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我们是红军旅,我们是金刚钻,战火中锻造,硝烟里考验;我们是红军旅,我们是金刚钻,杞岗攻坚打出血性虎胆……”这首《金刚钻战歌》,在“金刚钻”团(旅)建团90周年晚会上,唱出了其辉煌历史。

“金刚钻”团起源于鄂豫皖苏区,先后参战1100多次,歼敌7万余人,涌现出16个英模连队,是人民解放军大名鼎鼎的英雄部队。

文 | 陈辉 新华社原北京军区支社社长、高级记者

编辑 | 谢芳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从大别山红军队伍中走出

固始农工,一九二八,高举义旗。

踞大别山险,三年游击,棋盘岭上,奋斩倭敌。

强取王园,速攻杞岗,威震津淮铁路西。

金刚钻,以勇拼猛打,亮剑功奇。

华东千里追袭,破白塔益林朝阳集。

藐长江天险,挥戈浙海,木船斗舰,捣蒋巢溪。

抗美援朝,夜袭鱼隐,剿匪高原扫越夷。

忆先烈,续红军血脉,时刻应急。

“金刚钻”团走出的老兵,后来任某团团长的王智斌的一首《沁园春·金刚钻团史》,道出了“金刚钻”团的家谱。

1928年3月,“金刚钻”团创建于河南省固始县大荒坡暴动后成立的农民起义军,后来他们与道超集游击队联合组建了固始独立团。

1934年,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后,红25军北上长征。为了保持党的旗帜,保存革命的火种,保卫苏区人民的利益,固始独立团留在鄂豫皖苏区坚持游击战争。

2017年8月4日,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境内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无人机照片)。图|新华社

1935年2月,固始独立团转战到大别山,红28军政委高敬亭在红25军长征后收集散剩人员,重新组建了红28军,独立团编入红28军82师244团。

此后3年里,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244团跟随红28军开展游击战,确保大别山红旗不倒,指战员们住山洞、吃南瓜、啃树皮,积极寻找战机消灭敌人,出色完成了任务。

1935年6月13日,244团在光山县王园地区对国民党东北军627团进行了围歼。这是红28军返回鄂豫皖边区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缴获最多的一仗,极大改善了部队的装备。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方八省的游击部队被改编为新四军,高敬亭领导的红28军被编入新四军第4支队。1938年春,244团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第7团。

改编为新四军后,第7团如虎添翼,在抗日战场捷报频传。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一集团军军史》记载,1938年9月至11月间,东进皖中抗日的新四军第4支队第7团多次伏击、重创日军。

1938年9月1日,第7团3营在范家岗伏击日军车队,击毁敌汽车一辆,毙伤敌20余人,包括意大利派到日军进行观摩的3人。

9月2日夜,第7团3营4个连及2个便衣班从挂车河出发,拂晓进抵安徽省安庆至桐城公路棋盘岭设伏。

3日晨9时许,80余辆日军汽车驶近棋盘岭隘口。便衣班首先将先头两辆击毁,第3辆汽车亦被集束手榴弹炸翻,后面汽车相继停下,长约10里。第7团迅速出击,日军下车乱窜后被火力大量杀伤。

此次战斗历时半小时,第7团共击毁日军汽车50余辆,击毙日军70余人,缴获步枪21支、子弹700余发、小太阳旗百余面、防毒面具20余套、指南针20余个、文件两挑、照相机两架、食品罐头200余箱,等等。

9月6日,第7团1营在三十里岗发现日军1000余名在该地露营,当即组织精干小分队突然插入,用手榴弹把敌人炸得晕头转向,毙伤敌近百人,牵回战马3匹。

9月12日,第7团1营在舒城、六安公路上袭击日军,毙伤敌100余名,生俘2名。

9月17日,第7团3营再次在棋盘岭设伏。上午11时,日军骑兵60余人从新安渡北上,后有汽车百余辆跟进。接着,第7团又发现杨西桥附近有日军装甲汽车向南驶来。3营对新安渡前来之敌坚决阻击,重点伏击两辆装甲汽车:第1辆被击毁,炸死敌10余人;第2辆的日军仓皇下车,利用地形顽抗,双方相持约30分钟。

