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中日血战老河口14天,一件秘密武器杀退日军7次进攻

七十多年前,老河口爆发了一场激战。在这场激战由于年代久远很少被人们知晓,然而这是一场值得被后人铭记和书写的战役。有一个叫汪意诚的老兵写下了关于老河口之战的亲身经历,为我们留下了关于这场战役的珍贵资料。

在这份珍贵的资料中,记录了中国军队用一件秘密武器抗击日军14天的往事。

老河口

1945年春,抗日战争已进入第八年,胜利的曙光就要来临。可是日本帝国主义并不甘心失败,拼凑了八九万日伪军,向第五战区发起了春季攻势。

当时第五战区和驻地在老河口,老河口位于汉水上游,是湖北省光化县管辖的一个重镇。沿汉水流域偏东南180华里,有公路通往樊城。老河口城北约10华里的光化县城,有光南公路通往河南邓县。

老河口西南两面临汉水;城东有牛头山,城北有马头山作为屏障;城东北角的开阔地有一个较大的飞机场。由于地形险要、交通便利,这里成为抗战时期盟军轰炸机停靠的战略要地。

日军这次进攻,从南北两个方向对第五战区发起进攻。南面的日军从汉口沿着襄——花公路北上,直取枣阳。北面许昌之敌大约有4万人(其中有伪军庞炳勋部2万余人),沿着光南公路进攻老河口。

老河口地图

大战开始前,正巧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调离,由刘峙接替司令长官。日军进攻开始前,原驻老河口的第五战区司令部的直属部队、机关以及大多数老百姓,已经转移到西北面的均县、茨河等安全地带,由45军125师驻老河口。

日军向老河口进犯时,刘峙命令第125师坚守茨河口抵御北面来犯之敌;由41军、66军在襄花公路线上抗击南面日寇。125师师长汪匣锋,副师长陈玲,师参谋长吴琪英。所辖有三个团:373团,团长彭子均;374团当时团直属部和两个营正回四川接兵只剩有一个营,营长是舒方舟;375团,团长黄崇凯。

师的直属部队有特务连、输送连、工兵连、通信连、搜索连、辎重营等单位。守卫老河口的有上述官兵八九千人。当时汪意诚是第373团的一名作战排长。

汪匣锋师长接到守卫老河口的命令后,对所属部队进行了部署:命令第373团守卫城北孟家楼至马头山阵地;第374团舒方舟营守卫城东牛头山阵地;第375团守卫飞机场和华城门至东门一带;师直属部队分布在城内各个街道。

老河口马头山

大约四月初,正当麦苗抽穗的时候。一天上午,日军开始对城北的马头山阵地发起进攻,守军立刻对来犯之地予以迎头痛击。空军部队也出动了飞机助战,用小型炸弹和机枪杀伤敌人,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由于日军在人数上和武器上都大大超过了守城部队,守卫马头山阵地的373团遭受了很大伤亡。战斗至第三天,马头山、牛头山、飞机场先后丢失,几处阵地的守卫部队全部退入城内。

此时第二十二集团军司令孙震传达了刘峙的电令:为了保证整个战区的作战部署,第125师必须再坚守老河口五天(总共坚守七天),已电令第45军代理军长王澄熙率军直属部队和从随县一带撤下来的第127师日夜兼程,增援老河口。

日军占领马头山和牛头山后,开始居高临下地炮击老河口城,对守城部队以极大的威胁。就在日军炮击之时,汪意诚等守城士兵听见马头山背后传来了一阵阵猛烈的机枪声,接着就看到山上的日军翻翻滚滚,到处乱窜。

守城的部队极为兴奋,众人都大喊“我们的127师增援来了!”“127师来得真快啊!”可是两个多钟头过去了,马头山那边的枪炮声没有了。过了一阵,日寇的炮弹又转向老河口城内射来。

后来证实,攻击马头山敌人的确实是127师。两天前,驻在随县双河集的四十五军代军长王澄熙,接到孙震传达增援老河口的命令后,便调集随县附近张家集、洛阳店等前哨阵地的127师增援老河口。

从前哨到老河口约400华里,127七师经过两天两夜的急行军赶到老河口后,第380团立即向马头山进行猛攻。正当打得日寇人仰马翻之际,日军的坦克车、装甲车和大批的后续部队来了,在小桥河警戒的379团立刻进行阻击。

经过一阵激烈战斗,第379团被击退,致使攻击马头山的第380团腹背受敌,只得全部撤退,从沈家湾西渡汉水,暂驻防在对岸的常家营、三官殿等处。从此以后,王澄熙又亲自率领部队三渡汉水攻击牛头山,均被敌人打退。

第三次进攻已经打到半山腰,但是碰上了日军的地雷阵,第379团二营遭受了很大伤亡。日军居高临下,而且又占据武器优势,第379团始终未能攻下牛头山。

日军击退中国守军的增援部队后,开始大举进攻老河口城。日军先是以大批步兵,利用飞机场通向华城门和东门的防空壕接近城墙下,再以猛烈的炮火轮番轰击华城门和东门,然后放出大量的烟幕弹。

