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师应该如何判断技术演进的方向?

大家好,我是李运华。

互联网的出现不但改变了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促进了技术圈的快速发展和开放。在开源和分享两股力量的推动下,最近 10 多年的技术发展可以说是目不暇接,你方唱罢我登场,大的方面有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细分的领域有 NoSQL、Node.js、Docker 容器化等。各个大公司也乐于将自己的技术分享出来,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技术影响力,打造圈内技术口碑,从而形成强大的人才吸引力,典型的有,Google 的大数据论文、淘宝的全链路压测、微信的红包高并发技术等。

对于技术人员来说,技术的快速发展当然是一件大好事,毕竟这意味着技术百宝箱中又多了更多的可选工具,同时也可以通过学习业界先进的技术来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但对于架构师来说,除了这些好处,却也多了“甜蜜的烦恼”: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架构师可能经常会面临下面这些诱惑或者挑战: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本质上都可以归纳总结为一个问题:架构师应该如何判断技术演进的方向?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基本上可以分为几个典型的派别:

1. 潮流派

潮流派的典型特征就是对于新技术特别热衷,紧跟技术潮流,当有新的技术出现时,迫切想将新的技术应用到自己的产品中。

例如:

2. 保守派

保守派的典型特征和潮流派正好相反,对于新技术抱有很强的戒备心,稳定压倒一切,已经掌握了某种技术,就一直用这种技术打天下。就像有句俗语说的,“如果你手里有一把锤子,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变成了钉子”,保守派就是拿着一把锤子解决所有的问题。

例如:

3. 跟风派

跟风派与潮流派不同,这里的跟风派不是指跟着技术潮流,而是指跟着竞争对手的步子走。

简单来说,判断技术的发展就看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用了咱们就用,竞争对手没用咱们就等等看。

例如:

不同派别的不同做法本质上是价值观的不同:潮流派的价值观是新技术肯定能带来很大收益;稳定派的价值观是稳定压倒一切;跟风派的价值观是别人用了我就用。这些价值观本身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就会出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情况。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不同的派别可能存在的问题。

1. 潮流派

首先,新技术需要时间成熟,如果刚出来就用,此时新技术还不怎么成熟,实际应用中很可能遇到各种“坑”,自己成了实验小白鼠。

其次,新技术需要学习,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掌握,这个也是较大的成本;如果等到掌握了技术后又发现不适用,则是一种较大的人力浪费。

2. 保守派

保守派的主要问题是不能享受新技术带来的收益,因为新技术很多都是为了解决以前技术存在的固有缺陷。就像汽车取代马车一样,不是量变而是质变,带来的收益不是线性变化的,而是爆发式变化的。如果无视技术的发展,形象一点说就是有了拖拉机,你还偏偏要用牛车。

3. 跟风派

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跟风派与“潮流派”和“保守派”相比,是最有效的策略,既不会承担“潮流派”的风险,也不会遭受“保守派”的损失,花费的资源也少,简直就是一举多得。

看起来很美妙,但跟风派最大的问题在于如果没有风可跟的时候怎么办。如果你是领头羊怎么办,其他人都准备跟你的风呢?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竞争对手的这些信息并不那么容易获取,即使获取到了一些信息,大部分也是不全面的,一不小心可能就变成邯郸学步了。

即使有风可跟,其实也存在问题。有时候适用于竞争对手的技术,并不一定适用于自己,盲目模仿可能带来相反的效果。

既然潮流派、保守派、跟风派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那架构师究竟如何判断技术演进的方向呢?

技术演进的动力

这个问题之所以让人困惑,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不管是潮流派、保守派,还是跟风派,都是站在技术本身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要想看到“庐山真面目”,只有跳出技术的范畴,从一个更广更高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这个角度就是企业的业务发展。

无论是代表新兴技术的互联网企业,还是代表传统技术的制造业;无论是通信行业,还是金融行业的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业务的发展。而影响一个企业业务的发展主要有 3 个因素:市场、技术、管理,这三者构成支撑业务发展的铁三角,任何一个因素的不足,都可能导致企业的业务停滞不前。

在这个铁三角中,业务处于三角形的中心,毫不夸张地说,市场、技术、管理都是为了支撑企业业务的发展。在专栏里,我主要探讨“技术”和“业务”之间的关系和互相如何影响。

我们可以简单地将企业的业务分为两类:一类是产品类,一类是服务类。

产品类:360 的杀毒软件、苹果的 iPhone、UC 的浏览器等都属于这个范畴,这些产品本质上和传统的制造业产品类似,都是具备了某种“功能”,单个用户通过购买或者免费使用这些产品来完成自己相关的某些任务,用户对这些产品是独占的。

服务类:百度的搜索、淘宝的购物、新浪的微博、腾讯的 IM 等都属于这个范畴,大量用户使用这些服务来完成需要与其他人交互的任务,单个用户“使用”但不“独占”某个服务。事实上,服务的用户越多,服务的价值就越大。服务类的业务符合互联网的特征和本质:“互联”+“网”。

对于产品类业务,答案看起来很明显:技术创新推动业务发展!

