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江湖?三件“江湖事”,遭遇各不同:大盗会不会操戈?

天地为炉,每个都在其中煎熬。或者说,我们都不过是在游戏里修炼,等待白日飞升那一刻?

我是一名如同草芥的小学数学教师,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这个尘世间的日子终有尽头,并不渴求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但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因为加持了自己的职业,我总有对这个世界的不同看法,总想拿出来写一写——不苛求各位认可,只是证明自己存在。

从两件“江湖往事”谈起

诚实地说,不管我们今天如何义愤填膺,所有不能直接影响我们柴米油盐的事情,都终将归于虚无。繁华落尽,我们更在意自己的一粥一饭在哪里,哪里会去关心别人的喜与悲?因此,我称呼这些事情为“江湖往事”——我们不过是江湖里的过客。

严格来说,这些事情不过刚刚发生。甚至于其中的一些还没有淡出你的视线,更没有淡出搜索榜单里的前几名。

昨天,热榜上突然出现了这么一桩奇闻:一名豆蔻年华的开封女子,满脸泪痕地出现在镜头前,泣不成声地向人们诉说——自己的父亲于2021年(去年),在家门口被三名壮汉围殴,无人敢去施以援手。

等到十几个小时之后,才有熟悉的热心人将自己父亲送回家。但这种施救没有起到作用,其父很快就伤重不治,撒手人寰。

重点在于后续部分——时隔已经一年,据这名女子所述,大肆施展拳脚的三名“江湖人”并没有走进高墙,事情完全没有后续。为此,她们一家人不得不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时刻被屈辱和恐惧包围。

在她的叙述里,最让我动容的是这么一句话——家里没有“顶戴花翎”的人,所以这件事得不到重视。

什么叫“一句入魂”?这就叫“一句入魂”!

事实上,我对这些起于江湖的故事,从来都抱持一种怀疑的态度——鸡蛋和石头的较量中,真相不明之际,我居中站立,但略微偏向于“鸡蛋”一方。

当我听闻这位豆蔻年华的女子哭诉之后,第一感觉当然是震惊和义愤。然后,迅速袭来的一种感觉就是: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事实果真如此惨烈而霸蛮?套用冯小刚在《功夫》里的一句台词——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所以,我的第二感觉是:不排除在这名女孩儿叙述里,多有曲折和隐晦情节,急需相关方面厘清。

事情已经发生,并且已经摆在了桌面上,当然会进一步演进。

让人揪心的传闻是:这名正当最好年华的女子,在将问题放在了网络上之后,就失去了踪迹,再也无法被联系上!

这不能不让人产生这么一种联想:她的叙述具有极大威慑力,触动了一部分既得利益者不能触动的底线,所以就被“雪藏”,甚至“冰封”了起来,很是让人担心她的安危。

这名女子的单方面叙述到此为止,被她幽怨指责的一方也有发声:“第一、这件事情我们管了,并不是没有管,目前已经进入初级议事程序;第二、事件中所涉三人,已经有两人‘受制’,并没有安稳地待在自己家中;第三、出现在镜头前痛陈自己遭遇的女子,似乎有严重污点,已被我们带走,所处范畴非常安全。”

你有什么感觉呢?我的感觉如下——

最让我动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家没有‘顶戴花翎’的人”!人们的愤怒也极有可能来自于这一点。

这不得不引起广泛思考:目前,某些手持皮鞭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在大众心中,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在生活中,是不是很多人都在“顶戴花翎”面前失语过,无端端便感同身受?

总之,林林总总的事情太多,无形之中,很多人肚子里都憋了一团火。巧的是,这团火又被这件事所点燃?——如果人们在这件事上表现出了“不理智”,只能如此解释。

如果是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对于个案,我觉得我们不应该秉持过于主观的意见,偏执地认为:敢于哭诉的那一方,就一定没有问题。

但是,从目前来看,一个人的“物理消除”是的的确确存在的事情,这一点任谁也无法改变。只要是一个有着公平道义的地方,这就是一件天大的事,一定要有人站出来买单!那个人在哪里呢?

如果这件事刚刚发生,我们可以拭目以待——饭总要一口一口吃;可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一年之久,仍旧没有什么定论,这就非常有意思了——一顿饭不能吃这么久!

无论如何,罪与非罪,在一个人的生命消失面前,“一年时间里,都没有明确结果”,这不是主理此事的人的应有之义!

