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第四次冲击IPO!其加盟模式引发品质争议

作者:小绵羊

审核:CFO大叔

校对:小杜

来源:公众号【洞察新势力】

港交所近日披露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果园”)再一次递交港股上市申请书。据悉,这是百果园第四次冲击IPO。让我们一窥百果园的坎坷上市历程,以加盟模式为主的运营模式的利弊。

一、融资助力下的坎坷IPO之路

百果园2001年成立于深圳,是一家集水果采购、种植支持、采后保鲜、物流仓储、标准分级、营销拓展、品牌运营、门店零售、信息科技、金融资本、科研教育于一体的大型连锁企业,目前也是国内最大的水果零售企业。

2015年起百果园先后经历多轮融资。2015年,百果园首次融资由天图投资领投,广发信德、前海互兴跟投,融资金额合计4亿元;此后包括深创投、晨光股权、红土股权、广州越秀、招商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都先后加入。具体详情如下图:

( 数据来源:爱企查

在多次融资的助力下,百果园开始了规模化的扩张,其创始人余惠勇也毫不避讳的向外界透露出上市的愿景。2020年,百果园正式开启IPO之路。当年6月,百果园提交境外上市申请材料,计划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后获得批准。然而仅过去两个月,百果园突然宣布停止赴港上市。同年11月,百果园与民生证券签订辅导协议,拟在深市创业板IPO,之后不了了之。

2022年5月是百果园第三次进行IPO。港交所披露了百果园的新一轮上市申请,10月底,中国证监会公布关于百果园境外上市的批复结果意味着百果园赴港上市正式获批。但遗憾的是,百果园的上市之路却并不顺利因在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已有6个月未更新,其状态变为失效。此次再度更新招股书,已是百果园第四次冲击上市。

当然不止百果园对此上市未成功,其他水果行业巨头也没有成功上市。可能正如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庄帅所认为的,由于中国的水果品类丰富、区域性强、渠道分散,导致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化发展的企业少,所以没有上市公司

二、营收过百亿,但净利润和毛利率增长乏力

据最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年百果园营收为89.76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营收出现下滑至88.54亿元;2021年百果园的营收逐步回升,同比增长16.2%,全年营收为102.89亿元,突破百亿;今年上半年,百果园实现营业收入59.15亿元。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其净利润分别是2.49亿元、4906.3万元、2.35亿元、1.99亿元;销售毛利率分别为9.76%、9.12%、11.24%、11.5%。

从这我们可以了解到。与庞大的营收规模相比,百果园的净利润和毛利率较低且增长乏力。其中2022年上半年,果园的净利率仅为3.2%,毛利率为11.5%。营收破百亿,可利润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究其缘由或主要是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销售成本占比较

招股书披露显示,2019至2021年,百果园的销售成本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90.2%、90.9%和88.8%,其中水果采购成本分别占销售成本的96.2%、95.2%及95.3%。除此之外,因为水果属于易腐食品,不易保存,同时中间环节涉及的链条很广,从种植、加工、运输......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导致水果质量损坏。中间渠道越多,水果损耗就更大,从而拉低了利润率。

2、受到疫情和生鲜电商影响

当前,百果园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门店数量的拓展,然而,自疫情爆发以来,百果园2020年的业绩受到疫情影响。自2019年年底至2020年5月,共191家门店先后停业超过10天,各地区门店也一定程度上受到消费者流量下降的影响,同时因为疫情缘故,使得部分门店入不敷出,进而导致关店

此外,疫情期间,线上渠道也面临着巨大的外部竞争压力,比如盒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美团优选等生鲜电商市场的挤压,分流百果园的用户,水果零售商们要想拓展线上渠道,获得线上的规模效应,并以此提升利润的难度也非常大。招股书显示,线上销售渠道的毛利率在2020年和2021年为负值,对此百果园解释是:此前仅向付费会员销售高端生鲜食品,但2020年公司推出社区团购品牌“熊猫大鲜”,向所有消费者销售生鲜食品,并在天猫、京东推出B2C自营网店。因为生鲜及其他产品毛利率相对较低、叠加配送和包装费用增加,导致该业务毛利率为负。因此,由于毛利低、损耗高、配送费用高等问题,百果园的利润增长较慢,处于较低的水平。

