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防控新常态的全新时代启动,接下来将会面临哪些不确定性?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437篇原创文章:


经济时代,一切的展望和分析,实际上都和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脱不了干系。

2023年,全球都需要面对这么一个现实严峻的问题:

世界经济,在2023年,迎来的主线究竟是衰退还是复苏?

世界经济正在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22年底做出了预测:

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7%,但实际增长率有25%的概率会低于2%;

2023年全球至少三分之一的国家将陷入经济衰退。

全球经济正面临哪些风险,明年会好转吗?

美联储加息背景下,一些国家会发生债务危机吗?

……实际上,后疫情时代的经济不确定性迷雾,始终笼罩在全世界的头顶。

对于我们的祖国中国,绝大多数普通的中国老百姓以及经济个体而言,也正处在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阶段当中:

坚持了整整三年的中国疫情防控政策和规则环境,以所有人都没有预料的高效率,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城市,节奏不一,但是方向一致,都开启了走向共存新常态的步伐。

防控新常态,绝对可以成为2022年中国前行发展的关键词。

当然,对应的也必然会有全新的不确定性风险。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2022年防控新常态的大势所趋背景,对后续中国经济前行和发展,可能会遇到的不确定性风险,进行专题,深入的一次讨论和分析研判。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后疫情时代,两个最大的,不可忽视不确定性变量


基于现实,直入主题,防控新常态,大势所趋之下,两个不确定性变量:

第一个,是放开以后的共存情况和后续走向;

第二个,是防疫政策是否会出现主动或者被动的反复。

先说第一个,奥密克戎在未来可能还会进一步变化,在致死率大幅下降的同时,传染性也急剧上升。

在这样的条件下,面对如此高的传染系数,应对疫情就像应付洪水一样,最基本的原则是形势比人强,无论是政府还是防疫专家,都很难去估计下一步疫情发展的情况。

这次防控转向,虽然有大量数据和医学专家分析观点支持,奥密克戎毒性的衰减,给了战略转向最稳健的台阶。

但是病毒依然存在,病毒的变异和发展也会继续进行,这是自然规律。

总体上是小步走,边走边看,机动适应,大方向上不停步,优化防控的动作一路相随。

如此大范围的一个感染扩散过程,不是政府能很好掌控的,也不是哪个专家能够预测的。

所谓形势比人强,就是说我们是被形势推着走一步看一步。

当疫情过去以后,它也会在很长的时间里,对人类的活动产生影响。疫情对于居民、对于大量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即便经济活动恢复正常,这些疤痕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修复。

一方面,不确定性存在于病毒的进化发展方向上面;

另一方面,不确定性存在于给社会经济活动带来的“疤痕效应”上。

也许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所有的中国人才能够适应后疫情时代的生活。

第二个,防控新常态是大势所趋,但是任何的大势,都必然会受到来自于各个维度原有轨道上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反对,甚至是破坏。

疫情防控,对于有些群体来说,绝对是天赐的发财良机以及权限放大的合理环境。

有些东西,一旦得到,想要放手,就很难了。就按原本的动态清零阶段来看,其实国家和民众都能洞若观火,看到很多问题:

有的地方可以在15天-30天内,第一时间把疫情控制住,把对民众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

但有的地方,甚至出现100天都没控制住疫情,这样极端离谱的事情,完全超出正常人可以承受的极限。

防疫是水桶效应,不看长板,看短板。有些地方做得再好,但只要其他地方防不住,那么迟早也会被拖下水。

人民至上的主线不会变,那么一些利益关联群体的反扑和作死,就很有可能成为国家“乱世用重典”的动力来源。

这是更高层次的博弈,当然,既然是博弈,就会有不确定性,而这样的不确定性风险,利益关联,无法避免。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真正的防控新常态要实现,要适应,或许需要的时间和过程成本,难以避免。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2023年,中国国家层面的经济目标怎么定?


2023年,中国经济的增速目标会定多少?

接下来,中国经济环境中无风险资产的回报率会是一个什么水平和走势?

这两个不确定性得不到明确,或者不提前去预判,那么讨论接下来中国经济的走向和发展,完全就是缘木求鱼。

中国的经济目标,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纸面要求,其实还是中国静态资产和行业增长的风向标。

2022年的目标是5.5%,从理性的角度来研判,2023年的目标,应该不会超过2022年的这个标准。客观来看,即便能够在短期内使得人们的社会生活大体恢复正常,2023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可能还很难。

低于5.5%是大概率方向,那么,就意味着中国经济环境中绝大多数行业和个体,2023年的经济收入增长预期的理性估值,就在这个范围内。

从实体行业增量,到金融,资产,理财,收益范围受到宏观目标的约束,是必然的。

另一个就是中国国内无风险资产的回报率走向,直接一点,就是中国国债,个人觉得这是搞投资,有搞钱想法的群体,都应该认知的一个重要指标:

