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前妻:做政客情人十数年后分手,晚年与子女再无交集

2010年6月的一天,北京九歌国际以7280 万元人民币的天价,卖出了一幅名为《蒋碧薇女士》的“徐悲鸿画作”。只不过,这幅油画最后被中央美术学院学生证伪,学生们称这是他们学生的练习作品,图中人物也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姑娘,并非蒋碧薇女士本人。然而,这场闹剧的产生却让大众的目光再次关注到,中国国画大师徐悲鸿与前妻蒋碧薇女士之间的爱恨情仇。

徐悲鸿在画家父亲的影响下,13岁的时候便同父亲一起卖画为生,17岁后他选择独自闯荡上海,经过一阵自学,已经初步掌握西方绘画技术的徐悲鸿开始在上海站稳脚跟。

1916年,21岁的徐悲鸿得到了上海一家学校赏识,开始留校做了一名美术教授。期间,徐悲鸿认识了身为复旦大学教授的蒋梅笙。

徐悲鸿气质出众,儒雅随和,最重要的是对艺术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和执着,这让身为老师的蒋梅笙十分欣赏。于是,蒋梅笙便时常以前辈的身份,邀请徐悲鸿到自己家里饮茶做客,关系一度十分亲密。

只是,一腔热情和惜才心切的蒋梅笙不会想到:眼下这个自己十分看重的“儒雅才子”,未来有天会毫不犹豫地将他视若珍宝的爱女蒋碧薇伸手“拐走”。

蒋碧薇原名蒋棠珍,出生在书香世家的她自小受惯了宠爱,也受够了封建束缚。于是,当21岁风度与儒雅并存的艺术才子出现在自己的生命中时,这个受过新思潮影响的17岁姑娘,便义无反顾地抛弃了所有,选择投入了徐悲鸿的怀抱。并在不久之后,瞒着家人随徐悲鸿一起私奔到了日本。

或许你会问,两情相悦的感情,怎么能说是“私奔”呢?

蒋碧薇在《我与悲鸿》的自传里,写到两人第一次见面时说:“他闯进了我们的家庭,给我带来了新奇的体验,和秘密的感受。”写下这些句子的蒋碧薇已是暮年,但我们依然能从这字里行间里感受到:蒋小姐这是动心了。

在蒋碧薇眼里的徐悲鸿气质脱俗,才情横溢,深深吸引着这个18岁的少女的心。同样,青春活力又才貌双绝的蒋碧薇在徐悲鸿看来,就像是开在悬崖峭壁之上的富贵花,危险独特又充满魅力。

初次见面后的两人虽然没有说话,但是彼此的心意已经不言而喻,心底里爱情的小火苗已经疯狂乱窜了。让他们真正在一起,也就只差一个机会了。不过,这种机会也并不难得,徐悲鸿作为蒋碧薇父亲的忘年好友,隔三差五就会被蒋梅笙邀请来家做客。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蒋碧薇和徐悲鸿逐渐开始搭上话,而徐悲鸿对蒋碧薇越了解,陷得也越深;因为他曾经单纯以为书香世家的蒋小姐,只是个懂诗词的美貌佳人,却惊喜地发现,蒋碧薇还有着和自己相同的绘画爱好。

至此以后,两人越走越近,关系也越来越亲密,等到蒋梅笙感觉到不妙时,却已经晚了!

1917年,徐悲鸿获得了东渡日本的留学机会。当时的进步学生全部都流行去往周边先进国家留学,徐悲鸿自然十分珍惜这次机会。不过,要留学就意味着得放弃蒋碧薇这个红颜知己,而深陷爱情的两人谁都做不到舍弃对方。

于是,徐悲鸿大胆邀请蒋碧薇和自己一同前往日本,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蒋碧薇欣然答应。期间,徐悲鸿为了支开蒋家人,让自己的好友陪着蒋碧薇的父亲和家里长辈去看戏,徐悲鸿则带着蒋碧薇悄然登上了去往日本的客船。

前面讲过,蒋碧薇的父亲蒋梅笙感觉不妙。可是,为什么自己的爱女要跟自己十分欣赏的才子在一起时,蒋梅笙会表示反对呢?

