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烟台:关于时间的故事

看一眼,心情舒畅

烟台的滨海广场。滨,水边的意思;海,即是黄海。

这是一个以钟表为主题的博物馆

位于滨海广场的烟台钟表文化博物馆。
这座建筑除了博物馆,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生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旧址。
该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钟表文化博物馆。

到烟台,如果时间宽裕,建议你还是来看一看

进入博物馆的大门,便见到一个整洁、幽静的庭院。
庭院的一侧,矗立着“北辰建极”主题铜雕。
小时候就知道一句民谣:
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坊的萝卜皮。萝卜皮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但是烟台苹果我是记住了。
还是小时候,曾经在邻居家见到老式座钟,现在依然记得那摆来摆去的黄铜钟摆。那时我已经认字,记得在那老式座钟的表盘上有“烟台”二字。
自那时起,我就知道有个地方叫烟台,烟台不仅出苹果,还出座钟。

因为光线暗些,所以照片糊了

烟台的钟表制造业有比较悠久的历史。1915年,民族实业家李东山出资25000银元,购置德国设备,在烟台朝阳街开办了宝时造钟厂,专门生产座、挂式摆钟,注册商标"宝"字,成为我国机械制钟的发端。经过3年的生产准备,于1918年试制出第一批摆钟。1934年烟台制钟业鼎盛时,5家钟厂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共生产摆钟和闹钟16万只。烟台摆钟行销国内各大商埠,并出口到东南亚各国和香港地区,屡屡在国货展览会上获得奖状。
除此之外,烟台还是我国最大的技术用钟研究、生产基地之一。

大概是这个原因,所以才有了这个以钟表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博物馆里有许多这样制作精心的展品(复制品)

图为中国古代发明的多级刻漏。刻漏也叫漏刻,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
如果没有日历和钟表等计时载体,人们是看不到时间是什么样子的。
什么是时间,有关资料的解释太专业,像我这样的人想读懂是不可能的。
时间是物质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这应该是标准的解释。
不知道古人是在什么时候捕捉到时间——这个既摸不到又看不到的“表现”,于是他们开启中国人智慧的模式,脑洞大开,在很早就发明了形形色色地计时工具,也就是今日钟表的雏形。

很卡通的小兔子

秤漏,中国古人发明的另一种计时工具。
刻漏是以经过控制的水流注入一个容器内,致使浮标上升,显示出刻度多少,即是某时某刻。
秤漏的原理与刻漏差不多,只是把一定时段流出的水用秤称量,如果水的重量是一公斤,这一公斤便是时间单位。
说白了,秤漏的出现,就是改变了时间的显示形式,用秤杆作为时针的刻度,把原来的时和刻,变为斤与两。
如果秤漏广泛使用至今,那就有趣了。当你对上司说,我想请两个半小时假,完全可能变成“
老板,我要请二斤半的假”。
这是我对秤漏的理解,可能有误,姑妄听之。

我们的祖先是很聪明的,制作出很多捕捉时间的“工具”

总之,我们的祖先不仅是勤劳、勇敢的,而且是非常有智慧的。从战国时期到明代,发明了许许多多计时工具,其中不乏构造非常精密结构繁复的各种漏,直到一个叫利玛窦的西方的传教士来到中国,把更为先进的机械钟送给万历皇上,从此这种被称为“自鸣钟”的机械钟改写了中国的钟表历史。

让一个“科盲”讲与科学有关的事,可以当笑话听

其实古代的西方人采用的计时工具,最初的思路与中国古人基本相同,比如最为人熟知的沙漏,至今还作为工艺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电视剧里的霸道总裁的办公桌上经常会摆放一只工艺沙漏。
进入十八世纪,一种叫“擒纵机构”的发明,改变了欧洲钟表的发展的轨迹,于是先进的“自鸣钟”以霸主的姿态在世界钟表历史上占据了近三百年,直至石英钟和电子钟的出现。
当“擒纵机构”这四个字出现后,我知道自己该闭嘴了。一个完全的“科盲”,也敢奢谈什么擒纵机构,岂不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吗?!
还是打住这个话题,借时间二字扯扯风花雪月吧。不然就这样胡说下去,肯定会谬误流传的。害己就罢了,害人就缺德了。
我总觉得自己关于秤漏的说辞,有些顺嘴胡诌的嫌疑。

这玩意不陌生,历史书教科书上就有

日晷,也叫日规。是古代中国人的发明。
其实我也有那么一点儿无奈,掏钱买了门票,进了这么一个专业的博物馆,耗费了“三公斤”的时间,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遭,还是想留点儿文字,不说几句与钟表有关的内容,怎么也说不过去。

