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小七长歪了?身材突变惊到众人,网友:招谁惹谁了

最近一姐又居家了,正好也赶上世界杯,就天天窝家里看看球。


球是越看越气,倒是这两天是又刷到了前足坛巨星贝克汉姆一家的消息。话说有人拍到这两天贝嫂和女儿小七一起逛街的照片





惊奇地发现,原本一直肉肉的、体重仿佛得不到控制的小七居然瘦了好多?!





这一胖一瘦的变化,不免让人联想到今年刚刚瘦身成功的王诗龄。





作为小贝这堆孩子里仅剩的颜值希望,小七的外貌一直被持续关注。


有的观点认为,小七好像已经长歪了?11岁小孩脸比贝嫂还大





评论区也是分两派,有些网友认为,小七长得和大哥几乎一样,主要责任都在贝嫂





但反对的声音似乎更多,很多网友说直言小七招谁惹谁了,咋对小姑娘这么苛刻呢?





还有不少网友认为,今年才11岁的小七正处在颜值尴尬期,抽条之后再看?





虽然知道很正常,但小七这波身材突变真的也是惊到一姐了,之前还是个萌萌小女孩,现在都快有贝嫂高了。


说到身材突变,不知道姐妹们在减肥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减肥初期还挺顺的,每天的体重虽说有起伏吧,但整个趋势是稳步下降的。


但是到了中后期,总会就会有那么一段时间,体重稳滴很,怎么着就不下称,并且围度什么的也都没改变。





有时候这种情况能持续个两三周甚至一个月。


结果忽然有一天,体重断崖式下跌,恨不能一口气降了3公斤,腰围也忽然减小了3cm…


这是什么原因呢?总不能是老天终于听到了我们真诚的掉体重祈祷,就大手一挥让咱瘦了吧…





其实,这种体重突降的现象背后牵涉到一个神奇的Woosh效应~


今天一姐就带姐妹们一起来看看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以及,有没有办法能靠人为因素去激活这种效应,从而帮助我们实现平台期的突破呢




神奇的Woosh效应




其实,像这种在减肥过程中,长时间平台期后忽然出现的体重大幅下降的情况是一个相当常见的现象。


这种现象也早就被科学家们观察到了,还给它起了个神奇形象的名字来描述它,叫「Woosh效应」。


「Woosh」是一个拟声词,用来体重在一夜之间「嗖」地一下就下降的那种感觉。



△所以一姐觉得这个效应的中文可以叫「嗖嗖效应」?



那这个效应是什么时候被注意到的呢?


这就要牵扯到到一个如今看来严重反伦理的人体实验了。


早在二战时期,美国国防部联合一位营养学家带头开展了一项实验,也就是著名的「明尼苏达饥饿实验」


这个受争议的实验招募了36个健康的年轻男性,通过强制变态般的节食操作,模拟人类饥荒时期,观察饥荒对人类的身体心理影响。



△请记住他们实验开展前的样子,一个个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智商平均130的大学生…



实验的过程不太人道,一姐就只简单带大家看一下。


大致就是研究人员在志愿者身上搞了一系列丧心病狂的饮食和热量控制操作,中途也有几个志愿者实在受不了退出了。



△甚至其中一个志愿者被逼疯到要去谋杀实验带头人……



现在的我们不用想都能知道,实验结束后,坚持到最后的志愿者情况都不是太好。


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了极大的创伤和影响。





甚至直到数年后,还有许多志愿者没有从实验中走出来,精神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还频频暴食,对食物充满着畸形的渴望。(所以别节食)





整个实验分为3个阶段,3个月正常饮食,6个月强制节食,然后3个月营养恢复,试验周期持续一年。


强制节食阶段(模拟饥荒时期),志愿者的体重都出现了大幅下降。


但科学家发现,这种体重下降都不是线性的,并不是每天掉一点的节奏。


而是体重掉了几斤,维持一段时间不变,再忽然下降,然后又是维持,继续下降,如此循环往复。





这个现象也就是科学家们首次观察到的Woosh效应


说到这里,一姐觉得姐妹们的疑问肯定来了。


这种体重稳定几周甚至一个月不变,又忽然突降的Woosh效应,背后到底是什么机制在起作用呢?