在烟雾弥漫中涌出大批日军,以数十架云梯搭上城墙而上。守城部队对冲来的日军进行迎头痛击。一时间,机枪声、步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爬上云梯的敌人纷纷落到城下,接着另一批敌人又爬了上来。

一部分日军爬上了墙头,守城的部队用刺刀、枪把、砖头、石块狠狠打击日寇。经过40多分钟的激烈战斗,日军的第一波进攻被打退了,城墙下留下了一大片日军的尸体。

大约一个小时后,密集的炮弹又开始向老河口城飞来,接着是烟幕弹敌人架上云梯攻城。守城部队立刻发起反击,这样的来回攻击与防守,守城部队连续打退了日军4次进攻。

第二天,日军又用同样的方法攻城,日军被打退了一批又一批。到了午后三点来钟,汪意诚看见有30多个日军在华城门爬上城墙,钻进了城楼。

这30多个日军对守城部队造成了威胁,为了彻底消灭这队日军。守城的预备队连忙赶去将这队日军包围,师部紧急调用了秘密武器——黄磷弹,迫击炮将黄磷弹打入城门楼里,瞬间将30多个日军全部烧死。

持续两天的战斗,日军没有攻入城中,城下却重重叠叠地堆满了日军的尸体。第375团八连的副班长甘子建,在天黑日军退去后带着几个战士从地道出城去搜索,从日军尸体上弄来了不少步枪、手枪、掷弹筒和手表。

第三天,日军改变了战术。一面照旧以少数人用云梯攻城,一面却暗中挖掘地道,通向城内约50米的民房内,企图包围守城部队,来个内外开花。但日军刚从地道钻出来20多人时,就被守城部队发现了。

钻入地道的20多个日军刚一露头,就遭到了几十条枪对准洞口一阵猛射击,全部打成了血人。打死这些日军后,汪匣锋师长又让人把地道堵死。

日军连续遭到失败后,又用4辆坦克开到华城门外做掩护,用4门平射炮对准城门猛轰。日军的其他火炮、烟雾弹也向华城门袭来,顿时将城墙轰垮一大段,一大批敌人随着坦克冲进城内。

汪匣锋师长早预料到这点,让士兵事先在城内挖了陷坑,第一辆冲进来的日军坦克刚进城就掉进了陷坑,挡住了后面的坦克进城。守城的战士们立刻从城墙上投下燃烧弹,当场将日军的坦克兵烧死。

由于城墙崩塌,冲入城中的日军已经多达六七百人,迅速占据了华城门内东边的一条街,一面架设电线,一面向守城的部队射击,城外的敌人更加猛烈地向城门口和城内发射炮弹。

此时守城部队见日军大批入城,有些人开始动摇并往后撤退了。在全师即将溃败之际,副师长陈玲及时赶到,命令各部战士迅速返回阵地,向后退逃者立刻当场枪决。

陈副师长阻止了士兵溃败,稳住了局面。随后他命令迫击炮连再次使用剩下的黄磷弹对准华城门东街射击,那里窜进了几百个日本兵。顿时东街燃起了大火,刚冲进城中的不少日军被烧得焦头烂额。

东街的日军被烧得哭爹喊娘,有几百个日军被大火烧死,很多人身上衣服被烧光,很多人被大火烧后在街道上翻滚挣扎,直到被火活活烧死为止。剩下的少数日军,也被一一搜出来击毙。

那天下午,窜入城中的六七百个鬼子全军覆没,黄磷弹烧得日军鬼哭狼嚎,其威力极猛,灼烂皮肤深入骨头,让日军为之胆寒。

日军畏惧黄磷弹威力,被阻挡在城外迟迟不能完全攻占老河口。老河口之战成了一场恶战,守城部队的伤亡也很大,很多牺牲的战士起初埋在公园里。

由于战斗激烈,日军的炮弹落入公园又将牺牲战士的遗体轰出地面。后来牺牲的人实在太多了,就改在夜间用船只运往河对岸埋葬。

保卫老河口的战斗,当初预计的是坚守7天,守军最后坚持了14天13夜。日军先后攻入城中8次,前7次都被守军消灭在城内。最后一次是在半夜,大量日军涌入了城中。

连续作战14天,攻守双方均疲惫不已。守城部队已经无力再坚守城池,于是在日军大举攻占指挥部时下令撤退。守城部队紧急撤离了老河口,日军趁机占领了老河口全城。

汪意诚很清楚地记得,当时全师撤出老河口后,他所在的团奉命占领了洋油码头,掩护全师官兵和伤病员安全渡过了汉水,全师开往谷城一带,最后在石街驻防。由此,长达14天13夜的老河口之战结束。

老河口之战是抗战胜利前夕的一场大战,中国守军在老河口坚守了14天13夜,打退了日军7次进攻,黄磷弹这种秘密武器在此战中大发神威,给予了日军极大杀伤。这种能把皮肉灼烧见骨的武器,有效地阻止了日军的进攻步伐。

老河口之战是一场血战。时至今日,透过汪意诚的回忆录,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这场血战的激烈,能够感受到守城战士的英勇,感受到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老河口   日军   汉水   黄磷   战区   马头   城门   血战   城内   城墙   秘密武器   中日   部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