原来,深受儒家学说浸染的蒋梅笙思想非常传统,很早的时候便将蒋碧薇许配给了另一位读书世家,只是这种包办婚姻让受过新式教育的蒋碧薇十分不满,她屡次反抗表达不满,但都无济于事。

徐悲鸿在蒋梅笙的眼里,自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是自己唯一的女儿已经许了别人,眼下只等着办喜酒了,自己又怎能出尔反尔?对此,蒋梅笙不是没有遗憾,他曾经公开感叹说:

要是我再有一个女儿就好了!

其实,蒋碧薇之所以和徐悲鸿很快发展感情,还跟他和蒋碧薇类似的遭遇有关。

早年的徐悲鸿也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然而,和蒋碧薇的父亲一样,徐悲鸿的父亲也早在他13岁的时候就给他订好了亲,逼迫他娶一位自己并不喜欢的传统女孩。为此,崇尚自由的徐悲鸿不惜逃婚出走,但是被父亲抓回来后依然逼着他娶了那个女孩。

可怜的徐悲鸿和那个不知名的女性,就这样在毫无爱情可言的生活中煎熬着。直到婚后的第二年,女孩生下了个孩子,徐悲鸿尴尬之下取名为“劫生”,意为遭劫而生。徐父知道后,痛骂徐悲鸿怎能给孩子起这样不吉利的名字,徐悲鸿无奈之下,将其改为“吉生”。

只是,令人遗憾的是,“吉生”这个名字并没有给孩子带来好运,不久后便夭折离世了。与此同时,与徐悲鸿毫无夫妻情分可言的不知名的妻子-徐夫人也在痛苦交加中去世了。

因此,当徐悲鸿遇到朝气活力、受过新式教育的明媚女子蒋碧薇时,他的身份状态是:丧偶。

不过,在蒋碧薇父亲蒋梅笙的观念里,丧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女儿破坏封建礼教,无视定亲规则和其他男人私奔。对此,蒋梅笙气得不得了,如果准亲家要来问,自己更耻于说出这等让自己成为四方笑话的实情

此时的蒋梅笙极度悔恨,心里直怨为什么自己当初要“引狼入室”,为女儿投送其他男人的怀抱构筑桥梁。但是,蒋碧薇已经跟着徐悲鸿远走日本,说什么都晚了。

最后,悲痛之下的蒋梅笙决定尽力掩饰女儿私奔这个羞耻的事实,目的是让自己脸上过得去,也让他面对准亲家时有说法,最重要的更是向着远方的女儿蒋碧薇表示“成全”。于是,蒋梅笙公开买棺材,办丧礼;并且登报发布“讣告”,表示爱女因病而亡。就这样,蒋梅笙借着一场假出殡。成全了一对真鸳鸯。

与此同时,随同徐悲鸿来到日本的蒋碧薇却发现:异国他乡的日子并不好过。

徐悲鸿作为一个穷书生,一心只为学习作画,几乎没有收入来源。依靠着徐悲鸿带来的两千块钱,两个人蜗居在一个小旅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清苦日子。都说有情饮水饱,对于这时的蒋碧薇来说,或许真是这样。只不过,当初为了爱情奔走的两人,完全无视了金钱的重要性。

很快,没有经济来源的两人发觉无法在日本继续熬下去,只好灰头土脸的携手回国。蒋碧薇当初走得坚决,回来后自觉惭愧难当,不敢面对父母。但好在蒋梅笙爱女心切,并不怕旁人说什么“大变活人”的流言蜚语。他们只要女儿安全回来,就照样接纳。就这样,蒋碧薇被母亲找到接回了家,并且也连带着接受了女儿和徐悲鸿的感情。

此时的蒋梅笙夫妇,最大的愿望就只剩下“女儿和徐悲鸿小两口能好好过日子”这一个诉求了。

1919年,徐悲鸿在伯乐康有为的推荐下,拿到了赴法留学的名额。这次是国家拨款公费留学,生活上瞬间宽裕了许多,所以徐悲鸿依然带着选择蒋碧薇一起走。就这样,当徐悲鸿进入法国艺术学校学习的时候,蒋碧薇进入了一家学校专门学习法语。

