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孔雀厅”修复记:探索人们对艺术的现代思考

近年来,“文博热”蔚然成风。不仅有许多文物凭借自身独特的造型“破圈”,成为年轻人热烈追捧的文创产品,就连文物修复师这个职业也因此走到了聚光灯下,让人们看到沉睡在库房的珍宝重新“活起来”背后的匠心。

修复一幅画,尚且需要耗时费心数月之久;如果修复的是一间以四壁为画的房间呢?

在即将到来的2023年,美国史密森尼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Smithsonian's National Museum of Asian Art)也将迎来自己的一百周年庆典。日前,博物馆公布了一系列丰富的百年庆展览活动及公教节目,希望透过艺术及文化交流促成人们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实现跨文化的相互理解。在此之中,最受到国内外文博圈中人关注的,莫过于该博物馆的“孔雀厅(Peacock Room)”在近期完成了30年来最大型的修复保育工作后首度与公众见面。

资料图

房间就是艺术品

深邃的普鲁士蓝和舒缓的孔雀绿像丝绸画布一样在四壁和天花板顶部铺展开来,大厅里镀金的胡桃木架子、金笔描绘的繁盛花草和一对孔雀是此间亮眼的勾勒和点缀,古典高贵的气质与大自然的清新气息相映成趣。任何第一次看见孔雀厅的人,都会被它奢侈华丽的用色和复古优雅的图案深深吸引。

有“小珠宝箱”之称的孔雀厅,诞生的故事也颇为传奇。在19世纪,当时的英国航运大亨Frederick Richards Leyland希望在自家伦敦豪宅的用餐室里向来访的贵宾展示他收藏的中国青花瓷。因此,他邀请了设计师Thomas Jeckyll为他重新设计餐室,计划以都铎王朝最流行的玫瑰图样来装饰房间,陪衬他珍藏的瓷器珍宝。而设计师也依照他的想法给餐厅设计了复古的雕花胡桃木架子和布满玫瑰花图案的皮革壁挂。但意外的是,工程才进行到一半,Thomas Jekyll却突然病倒,整个装修工程因此被迫搁置下来。

1876年,这位航运大亨又找到了他的艺术家朋友James McNeill Whistler,希望他能接棒前任设计师继续完成餐厅的翻新工程。Whistler一口就答应了下来。Leyland向这位艺术家朋友交代好装修要求后,就放心地去外地出差了。而没想到的是,当他出差完回到家,看到的却是一个全然“陌生”的餐厅:原本铺好的玫瑰花进口皮革墙纸上涂上了厚厚的蓝色油彩,房间里的胡桃木架子全被镀了一层金漆,而在墙面的最中间,还有这位艺术家朋友挥毫的金色孔雀!

Whistler显然对自己的创作十分满意,他在传记中写道:“房间的设计随着我的笔触不断生长和成型。我把房间里那些风格不适配的角落全都重画了一遍,否则在那个空间里会显得如此突兀。快接近尾声时,我感觉到它几臻完美——蓝色和金色的和谐,身在其中快乐得让人忘怀一切!”

但Leyland对Whistler“自作主张”的创意十分不满,两人不仅因此大吵了一架,他还拒绝向Whistler支付近2000英镑(约等于现在20万美元)的设计费用,只愿意报销其中的一半。后来,沮丧的Whistler趁没人在家时再度潜入餐室,在墙壁上画了两只互相打斗的孔雀,并将其命名为“艺术与金钱”。Leyland后来也逐渐接受了这个设计,一直保持房间的原样,未再改装。由于孔雀厅本身由木板构造而成,可以拆开和重新组装,因此在1892年Leyland去世后,这个房间就被艺术品经销商挂牌出售。

1904年,孔雀厅迎来了它的新主人,同时也是最后一任主人Charles Lang Freer。Freer是Whistler忠实的艺术拥趸,他不单买下孔雀厅,还用27个大箱子把孔雀厅的墙壁和百叶窗全都撬了下来,千里迢迢跨越大西洋,重新安装到自己位于美国底特律的豪宅中。1919年Freer去世后,孔雀厅被赠与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尼艺术博物馆。如今,以Freer命名的佛利尔美术馆(The Freer Gallery of Art)和赛克勒博物馆共同组成了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而孔雀厅作为现存最大型的装饰性房间设计作品,成为了佛利尔美术馆中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磨损与拂尘

