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又添新文化地标!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在内山书店旧址开业

青咖色的砖木沿街建筑,西式的山花点缀,日式木格窗,红瓦坡顶、1920年代的中式橱窗,在四川北路山阴路的这一隅,仿佛穿越到了上个世纪,却又与整个街区融为一体。11月26日,“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在上海虹口重新对外开放,这栋承载着大先生诸多故事、见证了鲁迅先生晚年许多重要活动,连接着革命者与国际进步人士的场所,已经在此矗立了近一个世纪,如今又已全新面貌出发。

串联鲁迅最后十年,见证共产党人的文艺斗争

1927年3月,鲁迅先生在广州与陈延年会见,4月在黄埔军校发表了著名的《革命时代的文学》的演讲,仿佛是对他前半生文学家身份的思考。9月,他离开广州来到上海。那时的鲁迅意兴阑珊,从他的日记看,仿佛并不曾想在上海久居。可是,上海这座流淌着红色血脉的城市,却留住了鲁迅,他一待就是十年,直至他去世。

十年里他撰写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等十余本杂文集;他帮助进步青年,以笔作投枪抨击黑暗时代;他与共产党人成为最亲密的朋友,最好的师友,成为毛泽东笔下骨头最硬的人。

在他去世前一个月,他在虹口大陆新村的寓所里写下了“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那时他已病魔缠身,却依然充满着对人民疾苦的关怀。鲁迅先生最终成为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

打造文化新空间,既是市民会客厅也是天然思政课堂

2021年,虹口区将区域内的许多重要红色场馆进行了发掘和重塑,特别是在四川北路地区,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海市红色资源名录(第一批)》中,一个小小的街道内就有重要革命旧址30处、遗址14处、纪念设施5处,占比达到全市的12%,被誉为“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和“天然的党史学堂”。

在这批红色资源名录中,虹口发现了多处与鲁迅相关的场所,它都处在“鲁迅小道”的范围内,之前只是作为文化展示的内容,但交流空间不足,群众互动性不强,为此虹口区委将打造文化会客厅项目作为推动区域内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方式。

2021年的9月25日,在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长春路的“木刻讲习所旧址”重新对外开放,这个旧址融合了“陈列展示、文化艺术、休闲服务”等多功能的社区会客厅落成,把居委会办公场所“搬”入其中,打造共建共享的城市会客厅新模式。

与此同时,“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正式签约启动,在文学界享有盛名的内山书局原址也就此开始恢复它的本来面目。

从书店到书局,让文化空间打造成为全过程民主的实践地

经历了近一年的规划、设计、修缮,全新的“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终于正式与市民读者见面。

修缮改造后的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营造了浓郁的复古氛围,清冷而不失烟火气,做旧的特制石灰墙面、木质框架饱经风霜后才能呈现的细碎裂纹等,力求让每一个过路人都能感受到来自1927年先进思想的萤火之光。

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是由上海新华传媒连锁在内山书店原址上打造的全新的文化地标。书局由内山书店旧址、前新华书店山阴路店和周围空间贯通后修缮改造而成,共上下三层,将原来仅100余平方的内山书店,扩展为800余平方的“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

鲁迅在内山书店的种种活动促成了他与内山完造极为深厚的友谊,也赋予了这栋建筑乃至整个虹口不可替代的意义,经过多方反复斟酌,“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得以正式命名。内山书店与多伦路景云里相距500米,曾相融形成了上世纪二十世纪上海一时无两的文化景观,吸引过许多左翼文人聚集于此。深厚的文化积淀也成为1927书局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虹口   鲁迅   旧址   书局   山阴   书店   共产党人   会客厅   新文化   原址   地标   文学家   上海   红色   正式   文化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