不过,法国留学所需的学费虽然有了保障,但是生活费用还是捉襟见肘。于是,蒋碧薇这个原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家小姐,如今竟也开始心甘情愿陪着丈夫吃苦受累。期间,蒋碧薇为了丈夫安心学画,不光学着操持家务,还帮别人缝补衣物,赚点小钱补贴家用。不过,这段日子虽然清苦,但是两人感情十分融洽。

他们曾经竭力省钱,只为了为对方添置一份心爱的物件;在国内时局混乱,留学经费没能及时送达的时候,两人即便饿着肚子用体温取暖也甘之如饴……这时候的他们,绝对是深爱的。

只是,再深厚的感情也终究抵不过岁月的蚕食。

终有一天,朱砂痣也会变成蚊子血。

随着徐悲鸿的艺术造诣逐渐加深,他扑在工作上的时间越来越多,陪伴在蒋碧薇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自古美丽是“原罪”,美丽又有谈吐的人更容易引来诱惑,更何况此刻正值冷落时期的娇俏红颜蒋碧薇。

1924年,徐悲鸿的好友张道藩借着学术探讨,时常与徐悲鸿来往。

第一次见蒋碧薇,张道藩惊为天人。

他深情描述了那一次的见面场景,说:“第一次见你,你曾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你穿的是一件鲜艳而别致的洋装。上衣是大红色底,灰黄的花,长裙是灰黄色底,大红色花。你站在那张红地毯上,亭亭玉立,风姿绰约,显得那么雍容华贵”。都说爱情容易让人迷了眼睛,我们从张道藩的描述里,貌似看见了一位仙女。

不过,据蒋碧薇回忆说,张道潘虽然表现深情,但是这时候的自己仍旧深爱着徐悲鸿,所以拒绝了张道潘的追求。

但是,我们从蒋碧薇的回忆自传里可以得知:张道藩无视蒋碧薇的已婚身份,多次在徐悲鸿出差的时候,私自与蒋碧薇见面。对此,蒋碧薇说他没做过任何对不起徐悲鸿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想象,蒋碧薇对张道藩的时常拜访并没有拒绝过。所以,即便两人真的没有在一起,这暧昧的情愫也足以让徐悲鸿头上有点“绿”了。

1927年,学成归国的徐悲鸿被南京一所大学聘任为艺术系教授。同年年底,蒋碧薇有了两人的爱情结晶——徐伯阳。只不过,等到蒋碧薇怀二胎时,她和徐悲鸿的婚姻生活却因为另一个女人的介入,几近崩裂。

1930年,蒋碧薇弟弟和姑妈接连病逝,于是蒋碧薇便回了老家省亲奔丧,事情繁多的情况下,她选择多住了几个月。只是,身为艺术家的人,心总是活跃和敏感的。他们需要鲜活的、跳动着的火焰作指引,才能帮助他们不断地发掘艺术创作的源泉。

有一天,碧薇突然接到了徐悲鸿的来信,他在信中说:

“碧薇,你快回南京吧,你再不来的话,我怕我会爱上别人。”

徐悲鸿说的这个“别人”,正是另一个大户人家出身的孙多慈。

孙多慈原名孙韵君,自小喜爱艺术,在校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只是高考时恰遇父亲遭难,发挥失常,导致沦落为徐悲鸿所在的艺术院系的旁听生。但是徐悲鸿慧眼识珠,很快便发现了这个艺术天赋极高的女孩,在指导作画过程中发现了这个女孩还有很高的文学天赋。

随着两人交往逐渐变多,徐悲鸿发觉他已经逐渐遗忘了结发妻子的存在。但是一个人基本的道德感徐悲鸿还是有的,他害怕自己真的会爱上这个女孩,所以赶紧给妻子蒋碧薇写了一封“求救信”,他希望对方能将自己拉一把。

然而,蒋碧薇听说后,立即破口大骂。

蒋碧薇此举,彻底将徐悲鸿的心推向了孙多慈那边。

有一次,孙多慈给徐悲鸿的新居室买了一百株枫树苗,徐悲鸿自然十分喜欢,时常盯着这些树苗出神。不料,蒋碧薇知道后,当即让仆人将枫树全部砍了当柴烧。徐悲鸿伤心之下,刻了一个上面写着“无枫堂”字样的印章,以此来纪念他和孙多慈的情谊。

