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土文化为主线,推进仙游北部山区旅游发展,更好地融入城镇化

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一直被视为新时期居民休闲度假旅游消费的重要方式,同时也肩负着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仙游北部山区

一般指仙游钟山、游洋、石苍、菜溪、西苑、社硎、书峰等乡镇,以及度尾镇、榜头镇的一部分,面积约900平方公里,人口约25万人,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资源丰富。

纵观历届仙游县委县政府,无不重视北部山区的发展。2018年相续开通的联二线、纵三线等交通大动脉,将北部山区乡镇有机地连串起来,从而彻底改变了北部山区交通不便的问题,目前北部山区乡镇到县城基本上形成了一小时交通圈。

本届仙游县委县政府,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北部山区富美乡村示范带,正在着力以“四提升四打造”为抓手,着力一体营造仙境、仙水、仙谷、仙山的“四仙”圣境,打造“云上溪源、山居仙北”清新福建旅游新名片。

北部山区丰富的旅游资源

县内四大美景,九鲤湖、菜溪岩、麦斜岩、天马山均在北部山区;2014年莆田评选“二十四景”,仙游北部山区有六大景入选:九鲤飞瀑、菜溪幽壑、麦斜云岫、天马悬梯、仙洋戏水、凤顶无尘。

近几年,北部山区各个乡村还立足实际,开发建设了一大批“闪光耀眼”的景点,这其中就有:钟山镇的朗桥村、南兴村;石苍乡的济川村;游洋镇的兴山村、石马村;西苑乡的凤顶、柳园村;书峰乡锦峰村、兰石村等。这些乡村已经成为旅游明星村、网红打卡村。

北部山区特色的农业资源

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如书峰的枇杷、度尾的文旦柚、钟山游洋的甜柿等;还有质量上乘的大米、茶油、绿色无公害蔬菜等富有特色的农副产品。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对带动乡村有哪些作用

2022年5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 其中提到了: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主要内容为:推进基础设施向乡村的联结延伸;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的覆盖;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等内容。

七、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

(三十一)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推动市政供水供气供热管网向城郊乡村及规模较大镇延伸,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进县乡村(户)道路连通、城乡客运一体化。以需求为导向逐步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和千兆光网向乡村延伸。建设以城带乡的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设联结城乡的冷链物流、电商平台、农贸市场网络,带动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入乡。建立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管护运行机制,落实管护责任。

(三十二)推进县城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鼓励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推行派驻、巡诊、轮岗等方式,鼓励发展远程医疗,提升非县级政府驻地特大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发展城乡教育联合体,深化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发展乡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

(三十三)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大中型集中安置区为重点,强化政策支持,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增强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能力。推进大中型集中安置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就业和产业扶持,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仙游北部山区旅游发展存在的几个瓶颈

一是季节性局限。北部山区春冬较冷,夏秋凉爽,所以旅游季节性限制,以夏秋旅游为主。

二是点景不突出,分布广散。景点特色不明显,旅游景点地域分布分散,无法形成规模。多数乡村旅游处在小打小闹现象,难以可持续发展。

三是生态环保和土地性质制约。山区受耕地林地性质影响,进一步开发土地审批难、成本高。

四是配套不足。硬件投资不足,停车场、宾馆民宿、餐饮购物等设施短板明显,旅游高峰时,容易出现接待能力不足等现象。

五是乡村文化内涵挖掘不足。乡村旅游过度依赖农业资源和自然风光,文化内涵不明显,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民俗风情挖掘不够,很多乡村景点有风景没故事,有形象没涵养;不少乡村旅游设施的建设追求现代,忽视文化传承。

六是粗放型管理。缺乏专业的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阶段,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状况,村集体资金投入与产出严重偏差,目前真正靠乡村旅游提高村财政收入的乡村很少,难以实现“农村富裕、农民增收”的目的。


仙游北部山区乡土文化的亮点

一是仙梦文化。

主要有:九鲤湖祈梦文化,凤山无尘塔文化,仙水洋仙境文化,构成仙游北部山区古老与现代交融,丰富神奇的仙梦文化。

二是美食文化。

钟山手工白粿,山里白粿以韧劲出名,采用白棱米制作而成,米质的韧性、黏性和香味特优。

度尾“文旦柚”,属食膳双宜的美味佳果,果实品质优良,气味芬香,肉嫩汁醇,甜酸适度,口感好,风味独特。

书峰枇杷无需农药化肥,优质生态佳果,个大肉丰,酸甜适度,入口无渣,润肺生津,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保健价值。

