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年为何要上山下乡?温铁军教授道出真相:当年多亏农民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对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毕业,担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专注研究“三农问题”数十年的温铁军温教授来说,他的青春,是在上山下乡的浪潮中度过的。

1968年,他正是十六七岁的年纪,怀揣着为祖国建设的理想,和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下,他投身到上山下乡当中。


这也成为许许多多中国人的回忆,“当年多亏农民”温教授为何这样说?我们可以从经济层面,以及个人发展等多个层面来看一看。

对个人来说

周总理在提到这一上山下乡的方针时就曾说:“我们今后的教育方针,应该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身体健康的劳动者。”

在革命年代,在旧中国,青年是先锋,是主力,是领头羊;而在和平年代,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情况就逐渐发生了改变。

由于没有了社会背景,没有了外在推力,青少年又是最容易产生懈怠心理的,所以就逐渐丧失了和社会的实际联系,如何让广大的知识青年去了解实际情况,成为了最迫切的问题。

毛主席说过“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上山下乡,让广大的知识青年去到农村去,走工农结合的道路,才是正解。

这是五四运动时期就已经总结出来,而且传承下来的伟大真理,李大钊先生在《新青年》上这样写道:

“只有这些青年学生到农村去,到最广大的中国乡间去,和那些生活在泥土地上,生活在车间里的沉默的最大多数人结合在一起,中国的问题才有希望。”

“劳动人民是最痛苦的,最悲惨的,青年学生总是叫喊着想解脱中国人民的痛苦,谁痛苦?什么痛苦?什么原因?怎么解脱?这些问题都不去了解的话,还能怎么救出他们?”

中国的革命道路,正是在知识分子和工农们结合之下才赢来曙光,走向胜利的道路,毛主席更是始终如一地强调和坚持这一点。

所以,上山下乡对于广大知识青年来说,是重走工农结合道路,接受再教育,提高个人素质,培养社会主义觉悟的一次运动。

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个人全面发展,新中国没有战争,但却是一次持久的,没有硝烟的,为社会主义奋斗的战争,需要的是一个个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

与此同时,对于广大农民来说,这也算一次互惠互利的运动,知识青年在培养自己,完善自己的同时,也给农民带来了益处。

在革命年代,农村遭受的战乱和打击尤为严重,人口锐减,农民生活没有保障,连饭都吃不饱,更不要说会去接受教育了。

而且上学,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义务教育尚未开始实行,农民没钱上学,因此普遍文化水平偏低,这是无法反驳的,知识青年的到来,恰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日复一日中,农民也受到了知识青年一定程度上的文化熏陶,温铁军就坦言:“经历过(上山下乡),我不再是一个传统的小知识分子,我至少懂得了农民。”

他也说,自己走上研究“三农问题”的道路,就始自于上山下乡当中,如果没有亲身地到农村,到农民当中,是不会详细了解农村存在的问题的。

对社会来说

20世纪50年代,毛主席提出上山下乡之时,新中国正在面临一次重大的抉择,背后的原因无外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的原因。

国际上,苏联援助的撤走,对于新中国的建设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一度让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陷入了停滞。

一个国家的工业化,需要的是资本和资金的注入,1953年5月,周恩来周总理出访苏联,和苏联方面签订了一份关于苏联如何援助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书。

这其中就包括141个苏联援助中国的工业项目,到1954年,又增加了15个项目,共计156个苏联援助项目,帮助新中国顺利地渡过了那段艰难的时期。

也正因为如此,等到苏联撤走援助的时候,新中国的建设道路就失去了助力,开始迟缓甚至一度停滞,尤其表现在工业化道路上。

而从国内的原因来看,在历史上,中国一直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小农经济,家庭经济,生产规模小,古代中国能够强大全靠的是一点一滴的资本原始积累。

在西方,工业革命,资本掠夺,这些都促进了他们的工业化道路,所以新中国一来没有工业化的基础和条件,二来也没有工业化的经验。

所以说,上山下乡就是一次暂时暂缓工业化,走传统农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农业的抉择,而且这样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解决了城市里大量的富余劳动力。

温铁军说:“中国的“三农问题”,根本原因就是人地关系的高度紧张”,地太少,人太多,种出来的粮食只够糊口,根本不能达到产出的功能。

而新中国人口井喷的年代,也恰恰是在那个年代,生活条件变好,人民安定和谐,城镇人口出生率就高居不下。

但工作岗位却没有达到那么多,国家的发展速度跟不上人口的出生速度,再加上苏联撤援,又导致一大批工作岗位的消失。

大量城镇人口闲置,城镇就业岗位供不应求,也间接带来了城镇的负担增大,这也是为什么在许多国家大力城镇化的时候,我们国家却在搞“逆城市化”的上山下乡运动的原因

城镇人口去到农村,这对于农村有没有好处?这是当然的,农业机械化,农业技术的革新,甚至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都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来带的好处。