更让我个人不能接受的是:这名女子已经将问题摆在众人面前,已经用这件事情点燃了人们的心头之火;按理说,“六扇门”最应该给出较为明确的经过和目前的具体现状。最起码,这名女子可能存在什么问题,她大概说了什么与事实不符的话,要给出一个说明;而不是一言不发,让所有人像狄仁杰一样去肆意推测事情的种种起因、经过。

这种茶余饭后的推测,当然会形成针锋相对的两个阵线——或挺或倒。无论“支持”还是“污名化”,都对现实风气非常不利。

上面是江湖之上,有关于“打”的一件事;下面,我们再来谈谈发生在12月初的另一件事。

某地,一名街道管理人员带着自己手下三名“临聘”工作人员,敲开一户业主的家门。在对方不愿意配合的情况下,直接登堂入室,来到客厅。

三名“临聘”人员迅速围成一个圆,由那名管理人员动手,把业主按在沙发上一顿抽。

看得出来,老几位都有“江湖经验”:这种阵型,为“街头牛二”惯用——围成圆形,遮断视线和可能的增援。

没想到,这名业主也非泛泛之辈,一切尽在家庭摄像头的掌握之中。

事情摆在公众面前之后,我的反映和大家既相同,又不完全相同。我首先就亮明了自己的态度:“我们的愤怒,只是来自于‘代入感’,来自于平时位置低微时种种遭遇的感同身受”,未必就和事情真相相符。

在我看来,这些街道管理人员的武力输出原因,可能并非如“业主”所说,仅仅是“合理化建议”惹出的祸。否则,还是那一句话——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子弹飞过一会儿”之后,各种声音可以勾勒出事件立方体的多个面——那名业主似乎的确不单单“提了建议”。

当然,我再说一百遍:我绝对不站在那名“廖姓大帅”一边——我若为佛,必除此魔!因为,他自己身上的粑粑真的不少!他的所作所为,让我们看到了自己身边某些人的暗黑影子!

我作为教师,注意到教师行业里的一桩“江湖事”

对上面两件事的感慨到此为止——您也别嘲笑我,要不了多久,您不太可能记住上面那两件事;而我,可能还会记得。

下面,我想说说最近一段,发生在教师行业里的一桩“江湖事”——也和拳脚有关!

12月5日,河南平顶山一所高中的课堂视频流传开来,形成一种狂风,摇撼整个教师群体——这件事情发生于11月19日。

视频里,一名身穿普通黑色衣服的任课教师,突然飞起一脚,将一名男生踹倒在地。

饶是如此,他仍旧怒火未熄,小跑两步,又对倒在地上的学生接连踹了两脚。

事发过程中,班级正处在下课休息期间;全班学生没有受到影响,也没有人过于注意这个场景。

教师的愤怒因何而起?没有第二种声音,所有人都认可并接受的事实是:这名高中生一直不遵守班级纪律,经常扰乱课堂秩序。

这一次,这名学生又秉承“擒贼先擒王,骂人先骂娘”的良好家风,“问候”了教师的家人,教师没有控制住情绪,一时做出了过激的“打人”行为。

像前两件“江湖事”一样,这则视频一出,整个“江湖”沸腾,目光都投射到了这名老师身上。

与上面两件事不同的是,盖棺定论迅速给出:那名学生没有受到实质性身体伤害、这名老师被辞退。

什么叫辞退?简单说就是:被一脚踢出局,他需要另觅生路(您若走到这一步,您怎么想?)。

可能还不简单——至少在这个行业里,他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不会有任何一个人为他说话。

三件“江湖事”,遭遇各不同

注意一下上面三件事中,打人者的不同结果吧——第一件事,“打人”的三个人,即便按照“六扇门”的说法,一年过去了,也并没有尽数“受制”;第二件事,“打人”的那个人所受到的惩罚是“罚薪一级”——降低了一个工资等级;但第三件事中,这名教师被火速清退出局!

前两件“江湖事”里面一定有“大盗”,急需厘清,但是还没有厘清;与此相反,在第三件“江湖事”里,那名老师可能正在对一种“江湖霸蛮”的行为进行惩戒,他最不应该承担骂名和罪责。事实相反,恰恰是他,承担下了所有。

难道,大盗从来不操戈?

我很想问一句:如果是您,按照您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面对这三件事中的“江湖人等”,您有什么褒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花翎   江湖   厘清   管理人员   打人   业主   事情   女子   感觉   教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