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工投资展望:守弱(2022年12月)

可能很多人会对标题有误解,我举个例子,大伙就清楚了。

比如一场足球赛,两方的实力相差有点悬殊,那么实力偏弱的一方会倾向于采取防御的策略,但这个时候不代表放弃,而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打“防守反击”。

映射到当下的国防军工,毫无疑问,政策(天时)、风格(地利)、资金(人和)暂时都还不在这边,目前只能采取“守弱”的策略,等待政策落地带来的市场风格再平衡,届时板块会迎来“反击”的机会,目前看在12月份很有可能会迎来这样的一个反击的时点。


1. 对11月份极端弱势行情的理解

11月份,国防军工表现确实是属于极端弱势的,中证国防指数下跌10%,而涨幅最高的房地产上涨接近30%,与10月份形成鲜明的反差。

怎么理解10月份极端弱势的行情?最直接的原因应该是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资金的调仓换股。有两个方面的证据:

一是,同属于公募重仓的电力设备(港股)表现也相对较弱;

二是,就国防军工内部而言,机构重仓股跌幅相对靠前,如紫光国微、中航重机、西部超导、振华科技等;另外一个可佐证的数据就是,11月份主动管理的国防军工主题基金显著跑输指数基金。

那么,驱动机构调仓换股的逻辑是什么呢?我们理解有三个方面:

1)政策调整(基本上是180度大转弯),带来的不同风格板块的性价比的变化,这是最核心的因素;上半年的时候,我们就谈过,政策驱动风格拐点,资金强化风格趋势。

2)年底排名考核压力。其实上半年的时候也有过几次风格切换(主要是稳增长和景气成长之间的切换),但是资金大多坚守自己的风格,真正做调仓的少。

而这次因为是临近年底,叠加前10个月,坚守景气成长的基金的业绩大多都还比较靠前,所以他们肯定是不希望自己在最后的两个月会落下,所以调仓换股的动机会强很多。

3)市场对国防军工行业还是有些担忧,当然也可以说国防军工行业自身的基本面也不是特别硬。目前了解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目前看这些担忧似乎也很难通过股权激励来解决。当然,一个好的方面在于,机构的调仓换股行为并不是因为行业基本面的恶化,这点与年初1-2月份的调整有着本质的不同。


2. 国防军工持仓拥挤度思考

这部分算是一个反思。

每次板块出现比较大的波动或者回撤时,我们都会做个反思,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哪些方面出现了误判,或者忽略了什么关键的因素。

这件事我们在4月底的时候也做过,参阅《致鹏华国防军工类指数基金持有人的一封信》,对里面提到的一些宏观方面因素的因素,之后我们也是补了短板的。

反观这次,虽然绝对的回撤幅度不大(10%左右),但是相对大盘(11月上涨近9%)的回撤幅度还是比较大。这次国防军工波动的根本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

  1. 政策的变化。不管是房地产以及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的力度之大、速度之快确实历史罕见,这个其实是涉及到对国家治理的一些深层次的理解,不能说完全无迹可寻,去年的“拉闸限电”其实是提供了一个先例的。
  2. 行业的持仓拥挤度。政策决定方向,拥挤度决定幅度。拥挤度越高,波动的幅度也会越大,毕竟回撤10%和5%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方面的风险,我们在10月底的时候确实是忽略的。

这点在去年底的时候已经吃过一次亏,当时是事后(1月底)统计上年末的持仓,才发现已经创了历史新高,而且4季度上来很快,尚情有可原。而这次其实在10月底的时候就已经能看到的数据。

大家如果还有印象的话,我们当时也转发了卖方策略统计的各行业2季度持仓变动,国防军工3季度净变动的比例是居首位。而且基于10月份的行情来看,机构大概率还是大幅加仓的,所以可以想见的是10月底的时候,机构的持仓已经非常拥挤了,而这本身就一个比较的风险。

这确实是属于我们未能提示的风险,也是我们忽略掉的。毕竟机构里头难免有很多短线的资金,不能保证所有的资金都是以长线配置的思路参与的。


3. 对政策落地之后市场和风格的看法

站在当下时点,最重要的变化在于政策已经基本面落地,不管是房地产政策还是疫情防控政策。虽然不排除后面还会有些新增的政策,但是市场预期变化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后面的政策已经很难再超预期。

政策落地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炒预期的阶段已经过去。我有幸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看生猪养殖板块,然后经历了这段完整猪周期。本质上跟房地产、疫情防控类似,都是属于“困境反转”的投资框架。

猪周期投资分为三个阶段:1)预期猪价上涨;2)猪价上涨兑现;3)猪价高位波动。而股价上涨最快的阶段基本上就是第一个阶段,即预期阶段。

地产、疫情都是类似的。一旦地产政策落地,后面就看销售数据的验证了,这个就有不确定性了;一旦真正放开,后面就要看宏观数据或者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验证了,这个都是有不确定性的。

所以,最为确定的就是第一阶段——预期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对其他板块资金分流压力最大的阶段。

按照以上的思路,政策落地,待相关板块估值修复的行情到位之后,市场其实是回归到了基本面的逻辑(预期阶段是根本不看基本面的),这个时候市场风格、包括资金等其实对景气成长方面反而是相对友好的。


4. 对行业明年景气度的展望

这也是最关键的,打铁还需自身硬。股权激励落地之后,基本上消除了财报与实际经营情况偏离的风险,使得市场将重心从与产业资本的博弈转移到了对景气度的研判。

目前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如何看待明年2023年行情的订单与景气度的情况。是否如部分资金所担忧的,明年会出现降速的可能?


首先,我们来看下部分资金“降速”判断的出发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1. 基于自身的一些重仓股线性外推,比如紫光、振华等,速度肯定会下来,毕竟体量大了嘛。问题在于有些公司降速,但是可能还有些公司会加速,如果看行业整体的话可能并没有那么悲观。
  2. 行业内一直有一种比较朴素的逻辑,就是看MLCC企业的订单,大致可以判断整个军工(子)行业景气度的情况,因为是通用元器件,覆盖下游各类军工企业。而且考虑到如果有新订单的话,应该是要提前备货的,所以似乎还是一个前瞻性指标。

我们只能说这个逻辑是有偏颇的,而且MLCC自身也是有库存周期的,并不完全与下游的需求周期一致。


对于明年行业的景气度,主要还是从订单和产能两个方面谈下我们的看法。

1)订单的角度

现有成熟型号明年可能会有新订单,乐观情况下,在主机厂年报或者明年1季报的合同负债中就能看到变化,而非上市主机厂可以观察产业链的订单或备货情况。

新型号明年应该会有小批量(保守7-8架),后年开始会进入到批产环节。

2)产能角度

核心主机厂的重点型号明年还是处于爬坡阶段,这块仍有增长的空间。中游企业的再融资之后,新增的产能近两年都在陆续达成,有望贡献增量收入。注:具体的情况,我们近期邀请了卖方分析师共同探讨、交流。

最后,再谈点我个人的看法。我自己感觉目前行业的状态有点类似于今年4月份。

当时一季报出来之后,业绩非常好,但是受制于系统性风险的约束,市场选择视而不见。而当市场风险偏好开始修复的时候,国防军工成为阶段性弹性最大的方向。

而当下也是类似的。受制于政策、风格,市场忽略了主机厂股权激励带来的公司治理的重大改善,而且基于个别公司的业绩增速外推到行业整体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对明年行业景气度明显的误判。

确实又到了关键的检验信仰成色的时候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军工   国防   景气   明年   风格   阶段   资金   政策   行业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