最终,第7团指战员从右侧向敌迂回,日寇向洪家山退却。7团指战员猛追,直扑堤岸,将敌大部消灭。残敌30余人向杨西桥方向溃逃,7团警戒班对北上的日军骑兵以机枪猛烈射击,阻止敌前进。

战斗共持续1个多小时,击毙日军联队长、中队长等军官4人、士兵80余人,伤6人,击毁装甲车两辆,毙马4匹,缴获步枪38支、手枪5支,左轮枪2支、军旗12面、子弹2000余发。战后安桐公路5天不通敌车,桐山、舒城、潜山日军被迫撤退。

10月12日,第7团1营在椿树岗附近袭击日军,毙伤敌100余名,生俘2名。

11月9日,第7团3营和手枪团二、三分队又设伏棋盘岭,毙敌军官4名,士兵80余名,伤敌6名,毙敌战马4匹,缴获三八步枪38支,手枪7支及大量武器弹药。

棋盘岭抗日伏击战不仅使新四军军威大振,民心大快,同时也有力地支援了国民党友军的武汉保卫战。

2008年9月,中共桐城市委、桐城市人民政府在棋盘岭抗日战场遗址修建了新四军抗日伏击战纪念亭及纪念广场,以纪念第7团抗日的历史功绩。

2 钻透固若金汤的“铁桶”!

疾风知劲草,磨难出英雄。1942年4月,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岁月,已经改编为新四军第2师4旅10团的“金刚钻”再次在抗日战场大显身手。

1942年初,盘踞在安徽津浦路西定远地区的日伪军和当地顽军,趁着春荒严重,加紧对新四军抗日根据地进行袭扰。新四军第2师4旅根据上级指示,为开辟淮南抗日根据地,决定发起打击定远地区日伪军和土匪的战斗,首先要做的就是拔掉两枚“钉子”:盘踞在定远西南地区的杞岗据点和谢家圩子据点。

新四军第2师4旅首长决定先拿杞岗据点的守敌开刀,杀一儆百,震慑日伪军,并把这个攻坚作战的任务交给了能打硬仗的10团。

杞岗据点位于定远县西南交通要道的一片高岗上,四周地形平坦,外有一道护城的围墙,墙外有一条10多米宽的水壕,水深2-3米,内里则由以牛登峰为首的200余人武装把守。

为便于观察和实施火力封锁,牛登峰强行拆毁了据点四周300米以内的民房,并凭借据点的有利地形,筑起了3个大碉堡和10余个小地堡,水壕外则设置了密集的鹿砦。可以说,该据点工事坚固、弹药充足、易守难攻。

另外,在杞岗十里之外的高苗子等地,还有其他日伪军驻扎的据点,随时可以就近增援。此前新四军曾数次攻打,均未克敌,这让牛登峰气焰嚣张,宣称:杞岗据点固若金汤,是万无一失的“铁桶”。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战前新四军2师4旅政委张劲夫亲自来到10团进行动员,“什么‘铁桶’?是‘铁桶’也要给它钻透!”他告诫10团指战员“要敢于亮剑,像一把锐利的‘金刚钻’,钻透牛登峰的这个‘铁桶’!”他承诺,“如果能拔除杞岗这颗钉子,旅党委就报请师党委授予你们‘金刚钻’的战旗”。

听完政委的战斗动员,全团官兵群情振奋。10团团长程启文当场表决心:“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要当好这个‘金刚钻’,钻透牛登峰的‘铁桶’,拔除这根‘钉子’!”

