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有济公这个人吗,他是真的很邋遢吗

#冬日生活打卡季#

济公,首先历史上呢,确有其人。只不过在历史上,济公这个人开始的时候并不出名。直到他死后,济公才在民间流传。

济公是人们对宋朝释道济的尊称。济公的原名叫李修元,他原本是唐朝的皇亲国戚。曾定居在天台城北永宁村。

根据济公自述的供状,(供状见于道藏经精华录记祖师文集)。里面说道“济公又生官氏” 也就是从小生在官宦世家。济公家境殷实,后来他才出家。

济公的祖上,比如李崇聚,李遵勖、李端院,都是禅宗居士,潜移默化之下,家族的传统影响到年幼的济公。

根据学者研究,济公应该在17或是18岁左右出家的。那他剃渡的地点是杭州灵隐寺。

也有人认为他是出家在天台宗祖庭国清寺。在杭州的时候,济公拜国师惠远为师。济公后来被称为禅宗第50世,林继宗六世祖。

可济公,不喜欢念经,也耐不住寂寞,他对于枯坐参禅毫无兴趣。济公经常喝酒吃肉,跑出去,出门玩耍,穿破烂衣衫,犹如巅峰的神经病。

很多人对于济公这样出家人如此行为看不惯,认为有损佛门清规戒律,于是跑去跟慧远告状。结果慧远的回答是,佛门广大。岂不容易颠生?他并没有把济公赶出寺庙。

那从此以后,济公被人们称之为济颠。后来惠远去世了,济公又跑到净慈寺做了书记僧。

在这儿,发生了一件著名的事件,说有一天寺庙里发生火灾,寺庙尽毁。而济公则用他的神通,将周围山里的树木收集到香基井里。

这个事情记载于明朝释大壑的《道济传略》和浙江通治的文本,我们一看就知道,这绝对是后来杜撰的。在那之后,这一故事被写入济公传,并且增添了更加夸张的情节。

根据史料记载,济公死于公元1209年,地点是净慈寺。济公曾著《镌峰语录》十卷。只可惜,这个早已失传了。

还有,济公曾写过化缘书,讲述自己外出化缘,修复被大火烧毁的静祠寺和年久失修的东阳大智禅寺。

东怀瑾曾对济公非常推崇,尤其是他所留下描写西湖的绝句,与范大成和陆游的诗作相比,毫不逊色。那如果以禅学境界来看啊,似乎已经达到顶尖境界了。

七几度西湖独上船,高是使我不论前。一声啼鸟破幽径,正是山横落照边。

湖上春光已破千,忽别杨柳浮雕栏。算来不用一文买,疏与山僧闲王欢。

这两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济公对外在的色与相的看破,回归到自我本性的至高境界。

济公,由于是禅宗派僧人,自然他主张无正无修,提倡自然,将世界与自我融为一体。

而我们现在所知的济公,就是那个喝酒吃肉,每天穿着破袈裟行走于街头巷尾帮助穷人的济公形象,是不是真的呀?

根据上面的故事啊,我们可以知道,济公好像的确是这样的人。可我们要注意,记载济公生平这段的人,是明朝的僧人。

当时济公的故事话本在民间广受流行,难免明朝僧人不会受其影响。其实,在南宋时代,已经有人写了相关文章,对济公的生平加以介绍。

南宋就有记载说,济公这人狂放,生活无拘无束,品行高洁,受人尊敬。说起话来有时不着边际,但是非常超脱。他有近代、宋代名士风范,以至于天下游走,落魄了40年。

这里要注意这段记载,虽然说济公狂傲,但说他是竭而孤,就是非常的高洁,并不是后世那种邋遢形象。

那么,这种邋遢形象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出现呢?

根据学者研究啊,他们认为这个形象是借了高僧传中宝智和尚的故事。根据高僧传记载,南朝梁的僧人宝志。居止无定,饮食无时,发长数寸长显形街巷。执意西杖杖头挂剪刀机径,或挂一两匹帛。

那这个形象和后来济公的形象是不是非常接近呢?不过,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人们之所以把济公的故事编成话本,是因为大家敬仰济公。

​那么,为何要把它虚构成一个类似于乞丐的形象呢?其实啊,主要是和佛教思想的变化有关。

我们知道,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等到中途以后,便演变出了禅宗。禅宗讲不立文字,明心见性,就是说禅宗要打破一切偶像,就连文字话语都被认为是有爱人们成佛的。

因此,禅宗的僧人常常不遵守世间历法,好像是异类越易,越有广大的神通。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那这样所谓的神僧,在历史上其实很多,由此,我们便可知道济公为何会变成现在的形象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济公   供状   天台   明朝   话本   禅宗   僧人   邋遢   寺庙   形象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