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难是清醒

即使“双减”落地,家长们也不想减下来,他们害怕“输在起跑线上”,培养接班人要趁早趁小,都在暗中较劲,未雨绸缪。


某位女士有两个小孩,自从上学以后几乎没有周末,也没有假期,天天在补习路上。男孩补语数英还有击剑、跆拳道,女孩补数英还有钢琴、舞蹈、书法,孩子没自己玩的时间,大人累的像狗熊。爷爷心疼孙儿没有快乐童年,女儿说他们这代人的快乐就在学习和补习中。


”看到邻居们领着孩子们出去补习,你敢独享清闲?上班与同事交流都没话可说。况且,哪个优秀的孩子不是逼出来的?大人苦点没什么,孩子不苦哪有未来”?她开导父亲,不能以老观念老眼光看待新时代。


随波逐流是无可挑剔的人性集成,跟风,一窝蜂,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争先恐后,大家在干什么就跟着干什么,而且要干的更好,即使后来证实是错的,也有个“由头”: 当时大家都这样,大势所趋。


阿Q是跟风的前辈名人,一辈子跟着别人玩,小D抠出蚤子他也跟着抠,抠少了便骂娘;和尚动得我也可动得,捏小尼姑的脸很快乐;“革命党”打家劫舍他也跟着去凑热闹,最后糊里糊涂落个叛逆罪被毙掉。阿Q的“行状”是“人间最不清醒”的典型,是“跟风派”的祖师爷,“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正是这类人的绝妙写照。


有位小老板很有孝心,将七十多岁身体很健康的父亲带到城里“享福”,农村老人闲不住,过于舒适便精神不振,胸闷心堵,老板便带父亲到医院检查。老板喜欢胁下夹个包包,一看就是有钱人。结果一检查便查出大毛病,医生说心血管狭窄心肌缺血心脏无力问题不小,老板问怎么办,医生说最好是放支架,此物已从几万降为几千,老板决定放,并且放两支更保险,父亲嫌太贵不干,儿子说健康第一,不计价钱,有个好身体才可安享晚年。


微创手术很便捷,不多久两支架便导进身体里,只花万把元便将“冠心病”治好,俗话叫“搭桥”,桥通路通人轻松,自此每月必须到医院复查拿药,医生说这个药要服一辈子。


老人“搭上桥”后,感身体大不如以前,动不动气喘心虚,也不敢做重活,整天小心翼翼害怕支架脱落,过一段时间老人忽然觉得好像上当受骗,懵懵懂懂放个物件进血管里,还得一辈子侍候它,如果当时坚持不放,估计也没什么事,便跟儿子商量能不能取下,儿子忍不住笑,说从来没听过放了支架还能取下的,打电话问医生,医生也笑了,说老人家不懂好货,这是最先进的治疗方式,相信医生没错的。老人只得忍着,按时去复查去取药,他很后悔当时轻信医生的话,几年过去,他除了失去昔日生龙活虎风采,身体也没什么大问题,不知是“搭桥”的效果还是他自身的原因。


一个离休老干部,九十多岁了,身子骨尚硬朗,生活尚能自理,只有一口牙齿差不多掉光,吃东西只能靠残存的两个门牙小心咀嚼。不久前又有一个松动疼痛,儿子带他去看牙科,医生听说他是离休干部便建议他种牙,怂恿他有这么高的待遇,咋不种牙好好享受生活?儿子也力劝他种,因为老爸每月离休费比儿子工资高一倍,他老人家不干,只要把松动的牙龄拔掉,医生说只见过八九十岁老人来种牙,还没见过这么高龄老人来拔牙,真是不可思议,拔牙容易,拔后就种嘛,种个牙也只有万把元,有些老人还满嘴都种,花几十万的都有,现在生活好,牙口好才能享福啊!