榜头赤饼,用面粉拌成浆团,再在平锅烫成面皮,然后用几张面皮裹卷花生粉、芝麻、白糖等,皮韧馅甜,吃来满口留香。

仙草冰,用仙游当地出产的仙草,煮成仙草水,加上曲粉,冷却后凝成黑色的仙草冰,性清凉,能祛火,切成小块,拌冷开水及白糖,是夏令消暑冷食佳品。

三是乡俗文化。

历史文化名村:以济川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为代表的历史文化。

古村落文化:以石苍济川、石苍潭头、游洋石马、钟山西林为代表的古民居古村落。

红色文化:以游洋兴山中共仙游上宫支部,钟山临水村、石苍高阳村福建省委旧址,社硎田利中共闽中特委机关旧址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及以钟山西林村为代表的知青文化。

吴妈文化:以游洋兴山为代表的吴妈文化。

四是新型文化。

网红文化:主要以游洋镇的“村花”、“大姨小姨”等为代表的网红文化。

露营文化:主要以西苑乡鬼空里为代表的露营文化。

户外探险文化: 以石苍粗溪支流,西苑石谷解、刺刀峡谷为代表的户外探险文化。

花卉文化:以书峰名贵植物园、钟山欧中种源生态谷为代表的花卉文化。

以乡土文化为主线,推进北部山区旅游发展的几点设想

一是保护乡村原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原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山区乡脉所在、乡魂所在、乡精所在。

在保护的同时,要加以科学适度的开发。对北部山区的旅游开发,重在因地制宜,切勿大开大建,保护重点山体、重点水域、重点植被、重点文物、重点遗迹,应成为开发的底线红线,让乡村是乡村,让田是田、山是山、溪是溪,看得见乡愁,留得住乡情,勾得起乡思。

二是深入挖掘乡村记忆。仙游北部山区,每一座寺庙、每一幢古民居、每一块石头......都述说着一个个有形的故事,都流传着一个个美丽的历史传说。要对现有的物质形态进行加固、修缮、补充,同时要深入挖掘附在其中的文化内涵,让古迹能说话,让景物生动起来,让年代的记忆重现于世。

三是做精个体,连点成线、连线成网。

立足个体资源的禀赋、特色、亮点,精细区分祈梦文化、农业观光、红色文化、露营探险、玩水漂流、亲子研学、网红打卡等旅游类别,精细做好个体旅游景点,探索“一个景点、一种文化、一个特色、一个专项规划、一个建设方案”的规划模式,尽量避免雷同化、避免同质化、打造个体景点的“拳头产品”,张扬个体景点的“个性”,让旅游看不厌、游不烦、玩得爽;加快点与点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缩短点与点间的时空距离,连点成线,互补有无,脉络联通,最终形成四通八达的旅游大网络。

四是统筹开发,分清职责,别类建设,构筑大旅游格局。

政府主导,通盘规划。

建议以联二线、纵三线主要交通动脉为线,沿线分别科学选址规划:规划北部山区旅游行政、服务大区,统筹协调旅游开发、游客事务协调等事务;规划民宿、宾馆、康养等旅游食宿大区, 满足游客吃、住、行等需求;规划特色农产品、工艺美术产品等仙游特产购物大区, 满足游客购物邮寄等事务需求

这样,可以尽可能地避开山区土地、环保短板,杜绝重复无效建设,减少旅游资源浪费,高效合理利用山区有限的土地林地资源。

以企业为主体,创新开发模式。

着力招商引资,发挥社会资本的杠杆主导作用,解决建设资金来源的可靠性与持续性;遵循旅游业的市场法则,引入先进的旅游名企,打造切实可行统一的“若干日”旅游路线,丰富旅游产品,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大力向外推介仙游旅游,提高经营管理绩效,形成建设、运营、管理一条龙的良性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

广泛发动村民,积极参与,主动融入。

深入宣传发动,改变农村小农小家小群体的旧有观念,鼓励农民以资源入股,让农民看到希望,尝得到甜头,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主动融入到推动北部山区大旅游格局中来。


(以上为春哥个人不成熟的看法,个别说法及数据不一定准确,一些看法不一定对,欢迎您关注评论、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仙游   兴山   钟山   山区   文化   旅游   景点   乡土   县城   乡村   代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