Woosh效应的作用机制




目前关于Woosh效应的作用机制有两个说法。


一种是关于脂肪细胞的体积补偿导致的水分潴留,另一种是皮质醇水平上升导致水分潴留。


不管哪种说法,Woosh效应发生前的平台期都和水分潴留有着密切的联系。





1、脂肪细胞的体积补偿




脂肪细胞发生体积补偿造成水分潴留,最被普遍认可的一种解释。


2003年的一项著名研究提出,在我们减脂过程中,脂肪细胞体现出了保水性





实验志愿者先接受9周的超低热量饮食(800kcal/天),然后是一年的低热量饮食(热量差600kcal/天)来维持体重。


在前9周,志愿者平均掉秤30斤,脂肪量也大大减少。


在脂肪减少的这个过程中,神奇的事发生了。





当我们体内能量不足时,身体脂肪细胞会排出甘油三酯,通过分解甘油三酯来获取能量。


随着甘油三酯的排出,脂肪细胞会开始吸水来维持脂肪细胞体积和重量的不变





甘油三酯减少多少,同体积的水分就会补充上去。


到了后期,当脂肪细胞内的甘油三酯完全排完时,细胞内也完全被水分给填满了


最后就是Woosh效应的发生,细胞内的水分「嗖」地被排空,Woosh效应「嗖」地出现。


整个过程差不多是这个样子



△橙色代表的是甘油三酯,蓝色代表的水分。



也就是说,脂肪其实已经减掉了,体重不掉是因为水分暂时填补了脂肪的空缺。


水分排掉之后,最终体现在我们身上的结果就是体重、围度都忽然减小了。



2、皮质醇水平上升



体内的皮质醇水平慢性增加,也会导致身体出现水分潴留。


而研究表明,皮质醇水平上升的原因和低热量饮食有关。





研究者认为,限制饮食是一种不自由的行为,会带来束缚感


这种自由的被剥夺会引起负面情绪,包括焦虑、抑郁、自尊心下降等,压力也大大增加。





同时,频繁的重复性问题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堆积,形成一个慢性的压力源。


就比如吃饭时务求每一卡路里计算到精准,甚至还用食物称量着吃,到外面吃饭担心热量太高,喝咖啡担心有糖…


这些重复性的小焦虑就会潜移默化地增大我们的压力,皮质醇水平上升,进而造成体内的水分潴留。






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说明,在我们减肥时,有时候体重长时间平台期的原因很可能是水分潴留。


而Woosh效应的发生也就是脂肪细胞内的水「嗖」一下被排空,体重、围度一夜减小。


所以,处于平台期的姐妹,怎么判断自己的Woosh效应即将要发生呢?




怎么触发Woosh效应?




出现平台期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热量设置不合理,体重下降了,基础代谢能量也降了,之前的热量缺口可能被填平了。


再就是身体习惯了同一强度的运动训练,出现了能量补偿现象。





而Woosh效应要出现前的平台期,通常符合以下几点描述:



哪些情况下体重马上就要掉了?



1、一直有坚持科学合理的饮食、运动计划;

2、饮食、运动计划没有变动,但体重小幅度上升2~3斤;

3、饮食、运动计划没有变动,食欲增加;

4、小便次数增加,甚至出现腹泻;

5、身体出现盗汗现象。




差不多就是在你饮食运动方面没问题的前提下,如果体重还不变,同时身体排水量还通过盗汗、腹泻、小便的方式增加,说明你此时很有可能将要迎来Woosh效应。





其实只要你减肥,Woosh效应是迟早要来的,但长时间处于平台期也挺让姐妹们心里没谱。


所以,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缩短平台期,加速触发Woosh效应呢?


经过一姐四处搜寻,最终发现3种手段,据说可以帮助我们成功激活Woosh效应



1、欺骗餐



可能有不少姐妹会有类似体验,减肥过程中如果哪天吃了顿大餐,想着这第二天肯定得重好多。


结果令人意外的是,体重不增反降,甚至突破历史新低?!





研究人员在明尼苏达饥饿实验中也观察到类似现象,实验进行到一半时,这些志愿者被提供2300kcal左右的食物,结果许多人在第二天体重明显减轻。


具体怎么操作呢?平日里如果日摄入热量为1400kcal,那在欺骗日可以增加300~500kcal,差不多是多吃了一顿饭。(点击可看详细的欺骗餐指导





2、适当吃点高碳水



碳水化合物的补充可以提高肌肉糖原的储存,这个过程会吸收水分,使水分从脂肪细胞移到肌肉,失去水分的脂肪细胞自然也就扁了。


因此,镜子里的自己会肉眼可见地更瘦更苗条。


为了让身材线条更加明显,健美比赛的运动员在上台之前有狂吃碳水「充碳」的过程,利用的也是这个原理





但碳水吃多了也容易热量超标,所以一姐建议姐妹们试试碳水循环饮食法。




3、酒精



酒精的作用算是一种利尿剂吧,睡觉前喝一点点酒可以加速Woosh效应的发生。


但姐妹们不要误会,一姐这里不是引导大家喝酒,只是说喝酒更容易引起Woosh效应。


在现代医学领域中,酒精已经确定对健康没有好处,所以一姐是不太推荐大家靠喝酒来触发Woosh效应。





关键在于,以上3种手段只是帮助我们加速Woosh效应的发生,对最后的掉秤结果影响不大。


所以,姐妹完全可以继续按照之前的饮食和锻炼计划执行,不需要做任何改变。


只管努力,静待花开!





Woosh效应的发生向我们说明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减肥过程中体重降低的趋势不是线性的,而是降低→不变(或小幅回升)→然后继续降低





所以之后在面对减肥平台期时,先不要着急怀疑自己,冷静分析自己的饮食训练计划。


如果没有问题,那就给自己一些耐心,给身体一些耐心,体重是肯定会掉下来的~


当然,迟迟没有出现Woosh效应的姐妹,和身体的能量补偿机制也有很大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皮质醇   甘油   突变   热量   水分   志愿者   脂肪   体积   效应   体重   细胞   身材   现象   身体   饮食   发生   网友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