作为博物馆最受欢迎也是参观人数最多的空间,漫长的时光、城市空气中漂浮的颗粒物、光照及多次搬迁的环境变化,不免让这间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孔雀厅承受着大大小小的日久磨损和蒙尘的遗憾。

博物馆的首席保育管理官Jenifer Bosworth和Ellen Chase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坦言,尽管以往每次孔雀房的拼拆过程中都有进行多次小型修复,但自1923年首次向公众展出以来,孔雀厅有记录的正式“大修”仅有两次:一次是在1940年代,一次是在1990年代。

据他们介绍,1940年代,波士顿的修复师John和Richard Finlayson曾为孔雀厅的木面板和架子打造了木制框架。此外他们还尝试清理修饰了房间的墙面,为原来脱漆的表面重新绘画。但该次的修复却掩盖了Whistler原作中的诸多细节。

后来随着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修复工作的方法也更加进步。到了1990年代,由十名修复人员和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对孔雀厅全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养护处理。在修复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很多因日常耗损、污染、光照、环境变化和早期修复技术落后而被掩盖了的原始艺术细节。Jenifer Bosworth和Ellen Chase对记者说:“修复人员通过分析油漆样本分辨出Whistler的原创笔触和后来的修复笔触,再根据科学的分析、观察和历史记录,清理掉了后期过度添加的油漆和日久变暗的清漆,把Whistler原本的笔触、美学细节和鲜艳色彩原原本本地还原给观众。”

经历了前两次的大修,孔雀厅已大致恢复至接近Whistler创作时的原始风貌,初现当年镀金时代富丽堂皇的气派。博物馆的Lunder美国艺术策展人Diana Greenwold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观众们走进这个美丽的房间,几乎可以想象自己穿越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想象自己就是Leyland或Freer的座上宾。”

然而时间匆匆,从上次的大修至今,已隔三十个年头。今年,文物保育团队对整个房间进行评估后,确定了更多的细节亟待“拂尘”焕新。Jenifer Bosworth和Ellen Chase介绍,今年开展的保育工作重在优化细节,包括对房间里的百叶窗外饰、窗户开阖和窗边壁画进行修复。他们希望在修复完成后,每个月能定期为参观孔雀厅的游客打开百叶窗,带来自然光下更加绚烂的孔雀厅风貌。除此之外,这次大修活动中未涉及的四个地板通风口盖也在本轮保育的修复范围内。

“明珠”重现光彩

由于本次整修需要完全关停孔雀厅才能进行,而作为常年最受观众欢迎的展览,“与时间赛跑”就成为了保育工作人员需要面对的一大挑战。Jenifer Bosworth和Ellen Chase对记者表示,最初计划修复需要用时三个月是根据初步评估的状况粗略定下来的,但实际上着手处理一项项复杂的文物修护时,由于涉及皮革、木板、帆布、镀金、画漆等物材众多,也常常会出现很多意外状况,因此一般实际耗时只会更多。

他们提到,在文物修复的过程中,所有的保育工作都要遵循美国历史和艺术品保护协会的道德准则,其中包括需要使用具有可逆性的材料,并且还要留下每一步修复的工作记录。记录中会详细解释他们保育决策的过程和具体的修复方法,展示保育前后的照片,并且列出所有使用的材料。尽管工程量如此巨大,但在团队成员的互相配合下,最后他们依然按时地在9月份完成了本阶段的修复工作。

如今,这件名为《蓝色与金色的和谐:孔雀厅》的作品已修复一新,在今年9月3日重新面向公众开放展出。策展人Diana Greenwold介绍,为了丰富这次展出的内容,他们还特地在孔雀厅的置物架上摆放了从佛利尔美术馆借出的当年的主人Freer从中国、日本、韩国、叙利亚等亚洲国家和地区收集回来的陶瓷藏品,尽可能真实地还原1908年时孔雀厅的图景。

谈到未来,Diana Greenwold表示:“最近我们正与Chipstone基金会合作召集了一群学者、艺术家以及音频和数字专家共同诠释孔雀厅的故事,希望未来能通过数字、音频、虚拟空间等工具和技术,探索现代背景下人们对艺术的更多思考。”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孔雀   餐室   拂尘   艺术   笔触   架子   艺术品   文物   艺术家   博物馆   细节   房间   年代   世纪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