如果人类没有时间,世界将会混乱成什么模样

时间,自从这个概念被人认知之后,古往今来与它有关诗词数不胜数。
文人称它为时光或岁月,还有光阴了,年华了,韶华了什么的。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有时时间像把水壶

对于人来说,时间是生命的长度;时间无限,生命有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人从幼年开始,长辈就劝诫子孙惜时如金。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即使时间如金子一般珍贵,蹉跎岁月依然。

有时时间像个工艺品

钟表博物馆里的水运浑天仪的模型。这是中国古人计时的另一种发明,据说这是最早将擒纵机构应用于计时的实证,比西方的自鸣钟早了六百年。

这玩意的工艺有些复杂

水运仪象台,北宋人苏颂、韩公廉等人发明。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这是唐代诗人罗隐诗中的两句。

我们祖先的发明很多都离不开水

大明灯漏模型,这是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发明的计时工具。
计时工具需要动力驱动,中国古代计时工具的动力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水,而西方选择的是发条,直至今日,相当数量的机械钟表依然用发条作为驱动。

小而美的自鸣钟让中国人大开眼界

图为造型精美的自鸣钟。
西方钟表的出现,包括近代中国生产的钟表,一些小型的钟表陆续进入寻常百姓家。
好多人不再依靠城楼上大钟和守夜人敲击梆子报时来安排作息了。

那时家里有钟人基本有“矿”

自鸣钟不但报时精确,外型也十分精美,它进入国人家庭后,除了报时的实用功能,也是一件精美的摆设。

清末民初富裕人家的标准摆设

进入晚清和民国,家中的客厅正中摆放一台座钟,是富庶人家的标配,其地位要比后来的“洋戏匣子(收音机)”还要显赫。
尤其是大户人家闺女出嫁,娘家如果陪送一台座钟,那可是非常体面的嫁妆。
《红楼梦》中也有自鸣钟的描写: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地响着,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柱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

拥有大把时间的人就是富翁

造型搞笑的自鸣钟。一个大腹便便,脑满肠肥的商人形象。
这个博物馆里陈列的钟表有数百种,让人眼花缭乱。

不但有实用价值,还有观赏价值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民间谚语

对于这种文物级别的工艺钟肯定价值不菲

双美人戏钟。
十九世纪初叶法国制造。

这个我喜欢

街头艺人钟。1848-1870法国制造,材质为铅锌合金。这个时期,法兰西第二帝国结束了法国长期动荡不安的局面,此钟反映了在时局稳定的背景下,艺人在街头悠然自得地表演。

这两个我都喜欢

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
这是达尔文关于时间的格言,曾经有许多少男少女把它抄录在还有汪国真诗歌的日记里。

这两座大家一起都喜欢

右边那座自鸣钟,是法国十九世纪制造的,外型为科隆大教堂,是严格按教堂实际比例仿制的。

美不胜收

博物馆中还陈列大量的现代钟表,尤其是手表,以展示钟表发展的全部历史。只是我的兴趣都被这些难得一见的自鸣钟所吸引了。除了它精湛的工艺,还有年代感。
我查了相机里的照片,竟然没有一张拍的是现代钟表。
进入当代,中国的钟表制造业的发展令人瞩目,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比如,有多只中国自主研发的腕表参与了我国太空飞行的任务,其中就有
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佩戴的首块进入太空的舱外航天服手表。

目不暇接

迁延蹉跎,来日无多,二十丽姝,请来吻我,衰草枯杨,青春易过。——莎士比亚

流连忘返

天使炉台钟。1890年日本制造。

记起了少年时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明日歌》,现在还能记起几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还不错,尚能背下一半,没有完全“海默”。

就这一幅了,其他的都拍糊了

嬉童钟。1830年法国制造。

这个雕塑没有文化是看不懂的,我愣是没看懂

烟台钟表文化博物馆庭院内的主题铜雕。
主体为浑仪形象的变体,四龙托起天球,球上标示出北极星的位置,下方是黑色方形大理石基座,与上方的天球遥相呼应,象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雕塑中的“北极星”一语双关。
至于“北辰建极”这四个字,我查了资料,既涉及天象,又涉及易经,看不明白,更是说不明白了。

我来此参观,与其说是看,不如说是在读一段关于时间的故事。

(2017年夏天在烟台参观的博物馆,次年5月写于个人空间,2022年11月修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烟台   摆钟   自鸣钟   时间   座钟   法国   中国   钟表   明日   博物馆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