三、加盟模式是把双

1、加盟模式有助于扩大规模,抢占市场

水果市场比较分散、门槛较低、竞争者众多、行业鱼龙混杂严重。虽然有着“南百果、北鲜丰、西洪九”的说法,但是按2021年水果零售额计,百果园虽是中国第一大水果零售商,可仅占中国总市场份额1%,此外排名前五的水果行业巨头占总市场份额也仅有3.6%。水果市场没有形成其较高程度的产业聚集。线下来看,国内鲜果零售的主要渠道仍掌握在商超、夫妻店、菜市场等传统渠道手中。

此前,百果园为了快速扩张抢占市场,采取以加盟模式为主的经营方式,这是一种轻资产模式,其资金投入较少、扩张速度快、战略调整容易。相比之前,此次招股书更新了百果园2022年上半年的业绩及门店数,线下门店较上份申请书新增了262家,门店数达5613家,其中加盟门店总共有5594家,而自营门店仅有19家。与此同时,加盟模式也为百果园的销售收入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2019-2021年期间,百果园来自加盟门店的销售收入占比均超过80%。

2、对加盟门店控制力弱,易引发品质争议

然而,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加盟模式带来规模扩张的同时引发一些品质等问题。据了解,在今年5月的时候,百果园被网络博主爆料其加盟门店存在用变质水果做果切,对发霉的苹果不理不问,继续售卖及小凤梨当大凤梨售卖,欺骗顾客等不良现象。这一事件发酵后,引发了消费者们对百果园商品品质的质疑和不满。虽然百果园对此事发布了致歉声明,承认了涉事门店的确存在相关违规问题,并表示将进行一系列的整改,可部分消费者还是不买账,并晒出了其购买百果园商品时的不良体验。这无疑对百果园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一般而言,加盟模式中企业对门店行为的控制力相对较弱,统一管理难度较大。特别是像水果这类企业,严格要求品质管理更存在难度,同时还会出现门店产品质量不统一、部分加盟门店为了自身利益而以次充好等问题。百果园针对上述事件也在招股书提到采取的加盟模式可能带来的风险:“加盟门店的表现对我们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我们无法控制及可能无法有效监察该等门店的运营或维持我们与加盟商或区域代理的现有关系;未能维持食品安全及始终如一的质量可能会对的我们的品牌、业务及财务表现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总结点评

针对目前百果园的情况,其利润率较低,盈利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多次冲击IPO可能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融资进行规模扩张,同时成为水果零售的第一家上市企业,进而提升竞争力。可上市路上却出现了商品品质问题等重大“丑闻”,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百果园IPO之路充满坎坷。那么此次百果园的第四次冲击IPO能否成功呢?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参考文章:

1.《百果园两年四交招股书,靠加盟冲IPO隐忧显现》.天目新闻;

2.《百果园心酸:年营收破百亿,净利润却不到3%》.澎湃新闻。


作者简介:

小绵羊,CFO大叔新媒体运营官CFO大叔(ID:980205245)——资深CFO,10多年战略财税咨询及资本运作实战经验曾先后在上市央企、某知名互联网文化娱乐企业和行业领先的某智慧财税服务机构从事战略咨询策划、股权债权融资、上市挂牌辅导等工作,作为专家顾问带队为上百家/位企业客户和名人明星提供了咨询辅导服务,关注新时代的前沿新技术、管理新理念、商业新模式和娱乐新文艺。

推荐阅读:

1、《一文了解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及违规处罚对策》

2、《“首席合规官”来了!中小企业该如何搞好合规管理》

3、《永辉超市近三年迎来“关店潮”,市值蒸发严重,其背后原因是?》

4、《 烂尾楼业主停贷风愈演愈烈,商品房预售制是 “病根”?该怎么治?》

5、《精细化运营管理时代:获得融资并不意味着成功,上市并不意味着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果园   模式   毛利率   生鲜   疫情   净利润   中国   融资   渠道   水果   品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