动员会之后,各连组织了突击队,突击队员们除配足步枪子弹和手榴弹外,还人人带了一把大刀。这是一支以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组成的“金刚钻”,直插敌人的心脏。

经过周密准备,10团领导决定集中优势兵力,采取黑夜突袭与强攻相结合的战术,向杞岗发起攻坚战。

1942年4月20日傍晚,趁着夜色,10团从驻地得胜集隐秘出发,长途奔袭80多里路,于21日3时许到达预定位置,悄悄将杞岗团团围住。

杞岗攻坚战斗具体部署是:10团3营配属团侦察队从东面和北面担任主攻,其中3营以9连为突击队,从东北角大碉堡处实施主要突破,以7连、8连在9连两侧配合攻击;2营从西面和南面攻击,以4连为突击队,从西南角大碉堡处实施突破;1营监视杞岗外围据点之敌,担任阻敌增援和防敌外逃的任务。

21日4时许,10团2营、3营突击队开始攻击前进,通过鹿砦、水壕时被敌警戒哨兵发现,鸣枪示警,随后据点守敌便以各种武器向突击队疯狂射击。程启文团长见突袭进攻受阻,立即命令:“转入强攻!”官兵们遂由突袭转入强攻,奋不顾身地向敌人发起冲击。

3营9连突击队员用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一路爆破前进,首先夺取了杞岗东北角大碉堡,突入圩内,与敌展开激战;7连、8连的突击队员也乘机迅速通过鹿砦和水壕,从9连两侧发起猛攻,相继突入圩内。

3营从东北角攻入据点后,2营的3个连队也分别从西南突入圩内,以大刀、刺刀与据点守敌展开近距离的格斗拼杀。短兵相接勇者胜,一时间,阵地上刀光在夜光下闪烁,睡梦中的敌人仓皇迎战,被10团突击队员杀得四处乱窜,纷纷举手投降。

进攻杞岗的作战打响后,引起了杞岗附近另一个外围据点守敌的恐慌,他们打开守门,准备实施增援或潜逃。1营营长叶泰清抓住战机,带领1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了这个外围据点的守敌,完成了阻敌增援、歼灭潜逃之敌的作战任务。

战前准备充分,作战部署得当,杞岗攻坚作战做到了速战速决,仅24分钟便胜利结束,成为新四军战史中一次经典的战例。新四军10团以牺牲4人、伤9人的代价,共毙敌50余人、击伤30人、俘虏100余人,同时缴获了六零炮6门,机枪3挺,步枪、短枪200多支,弹药20余箱。

杞岗这个“铁桶”被10团一举攻克后,新四军代军长陈毅致电称赞10团“英勇顽强,战斗作风硬”。《新路东》报以“10团健儿英勇顽强,以猛虎扑羊之势,消灭杞岗之敌”为标题,在头版头条刊登了10团在杞岗作战胜利的消息。

【注:《新路东》报创刊于1940年12月初,1944年3月改名为《淮南日报》,1946年8月停刊。】

战后,10团从团长程启文到每个战士都怀着喜悦的心情准备迎接“金刚钻”团荣誉战旗,但遗憾的是,荣誉与他们擦肩而过。原因是,伪军头领牛登峰看到新四军7团攻进圩子后,急忙跳入据点围墙边的一口水塘中,头顶水草,隐藏了起来。当时,由于打扫战场的战士没仔细搜查,当10团撤离战场后,牛登峰便乔装潜逃了。

对此,新四军第2师副师长罗炳辉(师长由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兼任,罗炳辉主持2师工作)指出:10团仗虽然打得好,但打扫战场不够仔细,致使匪首牛登峰漏网。因此,不能授予10团“金刚钻”荣誉称号。但他留下一句话:“我把这个‘金刚钻’给你们留着,下一仗打好了我再给你们。”

