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郄是心经的郄穴,可以直接补益心气,这是毫无疑问的;后溪乃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木穴,心和小肠为表里,同属火性的经脉,火虚补木穴。用后溪来加强阴郄的止汗作用,即是基于表里阴阳和五行生克的关系而来。阴郄是治疗盗汗的要穴,多数情况下主要采用麦粒灸的方法,效果很好。过去文献记载民间治疗盗汗,把患者双手背在身后,捆住手腕,用灯草直接点灸,效果很好。
要想调理效果更好,重要的是需要准确找准穴位:
【取法】仰掌,在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局部解剖】在尺侧腕屈肌腱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 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主治】心痛,惊恐,心悸,骨蒸盗汗,吐血,衄血,失语。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由地之天部注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 沟通心肾。
【藏象】 人体的体内经脉和体外经脉就象是同一区域向同一方向流趟的地下与地面河道。地下河道与地面河道的河水来自同一发源地,这就如人体的内外两部经脉气血是来自同一脏腑。地下河道与地面河道的交汇处则如人体末端的井穴,因此地表的经水是向内注,地表下部的气态物是向上升。以通里、阴郄二穴论,它则如地下河道与地面河道的沟通孔隙,它位于地下河道与地面河道的中部区域,因此,地面河道的河水在河道的中部即会循孔隙注入地下河道之中,此即如心经体表经水的运行。
【取法】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五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取穴;握拳时,穴在掌指关节后的横纹头处。
【局部解剖】在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侧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掌背神经(尺神经分支)。
【主治】头项强痛,耳聋,目赤目翳;肘臂及手指挛急;热病,疟疾,癫、狂,痫证;盗汗,目眩,目眦烂,疥疮。
【功效】舒筋解痉,通督醒神,驱邪截疟
【穴义】 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督脉。
【名解】1)后溪。后,与前相对,指穴内气血运行的人体部位为后背督脉之部。溪,穴内气血流行的道路。后溪名意指穴内气血外行于腰背的督脉之部。本穴物质为前谷穴传来的天部湿热之气,至本穴后其外散的清阳之气上行督脉,运行的部位为督脉所属之部,故名后溪。 2)督脉手太阳之会。因本穴有清阳之气上行督脉,故为督脉手太阳之会。 3)小肠经俞穴。俞,输也。本穴气血由前谷穴传来,在本穴的运行变化为进一步的散热缩合,热散后的部分清阳之气上走督脉,缩合后的水湿之气则循经上行腕骨穴,本穴无气血物质的收藏转变,单纯为小肠经气血物质的传输之处,故为小肠经俞穴。 4)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的气血物质除别走督脉的气血为上行外,循小肠经传输的气血则为横向下行腕骨穴,表现出风木的横行特征,故本穴属木。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纯阳之气和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 纯阳之气循天之上部外走督脉,水湿风气横走腕骨穴。 【功能作用】 强化督脉阳气。
【应用】本穴不仅能舒解督脉之挛急,而且善于宣畅手太阳小肠经经气,用于治疗筋脉拘急之证以及本经经脉循行通路上的头、耳、目、头顶、肩胛肘臂、腕和手指处经气郁滞之病证;还具有通督醒神之功效,可以治疗癔病、癫痫以及精神病等,配神门、大椎、腰奇治疗癫狂痫;本穴为治疟之经验效穴,配大椎、间使截疟。
更新时间:2024-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