工农和知识分子的结合,带来的力量是无穷的,边疆,山村,无数的荒地被开发,各种各样的农业技术得到普及,教师、医生,知识青年的到来也缓解了农村在其他领域的不足。

粮食收成逐年增加,农业用具的更新,还会在闲暇之余召开一场又一场的文艺活动,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甚至是提高了农村的卫生健康条件。

在当时,有些农民还保留着过去的习惯,不习惯用茅厕,随地大小便,便后连纸也不用,这些现象都在知识青年下乡后得到了缓解。

后来在上山下乡运动结束后,还有无数的知识青年留在了农村,扎根在了农村,使得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的经济也进一步得到了拓展。

对经济

这也是上山下乡带来的最大改变——缩小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有着充分的借鉴作用。

在旧时代,农民是什么,是中国革命的最大支撑,中国革命一开始并没有找到方向,因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和磨难。

毛主席说“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了中国”,这话一点都不假,中国共产党到农村去,到农民当中,在工农的支持下才获得胜利。

中国经济的问题也是如此,只有解决了农民的贫穷问题才是根本,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要彻底消除贫富差距,就必须要发展农村经济。

上山下乡就是毛主席根据中国国情,探索出的一条适合中国自身的道路,自然也会随着国情,逐步地走向终结。

在温铁军的《八次危机》一书中,也道出了他对于上山下乡运动在中国经济中的思考:经济危机是存在的,而且是有周期性的,并不是说社会主义经济就不存在经济危机。

“只不过上山下乡合理地把城市的经济危机转移到了农村当中,而且以最恰当的方式给化解了过去,这是一次合理且符合历史规律的一次措施。”

当然的,也不能否认知识青年在上山下乡中遇到的一些挫折,温铁军以自身的经历诉说了那段经历:

“刚刚到农村的时候,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不能融入的感觉,只是觉得,为什么农民一天到晚地都在骂骂咧咧?”

“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农民们把好的粮食都送给国家,坏的,有残次的粮食都留下来自己吃了”温铁军也感叹,为国家付出的农民们教会了他很多道理。

2004年1月,温铁军在印度农村调研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周恩来周总理费心劳力,提出了一项又一项的解决措施,为了号召广大知识青年投入到上山下乡当中。

1962年开始,周总理不停地召开会议,研究探讨,还和知识青年面对面地交谈,听取知青们的工作情况和意见。

譬如一些知识青年下乡后无人安排,面对农村工作无从下手的问题,周总理指示道:让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妥善安排。

解决知识青年们的住宿问题,给他们盖个房子,解决工具不足问题,在粮食收成不好的时候解决温饱问题,这些都要周总理一一去操心。

除此之外,还身体力行,起到带头作用,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建,16岁就到了内蒙古牧区工作,侄儿周秉,17岁就要到延安农村工作。

毛主席更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回复了知识青年的来信,还向知青寄去了300块钱,以解决无米之炊。

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结束后,在新时代,农村的贫穷问题,和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问题依旧存在,这是一项长久而且艰巨的任务。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知识青年在上山下乡中浪费了青春,大好年华,大把知识拿去种地,养猪这样的活动当中,实在是浪费了。

但事物都有起两面性,在国家和个人面前,如果每个人都好逸恶劳,不去奉献汗水,不去牺牲,也许就没有了今天的新中国。

再者说,到生活当中,到实践当中去,何尝不是一种学习呢?读书万卷,下笔后才有神,是骡子是马,总得牵出来溜溜。

新时代的思考

2021年,全国的大学毕业生规模达到900多万,而且这个数字还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增多,教育程度上来了,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也上来了。

近年来,提倡大学生向基层就业,到边远山区和农村工作,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等政策,无不是在针对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

“中国的问题需要自己解决,但也需要参考与借鉴”温铁军为了找出答案,多年来一直游走在各个地方的农村当中。

“农业问题要解决,必须要现代化,而且要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实际上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温铁军说道。

中国的农业用地中,山川,丘陵占到的比例比较大,推广机械化起来,比起美国拥有广袤的大平原来说困难也是比较大的。

小农经济在中国的长期化,是温铁军得出的结论,至于如何达到农业现代化,他也提出了一种看法。

譬如在周边国家,韩国、日本等等,都是通过提高农民的现代化来解决的,“他们的耕地也不足,但是农民组织化程度高,提供的外部服务更多。”温铁军说道。

也许,曾经上山下乡的经历,能给新时代解决农村农业问题,和城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带来一种参考。

这也是看待上山下乡运动最好的方式,理智看待,客观对待,“谋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任重而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上山下乡   铁军   苏联   农民   知识青年   工农   新中国   中国   城镇   真相   当年   教授   道路   年代   原因   农村   农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