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话心声 - 王振强:做新时代火车头中的“火车头”

王振强

1946年10月30日,“毛泽东号”机车在哈尔滨铁路局诞生,这是中国第一台以领袖名字命名的机车。1949年3月,“毛泽东号”机车奉命随解放大军南下入关,落户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76年来,它先后跨越蒸汽、内燃、电力三个动力时代,历经五次换型、6台机车。截至目前,“毛泽东号”机车实现安全行驶1197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99圈,见证了中国铁路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毛泽东号”机车是中国铁路的一面旗帜。

现任“毛泽东号”机车组司机长兼班组党支部书记王振强,今年36岁,2005年参加工作,2008年9月加入“毛泽东号”机车组,曾获北京局集团公司“毛泽东号”司机、北京局集团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京铁工匠、全国铁路技术能手、首都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今年,他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王振强介绍,“毛泽东号”机车组曾有4任司机长当选过全国党代表,他们亲身经历和见证了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开会前,机车组86岁高龄的第七任司机长陈福汉师傅打来电话,叮嘱他道:“你肩负着重托,一定要认真履职尽责,认真学习,要永远跟党走,不忘我们‘毛泽东号’人的初心。”

10月16日,带着前辈的嘱托和铁路人的期望,王振强身穿铁路制服走进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报告。当会议开始,全场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王振强站得笔直,双手紧贴裤线,激动不已。他说:“我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开“毛泽东号”车,先做“毛泽东号”人

时隔多年,王振强依然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登上“毛泽东号”机车时,司机长叮嘱他“要开‘毛泽东号’车,先做‘毛泽东号’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毛泽东号’人,就要时刻做思想政治的合格人、安全行车的规矩人、运输生产的带头人”。

为了练就过硬本领,王振强放弃很多休息时间,认真学规、背规、用规。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反复练习,他把《技规》《行规》《非正常行车处理办法》等业务知识牢记于心,成为“规章一口清、技术一手精”的技术能手。

2014年12月25日,“毛泽东号”机车第五次换型,使用HXD3D型电力机车。刚开始,机车组的同事们对机车特性了解不深,操作不熟。王振强暗下决心,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将机车知识学透、学精。那段时间,他一心扑在学习机车原理上,不论出勤前,还是在驻班点休息,他都拿出书本反复学习,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师傅请教。凭着这股啃硬骨头的劲头,他很快便掌握了新型机车的操纵和故障处理方法。

从一名普通的机车乘务员到电力机车高级技师,再到“毛泽东号”机车组副司机长、司机长,王振强始终严于律己、吃苦耐劳。成为团队带头人后,他深知自己会还不够,还要带动身边人学。为提高大家应急故障处理能力,他制定了每月一考制度,每次考试项点做到机车全覆盖,要求在10分钟内检查出所有假设故障,对不过关人员实行“学不会,背不过,不上车”制度,继续开展强化训练,直到考核通过为止。王振强将机车各部件位置、原理、故障处理方法制作成图片、PPT和视频,带领机车组成员一点一点钻研、一步一步练习。在他的带动下,机车组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成员们个个成为业务上的行家里手。

不仅如此,王振强还始终坚持“严管厚爱并重,关怀依靠为先”,以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为切入点,系统规范机车组管理,下大力气开展团队建设。他以建设自控型班组为目标,创新“五大员”管理模式,分别负责支部建设、工会工作和机车安全、质量等方面的工作,让班组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到团队建设中来。

小创造解决大问题,做新时代火车头

“安全就是生命线和清零键。”这是王振强经常说的一句话。在全员落实标准化作业的基础上,他积极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开展案例警示教育、风险预警提示、值乘视频与运行监控同分析等。他要求车组成员们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30字一次出乘作业标准”,呼唤应答一句不能错、手比眼看一点不能差、联控用语规范准确、操纵列车安全平稳,力求在落实作业标准上追求极致。

依托创新工作室,王振强围绕机车运用、列车操纵、故障处理、节支降耗等方面,带领机车组成员积极开展技术改造、革新,解决了许多一线职工关心关注的难点问题。针对乘务员遇到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置培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他与工作室成员不断探索、总结经验,研发出便携式行车凭证教学演练装置。“乘务员可以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做到学在平时、用在关键,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他说。

有一次,王振强在作业过程中发现,列车管连接时,连接角度经常出现偏差造成连接困难,由于连接处经常弯曲,很容易造成漏风和老化。针对这个问题,他与机车组成员们成立QC小组,经过10多个版本的选择、改良、试验,制作出一种新型的风管连接角度转换器,使风管连接处实现360度旋转,有效地解决了列车管连接的安全隐患问题。

在与创新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王振强带头研发出“一种便携式机车石英砂回收装置”、“VR机车交互式演练系统”等创新成果58余项,其中“一种防止误碰监控装置新型开关”、“机车抬头显示器”等7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用“小创造”解决了安全生产的“大问题”。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王振强第一时间把机车组成员组织起来,召开党员大会,面对党旗庄严宣誓,郑重写下请战书。“毛泽东号”担当的Z1/2次旅客列车作为丰台机务段唯一穿越湖北、经停武昌的列车,疫情防控压力可想而知。他详细制定了12项防护措施并严格执行,带领机车组15人连续三个月不回家,班组成员轮流换岗,常住单位备班,积极迎战。

为进一步提升“毛泽东号”的影响力,王振强带领车组成员主动利用休班时间,到“毛泽东号”机车展室讲解车史110余场,接待参观者2000余人次,让奋斗者最美丽、奋斗者最幸福的主旋律更加强劲、更加响亮。

今年10月30日,“毛泽东号”机车迎来命名76周年纪念日。王振强坦言,这几天彻夜难眠,脑海中总是想起“毛泽东号”奋斗的场景,“作为新时代‘毛泽东号’人,我们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先行者。”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回到班组的王振强立即行动,在班组党支部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他带领机车组全体党员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带着信念、感情、使命学,感悟蕴含的强大真理力量,体会蕴藏的独特思想魅力。“我们要用工作实际践行初心和使命,在学技练功中争先、在担当重点任务中带头、在作业标准中始终如一,把安全牢牢守住,加强技术业务学习,提高现场作业标准,为旅客出行提供更优质的乘车体验,自觉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担当者、奋斗者。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我们要传承好‘毛泽东号’精神,在安全正点、平稳操纵、班组管理、党建工作、技术创新中不断总结新经验、不断创造新业绩,当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火车头”。

作者:《中华儿女》记者 李菡丹

通讯员:刘钰峰

编辑:华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风管   丰台   奋斗者   电力机车   初心   作业   乘务员   班组   人心   机车   心声   司机   成员   精神   代表   时间   标准   王振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