3 终于将“金刚钻”战旗扛回家

错失“金刚钻”战旗,10团官兵不气馁,不放弃,此战不行,下战再战,不获全胜,决不罢休。不到三个月,他们就迎来了机会。

为了进一步扩大我军的胜利成果,新四军2师首长决定乘胜再战,拔掉第二根“钉子”——谢家圩子据点,并把这一攻坚作战的任务再次交给了第4旅10团。

谢家圩子据点是日伪政权连接定远与合肥两地的一个重要据点,范围比杞岗还大,由绰号“谢黑头”的谢少臣率顽军300多人据守。杞岗据点被拔除后,谢少臣开始增兵设防,并在据点的四周挖掘堑壕、设置堡垒、配足武器弹药。

1942年7月初,10团受领攻占谢家圩子据点作战任务后,采用里应外合的战术,先派少数精兵化装成老百姓潜入敌据点,另一部兵力则将据点包围,然后里应外合展开战斗。

这次10团接受杞岗据点战斗匪首牛登峰逃跑的教训,采取“斩首行动”,率先攻占了指挥所,活捉了谢少臣。守敌群龙无首,无心顽抗迎战,在10团的英勇攻击下,纷纷举手投降。

10团的这一战,全歼谢家圩子据点守敌300多人,缴获轻机枪4挺、长短枪133支。

杞岗和谢家圩子据点先后被攻克,打破了日伪军对淮南根据地的三面夹击,对于开辟巩固和扩大改善淮南根据地起到重要作用。

罗炳辉副师长兑现了自己的诺言。1942年7月,新四军2师正式授予10团“金刚钻”团光荣称号,并授予“金刚钻”团旗帜一面。从此,“金刚钻”的名字便成为这个英雄团队的代号,一代代传承至今。

荣誉到手后,这个团把“金刚钻”精神发挥到极致,先后打了一系列的硬仗、恶仗、险仗、胜仗。

1945年12月,新四军第2师4旅10团改编为津浦路前线野战军2纵队4旅10团;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1师181团。

解放战争时期,“金刚钻”团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杭州、解放舟山群岛等战斗,涌现出“勇猛无畏连”“勇猛迅速连”等8个英模连队和“华东一级人民英雄”魏尚友等101个战斗英雄。

1953年3月,“金刚钻”团改编成志愿军第21军61师181团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参加了金城反击战等战役、战斗。

在1953年7月16日的鱼隐山战斗中,该团7连奉命加强重机枪9挺,对鱼隐山西侧敌600、602、603阵地发起攻击。16日19时30分,该连3排和1排3班及侦察班迅速通过敌炮火封锁线,越过雷区,隐蔽摸到距敌前沿100至120米处,其余利用自然沟和密集的小丛林进行潜伏。全体官兵以邱少云烈士为榜样,不顾敌人盲目射击的威胁,严格遵守潜伏纪律,坚持潜伏一昼夜,敌人始终未能发觉。

7月17日23时35分,全连发起冲击,官兵发挥近战、夜战特长,先后打退了美军多次疯狂反击,不断把战斗引向纵深,接连攻占600、602、603阵地,全歼美军45师180团一个加强排,胜利完成了战斗任务。

1958年8月,“金刚钻”团从朝鲜撤军回国随第21军隶属北京军区建制;1967年3月,随第21军转隶兰州军区建制;1985年9月,整编为陆军21集团军步兵61师181团;2017年4月,改编为陆军第77集团军某合成旅。

在战争年代,“金刚钻”团先后参战1100多次,歼敌7万余人,涌现出“练兵模范连”“勇猛无畏连”“战斗模范连”等16个英模连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4 “三个没有”精神代代相传

“金刚钻”的精神到底是什么?“金刚钻”团的普通一兵做了回答:

1946年8月7日,“金刚钻”团——10团9连5班班长马森贵在泗县攻坚战斗胜利结束后的总结中,说出了“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消灭不了的敌人”这句铿锵有力的话。随后,10团把这“三个没有”的战斗口号推广到全团,凝聚成了“三个没有”的“金刚钻”精神,并在一代代官兵中发扬光大。