只是,这样举措让蒋碧薇更加愤怒,她一向不管什么封建礼教、克俭恭让,所以越发对徐悲鸿口出恶言。有一次,甚至还给孙多慈的家里寄了一封信,说:管管你们的女儿,她勾引有妇之夫。随着两人的摩擦日渐增多,徐悲鸿终于看清了:自己和蒋碧薇已经没有爱了。于是索性登报表示:要跟蒋碧薇脱离关系。

只是,徐悲鸿没有想到,蒋碧薇的信已经让孙多慈的家人如坐针毡,他们作为有头有脸的人家,怎么可能允许孙多慈破坏别人的家庭。在这种情况下,孙多慈选择退学,而后经由家里撮合,嫁给了一位政界高管,彻底与徐悲鸿划清了界限。

这场感情拉锯战,蒋碧薇看似是赢了,其实并没有。因为当身边人的心松动了,即便你今天击退了这个,明天又会再度迎来另外一个……周而复始,筋疲力尽,而蒋碧薇正是如此。她在一次次歇斯底里地中,试图让自己获得快感,让丈夫和他心爱的女子分离并痛苦;这归根结底都是一种不甘心罢了。此时的她认为自己再也不爱徐悲鸿了。

丢了心动女生孙多慈,又遗失掉了蒋碧薇这个原配妻子,此时的徐悲鸿重新想起了蒋碧薇。于是,他请求重新修复两个人的关系。然而,这时的蒋碧薇早已经接受了爱慕自己多年的张道藩,两人从最开始的委婉试探,到最后的“光明正大”,蒋碧薇遇见了张道藩,好似在绝望的境遇中抓住了求生的浮木,她正式和张道藩在一起了!

只是,这个张道藩早已不复当年青涩,他已经成为了一名国民党的高级政客,而且早已娶妻生子。正所谓“得不到的总是最难忘”,因此,张道藩对于蒋碧薇的执着,只是为了满足曾经的遗憾。蒋碧薇深知这一点,但依然守着她和徐悲鸿的婚姻契约,毅然决然地当了张道藩的情人。

只是,父母的关系再怎么不堪,孩子总是无辜的。蒋碧薇和徐悲鸿的一对儿女,由于长年生活在抑郁暴躁的家庭环境里,再加上还有一对婚外情的“糟糕父母”,“得不到父爱也得不到母爱”,这让他们难过不堪。蒋碧薇的女儿甚至在16岁的时候试图自尽,儿子也在17岁时就离家出走。

或许,他们的父母一直追求的“自由和爱”里,并没有他们。

后来,徐悲鸿重新遇到了一位女学生,再次登报宣布解除与蒋碧薇的一切关系。这一次,蒋碧薇终于放手成全了。只不过,她开出了一系列极为苛刻的离婚条件,包括100万现金,100幅画,40幅古画和基本的生活费用。或许是心存愧疚,或许是急于拜托蒋碧薇。总之,此时已经50岁的徐悲鸿选择全盘答应。

在此之后,没了婚姻契约束缚的蒋碧薇终于可以和张道藩名正言顺的在一起了,却发现张道藩并不打算和自己的原配妻子离婚,他满足于现有的关系,从来没有想过给予蒋碧薇正位妻子的名分。这时的蒋碧薇内心溃不成军:徐悲鸿、张道藩,这是她曾经深深爱过的男人。可是,他们真的爱她吗?之后的蒋碧薇给张道藩留下一封信,以“落荒而逃”的方式退出了张道藩的家庭。

此后,蒋碧薇独守空房,只是房间里永远挂着一幅徐悲鸿送给她的画像以及情人张道藩为她作的肖像。除此之外,床头还摆放着她的儿子—徐伯阳的半身照。这是她一生最爱的三个人,如今个个都沦为了泡影,就连儿子也拒绝与她相见。

直到1952年,蒋碧薇得知:徐悲鸿因为突发脑溢血去世,至死身上都携带着蒋碧薇省吃俭用为他买来的怀表和水晶戒指,戒指上依旧刻着“碧薇”二字。

耳畔响来徐悲鸿的笑语:初次见面,碧水蓝天,微风轻拂,你就叫碧薇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徐悲鸿   爱女   政客   日本   前妻   晚年   子女   年后   妻子   父亲   女儿   感情   关系   情人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