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贫穷

“贫贱”“富贵”是千古流传的两个词,说的是贫生贱,富生贵,理也!

贫困引起的长久痛苦,让人变得庸俗卑劣。吃喝拉撒的基本条件不能满足,人很难释放出更高的精神需求。(因此,要正确理解和宽容身边贫穷的人)我们从千古流传的古训铭言可见一斑。

“寒门难出贵子”。因为贫穷最可怕的地方是物质的苦囧造成心智的匮乏,贫穷让人感到沮丧,但它最大的伤害不在于物质,而是一旦养成精神上的匮乏,会让你忘掉生活原本的乐趣,从而限制了人的眼界和想象力,更不用说修养礼仪。贫穷会让人养成短线思维,喜欢确定的即时回报。简单地说,穷人思维关注的是优先满足生理需求,任何事如果不能与其直接构成因果关系,大脑就没有感觉,不会思考,更不会想到更长远的东西。贫贱夫妻百事哀;人穷志短,马瘦毛长;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说的都是这个道理!也是寒门难出贵子的真正原因。即使寒门出了贵子,TA的奋斗历程要艰难曲折的多,付出的代价也更是不为人知的艰辛。

所以,人立于世,一定得让自己和家人摆脱贫穷,这是人生必跨出的第一步。走出物质的贫穷,才能为跨出精神贫穷打好物质基础。

人有钱了,就不要只看眼前,不要物化一切。如果有钱了还是物化一切,目光短浅,那么ta还是穷人!最起码没有从穷人思维里走出来,成了“有钱的”穷人。

看看当今社会吧!物质是富裕了,大多数老百姓最起码温饱问题都能解决了,但为什么素质那么差?一些抓住机会赚到一大笔财富的“暴发户”,为什么还是素质那么差?素质差就是精神上贫穷,和物质财富多少无关。因为在财富积累的过程中,为了生存,他们天天忙于挣扎,除了挣钱是目标,他们缺乏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缺乏对精神文明世界的阅读和认知、缺乏教化,灵魂的脚步没有跟上物质文明的发展。所以尽管物质条件改善了,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固化思维没法改变,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信条反而成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支柱。于是乎,“势利眼”“无情无义”“眼里只有钱”“人际关系无底线”的事情才会普遍于当今社会。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自古以来富贵人的必行之路。人们摆脱了物质贫穷,就有条件去进行各种见识体验和学习,就有充足的时间自由和思考读书,并最终用阅历和思考走出贫穷思维的深渊,最终能够让人变得目光炯炯,视通万里,思接千载,进一步拥有行云流水的思维和容天下的心胸格局。人到了那个阶段,赚钱就不再是难事,甚至很容易实现财务自由和时间自由,也只有实现了那些生存条件,你才有能力和余力帮助别人,甚至是去做慈善,去追求自己喜欢的样子,追求各种更高级的审美和精神境界,这才算“脱贫”进入了富贵之门。此时,你才是真正的富贵之人!

说起贫穷,我们这一代人是有发言权的。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大多都是从贫穷中长大的,并经历了国家和个人从穷到富的时代变迁,在心智历程上也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彷徨过,迷茫过,挣扎过。中国的六七十年代,甚至包括八十年代,那时候国家穷、社会穷,家家户户都穷,富人也都被文化大革命“革穷”了,那个时代,有钱的人是要倒霉的。我们曾经以“穷”自豪过,所以我们从不鄙视物质贫穷,很少会有“势利眼”。那时候,老百姓的普遍状态是朴实善良,艰苦奋斗,不以穷为苦。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铺展,物质条件在变化,人的意识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到了九十年代以后,仇视“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已经变成了对资本主义狂热的时代了!拜金主义前所未有的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发展到那一段时间,为了钱没有底线的事情比比皆是,诈骗、违约、偷盗、抢劫,甚至丧心病狂的弄残疾人乞讨,等等社会乱象丛生,也曾经一度让我们警惕心时刻不敢放松,人人自危。在我们初、高中的课本上讽刺的欧美社会里的“拜金主义”丑态也全部在那一社会时段体现的淋漓尽致。

社会怎么了?还是贫穷惹的祸。经历过贫穷的人才能洞悉贫穷导致的悲哀,因为贫穷就得天天搬砖,没有目标的生活导致人没法阅读和思考,一个只为了钱去奋斗的生活会完全物化了人的精神世界。一钱障目,万般皆钱!为了钱,穷疯了!我们这一代人切切实实地从贫穷年代,挣扎着生存,直到高速经济发展的红利惠及农村,我们才能不愁温饱。我们在感激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心存疑惑:生活条件好了,可是我们的幸福感却越来越差了,总觉得还不如贫穷的时代里人际关系更让人温暖。又是怎么了呢?

到了2010年以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如今社会又再回归文明,打架滋事的少了,偷抢盗的现象越来越少,要饭乞讨的也都基本消失。人们开始反省生活,追求心灵的舒适和感情的回归,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和生命状态。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人们对婚姻的包容更强,追求婚姻自由,想过高质量的生活,追求更好的生命状态,导致离婚率提升,婚姻更讲究质量,这是一种文明进步的标识,不是坏事。

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讲,我们的兄弟姐妹不同程度地在贫穷的环境里长大,因为工作和生活机遇不同,导致我们的奋斗历程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到了一定的年纪,也导致人生观、价值观完全不同的固化。于是亲人的矛盾和纷争不断,无厘头的亲人也经常让我们失望无奈,我们都曾经痛苦地思考过,挣扎过,也绝望过,有时候觉得,那些亲人的所作所为连个普通的朋友都不如!

痛定思痛的静心思考,研究了这些让人心疼的现象背后,透过纷乱的社会现象看到根源,我再也不责怪他们。一切都那么自然的存在,这不是人无情无义,是时代的发展无情,是客观条件造成的。客观条件决定意识形态!

我们和那些蛮不讲理的亲人之间的差别在于我们在奋斗的过程中没有忘记读书和思考,没有被钱压垮,走到了较高一层的境界里,只是我们比较幸运罢了。

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那些家庭矛盾也逐渐化解,家人也逐渐和谐。这是物质文明发展的必然,更是情感折磨后的精神回归。不必大惊小怪。

认清了问题的实质,我想告诉自己的孩子:出身贫穷并不可怕,也不是错;可怕的是毫无长进的一直穷下去,陷入循环,再无长进,成为真正的穷人!

先辈寻常语,人间未见书。经验和书中的道理可以让我们用更小的代价来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本质,并不断帮我们走上人生的更高台阶,变成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经常从古训铭言中思考现象背后的实质,更能让人头脑清晰。这也是古人为什么说:万般精通皆学问!学问不仅仅是书籍上的,更是生活里的。

但愿后一代的孩子们认识“贫穷”背后的故事,并理智地看待贫穷,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性、有时代特征的知识分子,然后睿智、清醒地活好人生,不要做一个“穷人”!

特此记叙。思考社会和情理的变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贫穷   富贵   寒门   穷人   物质   思维   条件   精神   社会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