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承担着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却唯独不属于自己。


金星在《掷地有声》一书中说过:


“孤独是你留给自己的空间。你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更多的是配合,你们相互配合,两个人又在配合环境。而只有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才有机会发现真正的自我。”


历经世事,才真正懂得:学会独处,才是成年人最高级的人生智慧。


最好的独处方式,莫过于在独处中享受安静,在独处中取悦自己,在独处中丰富自己



在独处中享受安静


安静,能让人从内心生出强大的能量,静,能生慧。


乌台诗案后,苏东坡被贬至黄州,这次被贬,对他来说是人生中一次沉重的打击。


到黄州后没地方住,他就动手在山坡上盖了几间草屋,草屋建成后,刚好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


苏东坡在四周的墙壁上画满了雪花,并把草屋命名为“雪堂”,同时又给自己取了个“东坡居士”的名号。


平时劳作累了,苏东坡便静坐在雪堂中,看一本书,品一杯茶,写下一首首千古名篇。


从初到黄州时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到“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心态转变。


苏东坡在独处中逐渐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孤苦寂寞到乐观豁达,他的内心变得安静且丰盈。


不管外界如何复杂纷扰,苏东坡却独守内心的一份宁静。


看过一段话:“让内心安静、安定下来;工作,踏实而勤恳;待人处事,和气顺畅。”


生活中诸事纷扰,只有让内心安静下来,才有时间去沉淀,好好思考,解决问题,一切都会豁然开朗。


一个人只有在安静的状态下,才能让自己松弛下来,做任何事都能淡泊从容。


钱钟书和杨绛一生不喜欢交际,他们更多的时间都是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两个人共处一室,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喜欢的事:读书、写作、翻译。


有个国外的女记者看完《围城》后,非要拜访钱钟书先生。


被钱钟书先生幽默地拒绝了:“你吃了一个鸡蛋,感觉味道不错,为什么一定要见到下蛋的母鸡呢?”


还有很多慕名而来拜访的人,都被夫妻二人找各种理由谢绝。


两位先生在独处中保留着一份清醒,不追求名利,以书为伴,专心研究学问。


正如杨绛所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独处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选择,并在独处中坚守着自己的本心。


人生最好的风景,就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在独处中丰富自己


奥普拉曾经说过:“所有那些独处的时光,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是出了名的高产作家。


对于全职写作的人来说,写作会耗费大量体力,为了保持好的身体,村上春树开始跑步,他给自己设定了每天必须跑一个小时的计划。


跑步是一项孤独的运动,很少有人能长期坚持下来,村上春树却坚持了三十多年。


他说:“在一天里,只有独自跑步到那一个小时,才是完全属于他自己的时间,才是能够完全沉静下来的时间。”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村上春树第一本以自我为主体的散文集,书中讲述了自己对于写作、运动,以及人生的理解。


村上春树在跑步中领悟到的人生哲学, 让他有了坚定的人生方向。


独处是自我赋能的最好时机,可惜的是,很多人看不到独处的价值,努力在喧嚣中寻找存在感,最后只落得内心空虚。


唯有在独处中发掘出自己内心真正的诉求,懂得在独处中治愈、提升自己。


能做到这些,你的人生将在独处中得到升华。


《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工作几年后,毅然辞去职位,选择到瓦尔登湖隐居。


他在湖边用白桦树建造了一座小木屋,每天在湖边散步,在空地上耕种。


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读书、写作、观察瓦尔登湖。


两年后,完成不朽名作《瓦尔登湖》,而梭罗也被人们称为“隐居的圣人。”


作家连岳说过:


“独处技能,是必须学习的关键技能。


人在创造的时候,大段时间的独处是必须的。没有独处能力的人,在现在,尤其是未来,可能就会被淘汰掉。”

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能想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才能找到自己想要奔赴的目标。