不管医生怎么劝说,老人就是坚持自己的主意,只拔不种。


据他儿子讲,父亲头脑里还残存落后意识,说老人牙齿不能太好,太好不利后代。老父小时父亲早逝,寡母孤儿,受尽欺凌,没有上学,当个放牛娃,解放前夕参加游击队,后来进城工作,成家立业,一辈子经历风风雨雨,初心始终无改,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要感恩要惜福,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他老实本份,勤恳工作,从不向组织伸手,对家属对子女却严格要求,两个子女没有沾他的光,都安份守纪,自食其力,退了享受离休待遇,他总是说想不到,一生的贡献比享受少得多,很惭愧,他生活简单,心态恬淡,因此能福寿康宁。


对于种牙的事,他的“落后意识”不无道理,过去在农村,如果伶牙俐齿人家很忌惮,属“败家相”,意思是牙齿太好会跟后辈人争吃,”无牙”才是老人的最佳匹配,因此有些牙齿好的老人偷偷把牙齿拔掉或敲落。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穷,二是因为医疗条件落后,三是因为不讲究牙齿保健。这事在现在看来,纯属笑谈。


无庸讳言,在现在生活条件下,牙囗好对于老人享受晚年有多重要,镶牙种牙的大有人在,大概没有人认同牙齿过好是跟后辈人抢食,因为物质太多丰富,多长几口好牙也吃不完,这种状况跟以前贫穷年代不可同日而语,种牙是一种时尚,种几颗新牙不足为奇,而这位离休老人之认为无必要,不是他担忧经济方面的负担,而是他精神上的知足,衣食无忧,健康地活着已经很幸福,牙齿不行有什么大不了,所谓”享福”,难道有那么多要求?


拔牙或种牙,本来只是小事一桩,不是问题的问题,老人不由人摆布,有人说他固执,有人说他糊涂,却没有想到他是“人间清醒”,他之所以长寿,正源于他的知足常乐,欲望不高。


再聊一个“人间清醒”的例子:


某位名牌大学毕业的主任医师,是某医院副院长,其独生女儿却不爱读书,成绩一直处于中下,他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着急,逼迫女儿补这补那,而是采取宽松的实事求是方式,让女儿没任何压力,读的很开心,至于考上什么大学,也没有什么期望目标,考到什么就是什么。有人说你条件这么好怎不好好培养女儿?他说什么才是好好培养?人家说补习呀。他说补习就是培养,我倒不苟同,如果她是一只小猫,你一定要培养成一头老虎,这不是拔苗助长么?或许,事与愿违南辕北辙之时,你后悔却迟了。


他口头上虽说顺其自然,但内心有自己的规划,女儿不是读书的料他做父亲的最清楚,如果硬补,必定可以提高一点,考个二流本科,如果女儿到时脑洞大开想要读个硕士什么的,就得七年时间,毕业后找工作,找个心仪的难度不小,再谈婚论嫁,黄花菜已经凉了。他打算让女儿考个卫生学校就好,没什么压力,两年即毕业,趁他还有余热,物色进医院当护士,女儿如愿意边工作边读个大专或本科,到时做个护士长或转科室也不错,吃饱饭买包,保险系数最高,然后谈个心仪对象结婚成家,功德圆满,他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两相权衡,孰优孰劣,见仁见智,友人均夸其“人间清醒”,值得效仿。


人间清醒,不是先知先觉者,而是置身纷繁迷乱的境地中,能保持清醒头脑,不为花言巧语所迷惑,识破假象,说的哲学点,叫做”透过现象看本质”,面对这纷繁华丽的世界和人间,始终保持着清醒,不迷失自我,清晰自己的定位,理性并且踏实地生活和工作。


那英著名的一首歌《雾里看花》,有两句歌词: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这仅仅是愿望,活着最难的是清醒,大多数人一生都是跟着别人糊里糊涂地活着,到死都难得清醒,都难得看清这繁华与虚假,因此才有那英这般热切而无奈的呼喊。


什么人才能具备一双“慧眼”?是觉悟了的人,是菩萨,而“觉悟”谈何容易?我们在三维世界打转,瞎子摸象般地认识这个世界,几十年的光景,忽忽而过,能感悟多少超越人生景况的道理?“人间清醒”,实在难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清醒   人间   支架   牙齿   儿子   父亲   老人   女儿   身体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