例如:

为何对于产品类的业务,技术创新能够推动业务发展呢?答案在于用户选择一个产品的根本驱动力在于产品的功能是否能够更好地帮助自己完成任务。用户会自然而然地选择那些功能更加强大、性能更加先进、体验更加顺畅、外观更加漂亮的产品,而功能、性能、体验、外观等都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例如,iPhone 手机的多点触摸操作、UC 浏览器的 U3 内核等。

对于“服务”类的业务,答案和产品类业务正好相反:业务发展推动技术的发展!

为什么会出现截然相反的差别呢?主要原因是用户选择服务的根本驱动力与选择产品不同。用户选择一个产品的根本驱动力是其“功能”,而用户选择一个服务的根本驱动力不是功能,而是“规模”。

例如,选择 UC 浏览器还是选择 QQ 浏览器,更多的人是根据个人喜好和体验来决定的;而选择微信还是 Whatsapp,就不是根据它们之间的功能差异来选择的,而是根据其规模来选择的,就像我更喜欢 Whatsapp 的简洁,但我的朋友和周边的人都用微信,那我也不得不用微信。

当“规模”成为业务的决定因素后,服务模式的创新就成为了业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产品只是为了完成服务而提供给用户使用的一个载体。以淘宝为例,淘宝提供的“网络购物”是一种新的服务,这种业务与传统的到实体店购物是完全不同的,而为了完成这种业务,需要“淘宝网”“支付宝”“一淘”和“菜鸟物流”等多个产品。

随便一个软件公司,如果只是模仿开发出类似的产品,只要愿意投入,半年时间就可以将这些产品全部开发出来。但是这样做并没有意义,因为用户选择的是淘宝的整套网络购物服务,并且这个服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其他公司不具备这种同等规模服务的能力。即使开发出完全一样的产品,用户也不会因为产品功能更加强大而选择新的类似产品。

以微信为例,同样可以得出类似结论。假如我们进行技术创新,开发一个耗电量只有微信的 1/10,用户体验比微信好 10 倍的产品,你觉得现在的微信用户都会抛弃微信,而转投我们的这个产品吗?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不会,因为微信不是一个互联网产品,而是一个互联网服务,你一个人换到其他类微信类产品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服务类的业务发展路径是这样的:提出一种创新的服务模式→吸引了一批用户→业务开始发展→吸引了更多用户→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和创新→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如此循环往复。在这个发展路径中,技术并没有成为业务发展的驱动力,反过来由于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展,业务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对技术会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是业务驱动了技术发展。

其实回到产品类业务,如果我们将观察的时间拉长来看,即使是产品类业务,在技术创新开创了一个新的业务后,后续的业务发展也会反向推动技术的发展。例如,第一代 iPhone 缺少对 3G 的支持,且只能通过 Web 发布应用程序,第二代 iPhone 才开始支持 3G,并且内置 GPS;UC 浏览器随着功能越来越强大,原有的技术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浏览器的架构需要进行更新,先后经过 UC 浏览器 7.0 版本、8.0 版本、9.0 版本等几个技术差异很大的版本。

综合这些分析,除非是开创新的技术能够推动或者创造一种新的业务,其他情况下,都是业务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技术演进的模式

明确了技术发展主要的驱动力是业务发展后,我们来看看业务发展究竟是如何驱动技术发展的。

业务模式千差万别,有互联网的业务(淘宝、微信等),有金融的业务(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有传统企业的业务(各色 ERP 对应的业务)等,但无论什么模式的业务,如果业务的发展需要技术同步发展进行支撑,无一例外是因为业务“复杂度”的上升,导致原有的技术无法支撑。

按照专栏前面所介绍的复杂度分类,复杂度要么来源于功能不断叠加,要么来源于规模扩大,从而对性能和可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既然如此,判断到底是什么复杂度发生了变化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是任何时候都要同时考虑功能复杂度和规模复杂度吗?还是有时候考虑功能复杂度,有时候考虑规模复杂度?还是随机挑一个复杂度的问题解决就可以了?

所以,对于架构师来说,判断业务当前和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主要复杂度是什么就非常关键。判断不准确就会导致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做了对业务没有作用的事情,判断准确就能够做到技术推动业务更加快速发展。那架构师具体应该按照什么标准来判断呢?

答案就是基于业务发展阶段进行判断,这也是为什么架构师必须具备业务理解能力的原因。不同的行业业务发展路径、轨迹、模式不一样,架构师必须能够基于行业发展和企业自身情况做出准确判断。

假设你是一个银行 IT 系统的架构师:

而如果你是淘宝这种互联网业务的架构师,业务发展又会是另外一种模式:

小结

今天我为你讲了架构师该如何判断技术演进的方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留一道思考题给你吧,如果业界已经有了一个明显的参照对象(例如电商企业可以参考淘宝),那架构师是否还需要按照步骤逐步演进,还是直接将架构一步到位设计好?

欢迎你把答案写到留言区,和我一起讨论。相信经过深度思考的回答,也会让你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复杂度   保守派   驱动力   技术   淘宝   潮流   方向   功能   业务   用户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