图片来源:网络

国债就是标准的无风险资产,对应的收益率,实际上比什么技术和数据分析来的更靠谱,那就是经济环境中货币的流动性如何,一个重要的参考动向。

水大鱼大的道理不用多说,那么水的情况,国债走向一目了然:

国债收益上行,流动性上行,国债收益下行,流动性下行。

中国的经济逻辑不是看M2,印钞多少对于经济环境来说不能说没有影响,但是在现有的信用管理体系之下,和市场中的通货数量和流动性,基本没有多少关系。

都在金融系统里面空转,不进入经济环境,M2爆表有多大意义?

所以接下来中国经济环境里面到底是有水还是紧缩,看国债收益率最靠谱。

2023年,中国的国债收益率怎么走?这就存在必然的不确定性了。

当然,宏观经济和货币管理,国家需要面对和考量的因素很多,比较复杂,这里只是抓住关键的两点,进行不确定性风险锁定分析。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第三个不确定性:接下来,中国的房地产经济能不能实现复苏和真正的企稳?


从11月14日开始,拯救地产的政策接连出台。先是国务院发布了“金融十六条”,让各大银行拿出1万亿元以上的授信额度,缓解房地产公司的债务危机。紧接着,央行发文支持房地产企业发债融资。再马上,银保监会重启房产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三箭齐发”的态势,是十年来未见的景象。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地方政府的钱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土地。2021年,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1.1万亿元,土地出让金收入达到8.7万亿元,救地产是复苏经济的题中之义。

虽然房地产经济在2022年以来民间的舆论声音都是一边倒的批判,但是现实情况就是,房地产经济的复苏情况,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的恢复进程。

说点大家喜欢听的,让民众宣泄一下情绪,并不能解决因为房地产经济的低迷和收缩,给中国经济带来冲击的问题。

抛开对高房价的情绪和一些态度来看,国家对于支持房地产经济保持稳定的政策表达,已经能非常清晰。

但是,从现实出发,中国的房地产经济早已不是购买力和供需关系的问题了,而是上升到更为复杂和宏观的市场经济信心和预期受损的问题了。

接下来,中国经济复苏的进程,包括后续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成本稳定来源的最大不确定性,就是接下来的2023年,中国的房地产经济整个循环,是否能够恢复?

总不能ICU直奔夜总会吧?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4

一个不能忽视的关键:体制和系统之外的中小微企业,还能坚持多久?


最后一个值得探讨的不确定性风险,就是体制和系统之外的中小微民营企业群体的生死拷问。

在这一轮疫情里,中小企业到底倒了多少,恐怕不会有一个准确的数据了。说一个小行业:奶茶店。在2020年,全国的新式茶饮门店增加到37万家,但是在2021年,活过一年的奶茶店仅占18.8%,到了今年,关门倒闭的数量一定只增不减。

虽然说黎明的光亮已经出现,但是依然寒冷。

2023年,大概率“初暖乍寒”的经济环境还会持续,当下依然还在坚持的幸存者们,还能坚持多久,这就是一个很值得去面对的不确定性风险了。

没有人想倒在黎明之前,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穿越周期和寒冷。

没有抵押资产的中小微企业,是拿不到低成本的救命钱的,这或许,是国家需要在新常态真正稳定下来以前,必然要去考虑和安排的一个重要纾困方向。

门可罗雀的实体商业(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乐观者成功,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几个独家观点的分享。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中国人而言,宏观层面的大道理,大方向还有大数据,实际上还是有距离感的,老百姓只想安全平稳过小日子,才是人间真实。

面对时代的转折,面对趋势的到来,实际上从个体的角度来看,能做的很少,但是什么都不做,随波逐流,也不行。

文章最后,契合现实,分享几点独家的观点:

1.新常态稳定以前,必然存在各个维度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波动,提前建立好心态认知,很重要。

2.在防控新常态没有真正成为常态化日常以前,特别是2022年年底的这个冬季,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稍安勿躁,保守内敛,才是王道。

3.现金为王,是阶段特征,对于一切投资和大宗消费,一定要有清醒的态度和谨慎的行动。

4.对于可能出现的疫情恶化以及相关的负面动向,一定要警惕别有用心,煽动情绪的言论和观点,前提是尽量保护好自己。

5.安心过冬,安心过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当下和未来,更值得期待和努力。


乐观者成功,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谨以此文,理性思考,和所有看到的读者朋友们和同胞们,共勉。2023年,中国和所有中国人,一定会走好运,一定要比今年好,一定会越来越好。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常态   不确定性   中国   中国经济   国债   疫情   群体   资产   来源   风险   目标   环境   国家   时代   经济   房地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