2008年7月29日,兰州军区某红军师金刚钻团的战士在搬运建房用的石块,帮助因地震受灾的群众重建家园。图|新华社

新中国成立后,无论部队的番号如何变化,担任的任务如何变化,官兵成分如何变化,“三个没有”的“金刚钻”精神却是永不变的军魂。

6连战士牛先民是“金刚钻”精神在战场上的杰出传承者。

1986年7月,在边境自卫反击战的一次战斗中,牛先民坚守阵地,英勇战斗,全身17处负伤,肠子流出10多厘米。他发扬“金刚钻”精神,“人可以倒下,但战斗不能停止”,凭着惊人的毅力,把肠子塞回了腹中,继续坚持战斗,毙敌5人。更为传奇的是,牛先民还奇迹般地在战场幸存,被官兵们称为“金刚勇士”。战后,他荣立一等战功,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金刚钻”团的新一代,不仅在战场上是“金刚钻”精神的继承者,在强军卫国的军事训练和急难险重任务中也是“金刚钻”精神的发扬者。

2001年盛夏,第21集团军采取动态评估的办法,对“金刚钻”团高原作战能力进行全面考核验收。全团千人百车出平原、跨黄河、穿戈壁、越草地,远程机动近两千公里,登上被称为“生命禁区”的昆仑山。

演习在海拔4500米的地区持续两昼夜,团队首次全员全装在实战条件下完成检验性演习;全体人员的体能达到了训练大纲规定标准;所属和配属的轻重武器实现了首发命中、首群覆盖;十多种适用未来高原作战的战法得到检验。

一个多月时间里,全团官兵成功组织实施了加强步兵连通道反击作战演习,并在海拔5300米的雪山地域完成了野战生存和实弹进攻演练,采集了多组高海拔地区作战的第一手数据。

“金刚钻”团和后来改编的“金刚钻”旅在执行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也多次出色地完成使命,使“金刚钻”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金刚钻”团建团、建旅94年来,先后历经3次重新组建、11次变更隶属、13次调整部署,先后转战鄂、豫、皖、苏、鲁、浙、晋、藏、吉、滇、陕、甘、宁、青、新、川等十余个省区,战斗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和抗美援朝战场,“金刚钻”精神始终是团魂、旅魂,团队两次荣立集体二等功,9次被兰州军区树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基层建设先进团”“基层建设标兵单位”等,连续5年被集团军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和“先进团党委”。

2017年4月,“金刚钻”团调整扩编为“金刚钻”旅以后,旅党委始终坚持以“三个没有”的“金刚钻”精神激励全旅官兵“扛红旗,争第一”,充分发挥“红色家谱”的感召作用,强化备战打仗的使命意识,给战斗力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在全面建设一流的陆军劲旅的征程上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金刚钻”雄风犹在——兰州军区某摩步团巡礼|贾文恒、张帆、马颖,《解放军报》

2.攻无不克的“金刚钻”——《百面战旗红》之“金刚钻”团|罗援、张明金

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集团军军史》

4.第77集团军某旅主题教育为战斗力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强军路上续写“红色家谱|雷兆强、杨奇帅,《解放军报》

5.“金刚钻”精神无坚不摧|蒲毅,《中国军视网》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为库叔提供15本《心理学(第13版)》赠予热心读者。本书畅销30余年,是一本广受赞誉的经典入门读物!从身体、环境、思维和感觉、个人发展、健康和障碍等方面进行组织架构,不仅呈现了精彩的心理学世界,还为学习者提供批判性思维工具,教他们分辨披着心理学外衣的“伪科学”。本书将心理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全方位指导学习、工作与生活。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2名(数量超过30)将得到赠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金刚钻   战旗   固始   定远   圩子   守敌   鄂豫皖   伪军   集团军   铁桶   作战   据点   日军   官兵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