利用独处的时间为自己充电,在独处的时光里闪闪发光,让自己成长为自己最想要的样子,才是对自己的不辜负。



在独处中取悦自己


《半山文集》中说:“人自己带给自己的快乐越来越多了,就是在变得更好;越来越需要别人来带给自己快乐,就是正在变得更差。”


奶茶刘若英单身时就喜欢独处,一个人吃饭、读书、健身、旅行、看电影、逛展……


享受这种孤独的刘若英说:“我没有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只是用自己觉得最舒服的方式去生活,一个人生活不代表不能取悦自己。”


婚后的刘若英也在延续这种喜欢独处的生活方式,与丈夫钟小江结婚十年,没有一起吃过饭,两个人有各自独立的卧室、卫生间、书房。


刘若英出版的自传小说《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书中这样描绘自己婚后的生活:一起出门,去不同的电影院看不同的电影,一起回家,一个往左,一个往右……


刘若英认为:“个人是自由的,属于自己,然后才属于他人。”


他们有各自喜欢的事,不会强求对方迁就自己,也不会勉强自己迎合对方,因为理解和尊重,让他们的感情变得更加牢固。


有个心理学家曾经说过:“许多人,总是把自己快乐的钥匙交给别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给别人看,让别人看,让别人来赞赏,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快乐起来。其实,许多时候,我们应该为自己做事。”


在孤独中取悦自己,可以为我们积蓄力量,抵挡来自生活的磨难。


以下3种取悦自己的方式,帮助你不断变成更美好的自己。


1、坚持运动


网上有句话:“运动是不会让人后悔的投资,当你爱上运动,健康也会爱上你。”


运动不仅能强健身体,运动的过程,也是修炼内心的过程。


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爱运动的人,大多数都是乐观开朗的人。


运动并不能帮我们解决实际的问题,但它能帮我们赶走坏情绪,拥有积极的精神状态。


每天坚持规律地运动,多年以后,坚持运动的人会比同龄人看起来更年轻、更有活力。


运动与不运动的人,过的是截然相反的人生。


2、阅读好书


董卿曾说:“读书是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我始终相信,读过的书不会白读,它会在未来的某一个场合帮我表现得更出色。”


书是无言之师,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都能在书里找到答案。


读书不是为了什么人,而是为了让我们摆脱平庸。


正如人民日报说的:“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你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


书中不一定有黄金屋,也不一定有颜如玉,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


3、尝试独自旅行


生活中的一地鸡毛让我们的感官变得逐渐麻木,每天看着同样的风景,在春夏秋冬的轮回里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


宫崎骏说:“只有一个人在旅行时,才能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它会告诉你,这世界比想象中的宽阔。”


独自旅行时,可以自己决定目的地,吃想吃的食物,买喜欢的东西。


以自我为中心,不必迁就别人,只需要考虑自己的心意就好。


在独自旅行中,没有那些烦扰的人和事,内心获得了难得的平静与自由。


在旅行中我们可以抛却杂念,重新思考人生的方向,整理好自己的内心。


再次回归到生活中时,将会对未来更有动力、更加热爱生活。



学会独处,是成年人最高级活法


庄子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独处,是精神的减负,是心灵的回归,更是灵魂的升华。


每天给自己留出独处的时间,不要急着让生活给予你想要的答案,留点耐心,在独处中修复能量。


杨绛说:“人生就是一个修炼自己的过程,路要自己一步一步走,坎要自己一个一个过。唯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砥砺中前行,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


学会在独处中享受安静,丰富自己,丰盈灵魂,你会发现,那些独处的日子,恰恰是能让你发光的日子。


独处是一种境界,只有深谙独处好处的人才懂得: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让我们在独处中修行,不负光阴,不负自己。

作者简介:夏芷,富书作者,用文字激励自己,同时温暖身边人,本文: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图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中,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村上春树   草屋   活法   最高级   成年人   安静   内心   孤独   旅行   时间   人生   喜欢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