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故居(散文)

假若说我没有读三毛的作品,我还真不知道三毛是在重庆出生的,而且她的故居就在重庆黄桷垭那个垭口附近,紧靠黄葛古道,这里还有重庆厚重的人文历史。游览完三毛故居,我回到家里,屋外淅淅沥沥的秋雨,没有停止的迹象。我在三毛故居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此时此刻迎面向我扑来,《三毛故居》这篇文章到底该从那里说起?我想还是从三毛住过的房屋开始吧!

三毛的故居不大,楼上楼下估计有一百多个平方米,进门是客厅,客厅的左边,是三毛伯父陈汉清家人的起居室,客厅的右边,第一间房屋是三毛父母的起居室,紧挨着的是三毛和姐姐陈田心的起居室。在靠里面一点,便是三毛她们一大家人的厨房。看罢楼下,我又顺着木楼梯,前往二楼。二楼有一条横着的走廊连接左右,左右两边各有一间房,这屋空间非常狭小,据工作人员介绍,楼上的两间屋,是三毛一家人摆放杂物的地方。

三毛家的房屋是穿斗结构,我坐在客厅的宽板凳上,仔细观察,发现整个房屋全是木结构,木地板、木楼梯、木扶手、木柱头、木板墙、木门。现在三毛的房屋,是经过翻修改造过的,过去的房屋我没有见过,但我想一定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还原了历史的原貌,给保存下来的。文物保护有个说法叫修旧如旧,这好像也是一个原则。三毛故居在我看来,就像四川卧龙的大熊猫一样,受到国家重点保护。

三毛家房屋的顶,是人字形顶。前面进门这边房屋的顶,斜着向下到屋檐的距离,有四米多长,屋檐是一般齐的;在屋的后面,我看到左边屋顶,斜着到屋檐的距离要长一些,大概有五米多长,右边的房顶,斜着到屋檐的距离要短一些,大概有三米多长。因房屋后面有个堡坎,这房屋或许就是根据房屋周围的地形而建造的,所以房屋后面的屋顶呈七字形状。房屋前面和后面的屋顶,铺的都是青瓦,很有地方特色。三毛家的房屋,在黄桷垭老街的背街处,显得特别醒目。

三毛家房屋的地基,全是用大块大块的条石砌成的,条石上立着一根根粗壮的木柱子,整个房屋,有序排列、完美组合在一起。就三毛家房屋,给我的整体映像,除了牢固、结实外,就是布局合理,使用方便。由此让我生发出一些感慨和思绪来。

第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不仅仅是房屋建筑如此,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基础二字的书面解释:一是埋墙基为基,立柱墩为础;还有就是建筑物的地下部分是基础;二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在这里我不谈建筑方面的原理,我们单从学习的角度来谈。也就是说不论你学习什么知识和技能,都必须从根本和起点来做起。我在老年大学看到,许多学员朋友学习英语,都是从最基础的ABC开始、从音标开始。有的学员则是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不但掌握了牢固的基础知识,还可以用英语,与他人进行对话,显然就是基础夯实得牢,还有就是持之以恒地学习。而有的学员,基础没有打牢不说,有的还半途而费了,真的是太可惜了。任何知识的学习,如果你不下苦功夫,花大力气打牢基础,那都是不行的。尤其是在学习上,筑牢基础、打好根基才是王道,这对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如果不花大力气,打牢基础,她能写出那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吗?三毛小时候因身体原因,就过早地辍学了。她的父亲陈嗣庆,在家里不但教三毛国语,还教她学习英语,后来还送她去学习画画。正因为三毛小的时候,文字基础打得牢固,她成年以后,又不断地学习,才出版了那么多书。她写的《撒哈拉的故事》,在台湾报纸连载发表之后,一炮走红,在台湾引起巨大轰动。这与她刻苦学习,筑牢基础是密不可分的。

第二,三毛房屋的合理布局,也让我想到文章的结构。也就是说房屋的合理布局,让人使用起来方便;而文章的合理结构,让人读起来舒畅。文章如何谋篇布局,这也是要讲究章法的,有人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语言是文章的气质,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完成审题、立意和备料后,文体结构决定着作文的成败。我们可想而知,文章的结构有多么的重要。叶圣陶、夏丏尊在他们共同书写的《文心》一书里,也谈到文章的结构,它如同房屋的建筑、布局,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处。

前面谈到三毛家的房屋,现在再来说一下三毛故居的门前,有六步石梯坎,我仔细看了一下,每一步石梯坎有二十公分左右高,有一米多宽,每一步石梯坎有残缺,有凹凸。在顺数第三步梯坎,石梯上有一个地方,还缺了一个角。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人生不如意常八九。没有任何一个人的人生是完美的。三毛出了那么多作品,她的人生完美吗?在我看来一点也不完美,甚至于还有点悲催。在她三十多岁的时候,她的丈夫荷西在潜水的时候,不幸去世。三毛四十八岁时,就自缢身亡。

我一直在想,活着比什么都好。至少还可以享受美食吧!我在游览三毛故居之前,在黄桷垭的老街上,在一家不大的餐馆里,与妻子一起,品尝青椒肉丝、黄桷垭的豆花,那口感非常好。老舍在《四世同堂》里说过这样一句话:“你须把细心放在大胆里,去且战且走。你须把受委屈当作生活,而从委屈中砸摸出一点甜味儿,好使你活下去。”这或许是我在三毛故居门前的又一个思绪。

三毛的童年是幸福的,她有一个好父亲陈嗣庆,她还有一个好母亲缪进兰。一九四三年三毛出生在重庆的黄角垭,直到一九四八年她才随父母、姐姐,移居台湾。在黄桷垭三毛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我仿佛听到三毛与姐姐陈田心,在家门前,坐跷跷板的欢声笑语。

我走在黄角垭的老街上,秋日的细雨,把沧桑的石板路淋湿了。这时三毛的影子,仿佛就从我身边跑过。那时的三毛是多么快乐,心地是多么的单纯、善良。就像朱自清先生写的《春》里那样,我虽没有全部引用原句,但那时的三毛,就像是春天里的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现在虽然是秋天,但正是因为三毛,有春天般的激情,春天般的畅想,才写了那么多优秀作品。我一直在想,三毛小时候,是不是就有一个美丽的文学梦?人生真的是需要梦想,没有梦想就没有追求,没有梦想,人生就没有远大的目标和抱负。

张华 重庆人 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 重庆公安文联会员 重庆市合川区作家协会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故居   起居室   重庆   屋檐   布局   散文   结构   房屋   基础   人生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