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冕生物创始人沈栋:技术比爆款更重要

新冠疫苗之后,下一个掀起全球关注和研发热潮的会是什么?出海如何“入乡随俗”?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创新药企又该如何做到乘风破浪?E药经理人融媒体与聚焦mRNA技术开发的医药公司达冕生物创始人兼总裁沈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沈栋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是从事冠状病毒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也是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第20任会长。他曾在《自然》《科学》《新英格兰医学》《细胞》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过一系列论文,目前这些文章引用次数已超过两万次。创办达冕生物之前,他任职于强生,负责肿瘤疫苗研发,是强生2017年创新奖和2018年领袖奖获得者。在加入强生之前,他就职于阿斯利康,是阿斯利康公司华人科学家协会创办人。

Q=E药经理人融媒体

A=达冕生物创始人兼总裁 沈栋

Q:你认为继新冠疫苗之后,药物或疫苗的下一个突破口在哪里?

A:我觉得会有突破方向的可能在传染病药物、肿瘤疫苗等领域。在传染病药物领域中,目前部分流感疫苗已经进入临床III期,进展迅速,非常值得期待。肿瘤疫苗也是国际mRNA生物技术公司研究的重点,包括Moderna、BioNTech等公司都在研究这个方向。在核酸药物领域,小核酸干扰药物是值得关注的。目前为止,FDA批准了五款小核酸干扰药物,从第一款到第五款, 模式已经跑通了,将会有更多人入局。方向基本上大家都能看到,关键还是看各家的技术平台,如何能提高药物的靶向性、递送的有效性才是需要突破的地方。与其猜测下一个爆款产品在哪里,不如关注技术平台。因为随着技术平台的逐渐成熟,会有更多爆发的机会。我觉得下一个阶段会是百花齐放的状态,只是还需要一点时间成长。

Q:如今国内外生物制药企业都在经历资本寒冬,你怎么看这件事?

A:我切实地感受到了资本寒冬。达冕生物在今年3月30日顺利完成A轮融资,但相对来说,我们的估值是比较低的。国内部分生物技术公司的估值很高,能获得的资金也比较多,但也有弊端。过高的估值催生了泡沫,当公司的资产无法与估值匹配,上市时就容易出现估值倒挂的现象,导致上市失败或破发,所以用国际化市场的估值标准来对公司进行估值会更准确一些。一个公司无法同时享受国内的高估值和国际对技术创新的高包容性。

Q:你怎么看美国支付环境对创新的保护?

A:创新是需要保护的,不保护的话后面就没有创新了。如果把创新药支付变成微利或是无利的状态,对于创新培养是不利的。美国创新药在定价时会兼顾药企和患者,无法保护药企的创新最终受到损失的还是患者,所以在美国创新药可以被定高价,会有保险做支撑。美国医药市场有一整套的机制来保护创新,不仅仅在支付层面。例如专利授权方面,美国规定小公司有优先权。大公司和小公司同时看上了一个专利,小公司有优先授权的权益。

此外,美国资本市场是非常丰富的,资本退出的渠道也非常多,除了将投资的公司推上市外,还可以通过兼并和被收购的方式退出。所以美国大部分生物医药企业最后都是被兼并或收购的。国内很多生物技术公司走的是上市路径,想从Biotech公司成长为Biopharma,但后面开始布局商业化渠道,并不是Biotech公司所擅长的,难度很大。

Q:你认为与FDA沟通的关键是什么?

A:我认为与FDA沟通的关键还是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只要研发的产品安全有效,不论是与FDA还是与CDE沟通都会很顺畅。在产品质量可靠的前提下,如果还有源头创新那就会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也是业界追求的。

Q:你认为美国生物医药生态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A:在技术方面,有些环节可以通过自己摸索和实践找到解决办法,但有些关键环节是需要有经验的人或专家指点的。美国在技术方面不仅仅是知识产权方面的积累,更多是专业人才的积累。例如,我们在核酸药物研发上遇到了技术 难关,就需要邀请有成功研发核酸药物上市经验的专家来解决。我们要更好地 学习先进技术,将其融合并把先进技术根植到团队中。这也是我们做中美两地布局的原因之一。做科研的人都很勤奋,这是必须条件,在勤奋的基础上还需要开阔眼界、思维和学习最新的技术,这样才有机会形成自己的硬技术。

此外,美国生物医药领域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供应链。不论是临床研发还是后期生产放大工艺都比较稳定和安全,这涉及到一个产品的方方面面。虽然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尚有差距,但只是因为欧美市场已经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了,现在国内生物医药公司也在奋起直追,并且有机会弯道超车。需要一些耐心和积累,未来都会水到渠成的。

Q:你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时,让你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

A:我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读博士时的导师是Bert Vogelstein院士。他是癌症基因组学领域的先驱,其如果不保护创新,最终受损失的还是患者。

很多研究为现代癌症领域的研究扫除了障碍。他的教导对我来说是记忆最深刻 的。记得在博士面试时,他说他的实验室不是培养科学家,而是培养科学领域 下一代领袖的,后来经实验室培养出的人才也成功创立了很多优秀公司。他曾 告诉过我们一定要多阅读,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些都持续影响着 我。我是人类遗传学科班出身,这门学科的学习也为我后来的研究和工作打下 了很深的基础。

Q:吸引你加入达冕生物的原因是什么?达冕生物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

A:我和圣诺医药创始人陆阳是多年好友,2019年我们一起讨论mRNA和小干扰RNA药物未来的发展。当时正值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我们希望能通过mRNA技术研发出疫苗,为抗疫尽自己的一份力,所以一拍即合成立了达冕生物。2020年3月我从强生辞职,正式创立了达冕生物,专注做mRNA核酸疫苗。目前,达冕生物有两大研发中心,一个在美国的马里兰,一个在国内的广州生 物岛,全职员工包括非常资深的病毒学家、分子生物专家、合成生物专家、合成化学家、制剂专家、人工智能专家等。我们是中美两地同步布局,对于核心的递送技术平台、人工智能算法平台都是中美两地同时进行的。在管线方面, 我们目前拥有传染病预防性疫苗,如新冠疫苗、流感疫苗等,还有肿瘤疫苗。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中美双报,美国团队负责在FDA的申报,中国团队负责在 CDE的申报,两地整体布局相同。美国团队会以美国市场为主,中国团队会以中国市场为主,未来可能会继续开拓欧洲市场。目前,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融资、团队拓展和国家专项评选上都有收获。

Q:针对人才的吸引与留存,达冕生物采取了哪些措施?

A:在企业文化方面,我们是平等、开放和尊重员工的劳动成果。在制度方 面,我们会有股权激励,对于有创新贡献的员工会有更多的激励,给予员工属 感。除了在收入及福利方面让员工满意外,也会给充足的成长空间,放手让他们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在生活方面,我们给员工提供免费早餐和免费午餐。每天提供世界不同国家的特色菜肴。

(本文摘自《医药界·E药经理人》2022年10月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约翰   中美   生物   核酸   技术   美国   疫苗   创始人   药物   领域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