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工坊”圆困难群体致富梦

本报记者 林春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自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以来,浙江省扛起了探路者责任,边学、边谋、边干,探寻多种共富途径,其中,以产业为核心、就近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共富工坊”更加引人关注。近日,浙江省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共富工坊”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3年要打造1万家“共富工坊”,实现山区26县乡镇全覆盖、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全覆盖,助力更多低收入家庭共同富裕。

“共富工坊”让困难群体有了就业机会

作为共同富裕的先行区,浙江省部署实施党建引领推进“共富工坊”建设,这是浙江省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的创新之举。其发展模式是,由村(社区)、企业等党组织结对共建,利用农村党群服务阵地、闲置房屋土地等创办而成,通过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引导企业将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在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在“家门口”就业的同时,降低企业生产用工用地成本,拓展乡村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推动形成“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据了解,目前,浙江省已打造了“共富工坊”3700多家,累计吸纳就业24.5万人,其中低收入农户达2.6万。

以浙江省瑞安市马屿镇为例,马屿镇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优势,重点聚焦特殊困难群体,积极推进“睦邻共富工坊”建设。在位于马屿镇文昌社区的一处原闲置办公场所里,30余名残疾人士或低收入人群正在开展箱包锁芯、鞋帮穿线等手工作业,这样的工作每月预计可为他们增收1000元-2000元不等。工坊现场还安排多名社工和党员志愿者负责日常管理及业务对接等工作。

这是马屿镇实行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的一个缩影。该镇按照“社会资源整合、社工平台搭建、社企劳力对接”的模式,通过走访登记闲散劳力信息、关注收集特困群体就业意向、联系辖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动态更新劳动力清单和用工需求清单等“两张清单”,面向周边低收入农户和特困群体量身定制共富产业,拓宽致富增收渠道,带动百余人实现家门口再就业,是从“输血式”庇护照料向“造血式”辅助就业转变的有效尝试。

浙江省瑞安市马屿镇党委书记项爱光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实现共同富裕有很多途径和措施,既可以通过“共富工坊”帮助一部分劳动力就业,也可以通过发展合作社提升社员的收入。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慈善行动来实现共富目标。但对农村而言,除了以上途径,还要提高农业种植技术和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能力,运用数字化技术对1.0版的种植技术进行提升,通过深加工提升农副产品的价格,通过电商直播来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以科技强农和机械强农等措施来实现共同富裕。

浙江共富模式带来三大启示

按照最新布局,未来,浙江“共富工坊”将遍地开花。这不仅推动企业将多元化产业链延伸到农村,有效整合农村生产要素、助力乡村产业优化升级,也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蹚出一条新路子。

据了解,今年三季度,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1,这个数据在全国可能是最小的。

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主任周天勇对本报记者表示,这是扩中提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浙江这种致富模式的潜能和优势,在于人人去创业就业,人人想当老板,人人要有钱赚。

从改革初期的村村冒烟、户户点火,前店后厂的家庭作坊起步,到后来前店后厂作坊变成工厂,工厂又变成现代化企业,同时,创业和营销大军闯荡全国市场,将产品销往全国乃至全世界。这种经济发展方式的长期积淀和酝酿,也为今天的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冯文猛对本报记者分析说,当前,农民是低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富工坊”对接农村,通过村(社区)和企业的党组织结对共建,让村企之间建立起对子关系,将企业的项目输送到村里,为农民提供新的收入来源,同时,企业通过就近生产和用工,有利于更好地降低成本。

“这种做法非常直接有效,也给其他地方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三方面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冯文猛表示,一是扩大低收入人群的增收渠道,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上,更要付诸行动。要通过可操作且有效的办法,让农民等重点人群的收入实现多元化。二是在过程中需要注重不同资源相互匹配,形成共赢局面,才能达到长效致富的预期目标。三是党建推动十分重要。充分利用这些年已有良好基础的党建大平台,可以将更多资源有效统合在一起,调动多方力量,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统筹对接,才能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这也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抓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社工   瑞安市   群体   剩余劳动力   浙江省   低收入   农户   浙江   党建   乡村   困难   收入   农村   模式   产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