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标准有结论了,W3C发布小程序技术标准白皮书

从2017年微信首次推出小程序开始,经过四年发展,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小程序应用平台,小程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新技术标准”。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网小程序数量突破700万个,其中,微信小程序是行业主流,数量超过430万个,占比高达约61.43%。

借着微信的红利,将已有微信小程序一键转换成App,并进行用户活跃和留存,加上社交平台应用作为引流,企业可谓低成本(只需有小程序)的将业务覆盖用户整个生命周期。

技术标准的演变:从HTML5到小程序技术

从Web 1.0进化到2.0之后的十几年间,移动App都是各大软件提供商用于争夺消费者碎片化时间的主战场。HTML5这种标准化的、普适的文本化内容编码格式,被广泛应用,并最终成为了互联网的基石之一。Web2.0向3.0的进化过程中,软件技术标准的扩展,小程序类技术的编码和内容格式,整体基于HTML5基础上,更加轻量,也更加开放有生命力。

从标准的角度看,当前互联网上的小程序类技术,几乎都借鉴了这个领域的先行者微信的规范。可以说,微信小程序就是这个领域的“既成事实”标准。故此互联网系列全球标准的制定者W3C,也正在通过其Mini-Apps工作组制定国际标准。

技术在进步,标准在进步,构建在标准之上的独立站,也在进步。

W3C:小程序技术标准白皮书

本篇文章就带大家“游历”以下W3C起草的小程序标准化白皮书。

白皮书链接:https://www.w3.org/TR/mini-app-white-paper/

Part 1:介绍

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小程序,小程序和PWA之间的差距等一些概念类的内容个,再有就是一些实例探究。

1、什么是小程序?MiniApp 是一种新的移动应用程序格式,是一种依赖于 Web 技术(尤其是 CSS 和 JavaScript)并集成了原生应用程序功能的混合解决方案。

2、小程序和PWA的架构:MiniApps 的目的不是要取代渐进式 Web 应用程序 (PWA)、本机应用程序或 Web。而是各有千秋,至于适用的场景,开发者在理解差异之后可以根据场景的不同来进行技术选型。

小程序和PWA的架构

3、实例探究:在我们的认知中,大部分的小程序都是运行在App中。但在该白皮书中,我们会看到5个案例中的4个(AR动物园、车载小程序、物联网小程序、电视小程序)都是运行在非App上的场景。可以看到企业在小程序跨设备端侧运行方面也在做积极的尝试。据了解,小程序容器技术已经实现了智能设备(尤其在车载设备)运行小程序的能力,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Part 2:小程序概览

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小程序技术的核心功能,包括:视图层与逻辑层分离、API和组件、小程序构造器、小程序小部件、单实例多条目、性能和用户体验等。

其中,视图层与逻辑层分离建议大家重点看看,是小程序技术核心中的核心。

其次,小程序相比与HTML5的前端应用,之所以在用户体验上占优,很大一部分都得益于小程序拥有相当丰富的原生组件和插件调用能力。

Part 3:使用网络

介绍了:应用生命周期、性能和调优以及图形和媒体三个部分。如果对小程序技术感兴趣的话必须看看「应用生命周期」这部分。该部分介绍了小程序的:混合渲染、过渡动画、规范小程序包构造器、标准化导航到小程序页面、小程序小部件等。

以上就是W3C小程序技术标准白皮书的主体部分。其他诸如准备工作、安全和隐私考虑以及全球小程序标准化、后续前进方向等。都是一些小程序技术在尝过过程中的一些可延展的发展方向,如果需要对小程序技术有深入了解,并有志于从事小程序研发的同行,可以考虑看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白皮书   技术标准   标准   程序   应用程序   生命周期   实例   结论   场景   用户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