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湛江金鲳”寻找“顶流密码”

来源:【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

11月12日,金鲳鱼旅游文化节在遂溪县草潭镇举办,“中国金鲳鱼之都”又多了一美食嘉年华。

连日来,笔者看到媒体上连番报道湛江金鲳鱼,从养殖历史、产业特点、预制菜美食、发展思路等方面分析了湛江金鲳鱼产业的美好前景,也表达出了湛江欲将其打造成海产新名片的强烈意愿。

说起湛江海产,“湛江对虾”“湛江生蚝”都是全国响当当的品牌。全国每十条虾里就有六条来自湛江,而且对虾种苗产量、养殖面积、养殖产量、饲料产量、加工规模、出口量和交易额等七项指标,湛江都位列全国各地级以上市第一。雄厚的底蕴、完备的产业链,让“中国对虾之都”享誉国内外。而近年来,在“夜经济”与短视频加持下,“湛江生蚝”找到了流量密码,就连央视节目也为湛江生蚝打CALL,“全国沿海都产蚝,最出名的是湛江”。

从产业规模来看,“湛江金鲳”确实有成为下一个水产“台柱”的潜力——据统计,2020年,中国渔业协会金鲳鱼分会发布的《中国金鲳鱼产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全国金鲳鱼突破20万吨,湛江产量突破7万吨,约占全国产量35%,约占广东产量70%,可以说“广东十条金鲳鱼,七条产自湛江”。但从市场号召力上看,比起“湛江对虾”“湛江生蚝”,“湛江金鲳”仍有不少距离。无论是对虾,还是生蚝,湛江出产的都是各自群属中的“顶流”。说起吃虾,大家会想起“湛江对虾”;说起烧蚝,大家会想起“湛江生蚝”。但说起吃鱼呢?所以,打响知名度与美誉度,是“湛江金鲳”必须迈过的第一道坎。

当然,比起“湛江对虾”“湛江生蚝”,“湛江金鲳”的优势在于恰逢预制菜产业风口与RCEP正式实施双重机遇叠加,“湛江金鲳”乘风出海,凭一道道烤鱼登上了不少城市居民的餐桌。而有关部门,也希望将“湛江金鲳”打造成“年鱼”,发展“年鱼经济”。

中国人过春节很讲究“好意头”。过年食鱼,鱼通常是宴席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的,留下作为吉祥物,代表“年年有余”。有的地方,年夜饭时吃鱼,要留头留尾“责年”,表达新年“有头有尾”的祈愿。而我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过年吃的鱼也不同。有的地方过年吃鲤鱼,鲤同“利”谐音;有的地方过年吃鲫鱼,鲫同“吉”谐音,过年鲤鱼和鲫鱼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有的地方则是吃鲢鱼,鲢同“连”谐音,取“连年有余”之意。在广东不少地方,过年吃的是鲮鱼;武汉人春节期间多吃草鱼做的水煮鱼;而上海嘉定周边过年吃的是甲鱼。把“湛江金鲳”作为“年鱼”推介,诚然有“金满仓”的美好寓意,但如何让更多城市的人们爱上这条“年鱼”,显然是“湛江金鲳”走向全国的一道“必答题”。

借鉴“湛江对虾”“湛江生蚝”,“湛江金鲳”有三方面是要大力取得突破的:其一,是产业链的强链延链;其二,是在健康营养价值上的深挖;其三,是在风味提升上更多元化。这就要求不光盯着“年鱼”的概念,更要从方方面面多元化、立体化地打造“湛江金鲳”的品牌,为“湛江金鲳”找到打开更为广阔市场的“顶流密码”,让其更具市场吸引力与号召力。

本文来自【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鲳鱼   对虾   海产   谐音   广东   中国   产量   密码   产业   地方   全国   湛江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