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的人生,普通人永远绕不过去的话题

世界杯期间,一夜疯狂之后,早上会习惯性地睡懒觉。这个懒觉特别地有仪式感,因为可以说服自己,一切都是应该的,世界杯四年一次,该破这个例。地上的啤酒罐和撕烂的彩票纸,观感上没有一地鸡毛的狼狈,更多像是乏味生活中五彩斑斓的美。

然后关掉了所有的闹钟,让时间滚蛋吧。

一个电话破坏了这份理所当然的宁静,我讨厌华为手机的主要原因就是那个自带的手机铃声,好听但是总是容易激发我好不容易摁下去的焦虑,Dream It Possible,想不明白,好好地做梦,管它可能不可能,为什么要来打扰我。

电话那头传来男中音的对话。

——是你吗——

——是我——

——你是谁——

——这么快忘记我了吗,老同学,贵人多忘事——

——有事?要结婚?回不去呀,咱们相隔万里。要不微信红包发过去吧——

——我哪有那么俗,打电话不为了你的结婚红包——

——那是为了啥——

——借点钱,五千——

——借钱是为了啥——

——结婚——

恍恍惚惚,朦朦胧胧,挂完电话就忘记了聊的啥,癔症中就提炼出这几句话。

想再次入睡已经变得不可能,翻来覆去地想他到底是谁,记忆与焦虑一起被唤醒。若干年前确实有三个衣衫褴褛的少年一起中考,又携手在高中新校区不堪的建设环境里相濡以沫,高二文理分班,一个学了理,一个学了文,一个学了艺,然后就分道扬镳了,名字倒是如雷贯耳,学理的叫A,学艺术的叫B,学文的自然是我,C。借钱结婚的是B。

关系捋顺之后,我第一个想到的是A,这个理工男也必然接到电话了,我感觉他为人大约会比学艺术的可靠些,虽然已经过了10年,我相信我的判断肯定没有错。因为一个普通农村独生子又没有什么艺术天赋,放弃了文理的正途,选择了一条艺术小道,血液里自然有投机取巧,不负责任的一面。

给A的电话拨通,我没有开口,他竟然也叫出了我的名字,瞬间感觉靠谱的人一贯会继续靠谱。

A说,确有B来借钱的事,但是借钱的原因跟B给我,和给A的完全不同,给A的理由是开车把别人给撞了,因为B也在老家,跟他说结婚,自然会顺理成章地需要邀请他去参加婚礼。

我说假如B真是开车把别人给撞了,江湖救急,钱也不多还是转点钱过去吧。

然后A立马拦住我,并且说他已经拦住很多人了。因为他找A借钱的时候,A他要了事故认定之类的证明,没有下文。

A的理科思维的严谨性更让我坚定了我得判断。靠谱的人一贯会继续靠谱,不负责任的人终生都不会明白责任二字怎么写。

A说因为这不是那个B第一波变现了。我是他关系圈里面第二层级的,才躲过了上一轮变现。第一次是因为他家里修房子, A找了当年和他关系好的那批同学已经借过了。而且借的都不多,一千到五千,根据每个人的实际经济情况,碍于面子,小几千块钱,你又不好意思催账。

然后B用他严谨的理科思维给我讲了一段道理,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很清楚。


第一,大家的同学这层关系已经淡了。淡了并不是说感情淡了,而是说已经不能约束什么了。还在学校的时候,大家相互帮个忙、请个客、借个钱,这都无所谓,毕竟大家还要朝夕相处。学校的环境就是一个束缚。你每天蹭别人饭吃不回请,借别人钱不还钱,那最后就没人和你一起玩了。但毕业以后,他如果不还钱,能咬他一口么?

第二,同学关系被这老哥拿去当一次性资源了。这些年班上几十个人,有走得好的,有混的一般的,当年也有争风吃醋抢奖学金打架的,但大家相互之间还是有些照拂的。往好听了说,是念旧,往难听了说,就是资源。

A说前些年他父亲得癌症,想着许昌的医疗体系不太给力,就把父亲送到郑大一附院去了。但刚刚好,有个关系很好的同学毕业以后留校,对郑大一附院那边熟门熟路的,就帮忙介绍了医生,叮嘱了一下照顾照顾。A这些年经历过那么多,读书的时候就是场面人,也知道投桃报李,给同学刚出生的孩子送了很多礼物。这虽然听起来挺俗气的,但没办法,社会就是这样运转的。这样的请托不但没有伤感情,他们两个人读大学的时候关系一般,现在关系反而走得近了。 交情,有时候就是你来我往地走出来的。核心在于这个往复之间。而借钱的这老哥不一样,他把同学当一次性资源。

第三,是老班长给我说的最有意思的道理。他说同学身份是咱们没得选的,学校就这样分配的班级,大家一起生活了几年,有的人变成了朋友,有的人还只是同学,有的早就是陌生人。变成朋友的,才是我们自己选的。从学校走出来以后,那些依然只是同学的,其实断了就断了,不要有任何负担。以后遇到了,一起吃个饭回忆一下当年的牛逼和傻逼,可以。顺手帮个忙,也没问题。但哪怕不帮忙,内心也不要有什么坎儿,不要觉得什么抹不开面子。只有那些从同学变成朋友的,才值得珍惜。

我听完A这段道理,还挺感慨的。

即使A当年做班长当年照顾班上每一个人,其实也不是每个人都拿他当朋友,他心里很清楚。这让我不禁想到以前有次出差去许昌,顺路去看了看B,B是怎么把我介绍给他老婆的。 他说的是:这是我兄弟,以前我们是同学。兄弟在前,那是交情,同学在后,那是可有可无的身份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许昌   世界杯   文理   普通人   当年   同学   话题   关系   电话   学校   人生   艺术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