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之殇:助力华夏大一统的法家先贤为何不得善终?昙花一现?

回顾中国历史,毫无疑问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一直在中国历史中居于正统地位。

战国时期,是兼并和扩张、争霸和权谋并存的时代,强国的崛起之路必然离不开变法,而变法过程中影响最大的便是法家。

商鞅 图片/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

无论是奠定魏国战国初期霸主地位的李悝、训练新军整肃吏治吴起、变法图强为秦国统一奠定坚实基础的商鞅,还是集法、术、士相结合,为中央集权制提供指导思想的法家集大成者韩非、以及秦朝的开国之相李斯,无不在那个纷乱动荡的年代纵横驰骋,显示出自己的智慧和光辉。

诸侯因法家而强大、战国因法家而精彩,但战国时期的法家先贤最后的结局却很悲惨,不得善终,甚至是法家最终也烟消云散。

01 法家先贤的悲惨结局

李悝是魏国的变法者,编撰《法经》,奠定魏国强国之本。关于李悝结局有二:第一便是审理案件时误判、导致冤假错案的产生,这让他极为自责,最终写好遗书、自杀而死;第二是李悝变法让魏国得以富国强兵,深受魏文侯器重,仕途上一帆风顺,得以寿终正寝。

吴起 图片/网络

吴起是楚国变法的先驱,他“明法审令”,实行法治。变法的成果达到了使诸侯各国皆畏服楚国,楚人“兵震天下,威服诸侯”。楚悼王病死,旧贵族发动叛乱,将吴起射死在楚悼王的灵柩边上。

商鞅变法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最终战败而亡,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甚至全家都被牵连诛灭。

韩非可谓是法家集大成者,其思想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后被李斯构陷,抓捕入狱,被李斯逼着服毒自尽。

李斯为秦国开过名相,为秦国的统一乃至后期发展都做出重要的贡献,后被赵高所忌惮,腰斩于闹市,并夷其三族。

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除了申不害得以善终,其他基本都被秋后算账,下场一个比一个惨。

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践行自己的学说,舍弃一切,就如《韩非子》中提及:“是故名法术而逆主上者,不死于刑诛,必死于私剑矣!

02 法家代表人物为何难得善终?

法家为各国争霸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什么在辅佐各国君王完成霸业之后,会被无情地抛弃呢?

第一,变法侵犯了贵族阶层利益。

在科举制兴起之前、人才的选拔往往来自于那些世家贵族。甚至有“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之称,可以看出这些世家大族影响力之深。与其说是与百姓共天下,不如说是与贵族共天下,“王与马、共天下”就是最真实的写照。想要稳固自己的统治,必须得到贵族的支持和效忠。

变法,不是简简单单的守法,是对旧有秩序的冲击和突破。如吴起、商鞅等人,他们的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必然会引起旧贵族的反扑与清算。

吴起 图片/居中

吴起颁布"减爵禄之令""使封君子孙三世而收其爵禄",针对尚在位的高官,"均其爵、平其制禄",“卑减大臣之威重”,对于尸位素餐的官员,采用“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商鞅变法很重要的一条是废除世卿世禄制,依军功授爵。

这些措施妥妥的是在挖贵族的墙角,有道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本来别人能够“躺平”的,结果你把别人的路堵死了,能不想灭了你才怪。所以贵族对吴起和商鞅是恨之入骨的,能不干死他们。

第二,变法者势力过强、侵犯了王权。

很多人会质疑,像韩非的思想不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吗?为什么会侵犯王权。

一方面,从变法的本质看,这些人物都主张以法治国、“以法为本”,将法律作为社会运行的准则。但对于我国古代来说,自夏朝建立后,天下就变成了一姓之天下,“有肉也要烂在锅里”,本来各国君王是老大,现在你要求以法治国,那要把老大放在哪,能不引起反感。

这些君主期望的是听从自己命令的法制,你却希望“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怎么行,“刑不上大夫”才是王道好吧!

另一方面,变法者权势过于强大,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权者在时还好说,但对于新的继任者来说,变法者势必会影响自己的权利,必须干掉。

秦孝公 图片/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

比如秦孝公让商鞅变法,临死了也没放心商鞅,所以才对商鞅进行试探,愿意让商鞅从商君变成秦君。就像刘备的白帝城托孤,可能吗?压根不可能呀。所以秦惠文王继位后,借助旧贵族以及他叔叔赢虔的不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维护自己的权力。

回顾杀神白起,丞相李斯,这些人的死不就是这个原因吗?

第三,人性之弱决定变法者了变法者的命运

吴起为变法成功,随意压榨百姓;商鞅对私斗的百姓直接处死;申不以“术”为手段,让国君驾驭臣下;韩非在著作与始皇帝的谈话中也告诉他人性本恶,不要相信任何人。可以看出这些法家先贤对人性的漠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这和法家的基本思想和理念有关,其核心,是法家对人性的定义。

韩非介绍 图片/网络

俗话说,“法理无外乎人情”,中国毕竟是个人性社会,重感情、重情义。而法家却认为“以法为本”“人性本恶”,任何人都有“皆挟自为心”,而且人的利己主义无法改变,只能通过刑法和赏罚来进行强制约束。

荀子 图片/网络

可见,法家主张绝对的“性恶论”,不把任何人当“人”来看待的,就是毫无人性的制度,必然为自己的失败埋下祸患。

第四,引起了百姓的不满

对百姓来说,法家人实行的变法,给自己提供了阶级上升的渠道,改变命运的机会,但是同时为管理人民而制定的许多严酷的刑法使百姓苦不堪言。

这些刑法,加重了对百姓的压迫,时间一长,百姓自然会产生愤懑和不满,这些怨气直指统治阶层,而这些变法者变成了平息民愤的最好工具,一举多得。

03 昙花一现的法家

法家随战国而终,法制因秦国而消。自汉朝起,法制便沦为了皇权的附庸和工具,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法家的兴盛是历史的产物,法家的消亡是历史的选择。

战国时期,朝不保夕,不鼓励耕战,不严刑酷法、锐意进取便难以称霸。而大一统时期,民众安居乐业,不讲究忠君爱国便难以统治。

随着秦朝的灭亡,统治者发现严刑酷法难以维护统治,而春秋战国时期不被重视的儒家便登上了主流地位。

自董仲舒“天人感应”“大一统”的提出,儒家就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占据了正统地位。虽然外儒内法是帝王治世之手段,但法治早已沦为附庸!

法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它强力推动了社会改造,结束各国的纷乱,助力大一统国家的出现。但是从文化上说,他缺失了人性中正能量的一面,因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而被抛弃。

法律 图片/网络

法家并未失败,当前的中国沿着法治的道路不断前行,我们相信,必然会创造更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先贤   法家   魏国   王权   秦国   儒家   华夏   昙花   助力   法治   贵族   百姓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