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中药:泽泻

泽泻在我国民间也叫它水泽、如意花等,这是在野外的一些藻泽地、水塘和浅河滩附近常见到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虽然泽泻长得好看,可它却是一种有毒的植物。

因泽泻能利水为泻,如沼泽水之泻去,而得此名。即李时珍《本草纲目》:“去水曰泻,如泽水之泻也。本品的异名有水泻、芒芋、鹄泻,及泻。

中医

中药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

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西等地。多为栽培。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福建、江西产者,称为“建泽泻”,质较佳;四川、云南、贵州产者,称为“川泽泻”。

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和粗皮,切厚片,晒干。本品气微,味微苦。以切面色黄白、粉性足者为佳。生用或盐水炙用。

本品性味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的功效。

注意:《中草药不良反应及防治》:“泽泻因含有大量钾盐,且含有刺激性物质,其利尿特点为低钠高钾,大剂量或长期应用,可致水、电解质失衡以及血尿,甚至发生酸中毒,并能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及肝功能损害。”所以,泽泻的用量应不宜过大,也不宜长期服用。另起‬,个别患者使用或接触泽泻也‬可引起过敏反应。

《本经疏证》

泽泻。味甘,咸,寒,无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扁鹊云:多服病人眼。一名水泻,一名及泻,一名芒芋,一名鹄泻。生汝南池泽。五月、八月采根,阴干。畏海蛤、文蛤。叶味咸,无毒。主大风,乳汁不出,产难,强阴气。久服轻身。五月采。实味甘,无毒。主风痹,消渴,益肾气,强阴,补不足,除邪湿。久服面生光,令人无子。九月采。

泽泻春生苗,多在浅水中,叶狭而长,似牛舌,独茎直上,秋时开白花,作丛似谷精草,秋末采根曝干。(《图经》)

张隐庵曰:凡水草石草皆属肾,其性主升。盖天气下降,地水之气上升,自然之理也。凡物之本乎上者性升,本乎下者性降。泽泻形圆,无下行之性矣。春时丛生浅水之中,独茎直上,秋时白花作丛,肾之肺药也。《易》曰:山泽通气,能行在下之水。随泽气而上升,复使在上之水,随气通调而下泻,故名泽泻。

陈修园曰:泽泻气寒,水之气也。味甘无毒,土之味也。生于水中而上升,能启水阴之气,上滋中土也。五脏主藏阴,而脾为五脏之原,一得水精之气,则能灌溉四旁,俾五脏循环受益,不特肥健消水不饥,本脏之功。而肺得水精之气而气益,心得水精之气而力益,肝得水精之气而目明,肾得水精之气而耳聪。且形得水精之气而全体轻,色得水精之气而面生光泽,一生得水精之气而延年。所以然者,久服之功,能行在下之水使之上也。此物形圆,一茎直上,无下行之性,故其功效如此。

或曰,泽泻自古未有言其上行者,今但据张隐庵、陈修园之说,能无畏其杜撰欤。曰:淡渗之物,其能去水,必先上行而后下降,是说起于李濒湖,非张隐庵、陈修园创说也。故夫水饮为病,除大腹水肿不论外,其小者在上为喘咳悸眩,渴呕吐哕。在下为肠鸣泄泻,小便不利。行水之物,即仲景所用者,有防己、木通、荛花、芫花、大戟、甘遂、半夏、滑石、葵子、白鱼、葶苈、瞿麦、商陆、泽漆、海藻、赤小豆、薏苡仁、文蛤,莫不各有所主。惟呕吐口渴及悸眩者,多属之茯苓、猪苓、泽泻,是皆淡渗之物也。《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用泽泻者六方。内与猪苓、茯苓同用者,五苓散,猪苓汤。与茯苓同用者,肾气丸、茯苓泽泻汤。不与二苓同用者,只牡蛎泽泻散、泽泻汤二方而已。二方所主之证,一曰病后腰以下有水气,一曰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则亦可知凡利水者,当计其水之生熟矣。何谓生熟?夫已经输脾归肺者,熟水也。未经输脾归肺者,生水也。熟水已曾泌别精华,但存水质,故直达之,使下出可矣。生水者天真未离,精华未去,故必引之使上而后下,乃不失其常耳。淡渗之物,皆行生水者也,较之直使下降者不同。盖水之生者,就其性则归壑趋海而走极下,逆其性则过颡在山而反极上,从无横溢垦啮于中而为患者。故小便不利,呕渴悸眩者,多用二苓泽泻,第更当别其猛怯之殊,怯者依土作崇,则以二苓得气化于土者治之可也。其猛者,则所谓过颡赴壑,非得泽泻生于水中得气,化于水出生气,以上朝究复反本还原者不可。心下有支饮,是沿路拦截,生水肆其威于上,所谓过颡者也。大病瘥后,腰以下有水气,是中无统摄而陷洼者也。二者均未经气化而停,又何能不使先就上而后下趋哉。其理固如是,非张隐庵、陈修园所能撰也,且是义也,核之于《本经》,亦无有不合者。盖惟其无一滴生水不化,斯无一滴熟水不行,遂无一滴精微不归于所当归之处。驯至肺得之而气裕,肝得之而力强,脾得之而肥,肾得之而健,乳得之而通,耳得之而聪,目得之而明,面得之而生光,莫非精微之奉养。至风寒湿痹得之而解,水得之而消,又莫非滓质之流行。曰久服能不饥延年轻身行水上,殆非虚语也。

夫水惟化而后能润,有水气而仍渴,即可见水之不化。矧渴则饮水,水入口即吐,五苓散之所主也。犹不可见水之不输脾归肺耶,是水有生熟之说,不为谬矣。然五苓散、茯苓泽泻汤,渴而呕。猪苓汤,肾气丸,渴而不呕。牡蛎泽泻散,泽泻汤,不呕不渴,此其间又必有故。盖呕乃茯苓、猪苓所主,非泽泻所主也。夫呕为中焦病,泽泻水中物,为下焦药,是以于此无所关涉。至于渴则中焦病有之,下焦病亦有之,故牡蛎泽泻散不渴,何以用瓜蒌?惟其用瓜蒌,而后知泽泻不如茯苓、猪苓之能治渴耳。夫泽泻为物,不生于深水。而生于浅水,是以知其仅能引水上输,不能引津液上朝。不用其苗,而用其根,是以知其力之所始,必起于水中。其苗能出水面,上与天气相接,是以知其力之所竟,可至于极上。腰以下有水气,水底之病也,冒眩,极上之病也。举此两端,泽泻之功可明矣。且肾气云者,能似肾之气也。肾气之极上者,开窍于耳。肾气丸中有上及耳之物否耶?是能上及耳者,泽泻也。即此又可以知上行之说为非无据矣。

现代药理

本品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量,增加尿素与氯化物的排泄,对肾炎患者利尿作用更为明显。有降压、降血糖作用,还有抗脂肪肝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其中抗肾结石形成作用能明显降低肾钙含量和减少肾小管内草酸钙结晶形成,从而抑制大鼠的实验性肾结石的形成;泽泻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均能明显降低肥胖型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浓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具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泽泻醇提取物能使正常小鼠血糖明显降低,体内的胰岛素水平增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体外实验证明泽泻对正常和肝硬化大鼠立体血管有明显的扩血管作用;生泽泻及其各炮制品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其中盐泽泻作用最强。此外,泽泻甲醇提取物能明显抑制免疫复合物炎性大鼠肾小球细胞浸润、肾小管及再生,降低尿蛋白及血液中尿素氮的含量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泽泻   猪苓   生光   生水   茯苓   牡蛎   浅水   水气   提取物   中药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