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开口,狠狠嘲了汪小菲

最近,互联网好生热闹。

一边是世界杯。

一边是汪小菲

因不满巨额离婚赡养费,以及亲子会面次数。

汪小菲发文剑指前妻大S一家。

疯狂输出,一天连发21条微博喊话。

一时间,网友吃瓜金句层出不穷。

永不过时的杨笠名言也虽迟但到。

精确切中时事,无声胜有声。

不难发现,在如今各类热点的讨论区中,总是不缺女性脱口秀表演者们的金句输出。

直接隔空预言者,也不在少数。

张天爱娜扎联手撕渣男的爽文八卦发酵时。

颜怡颜悦「恋爱背调」的段子为人津津乐道。

唐山打人恶性案件后续中。

女性的恐惧和无奈也被巧妙代言。

但「嘴替」也引来争议。

从杨笠的「普却信」段子遭围攻。

到颜怡颜悦「女装没有口袋」被质疑挑动男女对立。

再到步惊云的婚姻段子被指「让人不适」。

女性脱口秀演员们想要「搞笑」,难度似乎加码。

咱们今天就借这部聚焦女性脱口秀,豆瓣8.7分的纪录片。

来看她们到底如何顶着骂名写出金句——

《歇斯底里》

Hysterical

幽默,可以加持个人魅力。

但对于女性而言,幽默却会消解性别魅力

黄阿丽在自己的脱口秀专场《风流女子》中。

就曾提到小有名气的男喜剧演员,便能靠幽默约会明星模特。

而女脱口秀演员就没有同样的待遇了。

纽约著名作家评论家弗兰,以辛辣幽默的言辞见长。

却坦言从小被教育「男生不喜欢搞笑的女生」。

幽默,反倒成了一道枷锁。

女性一旦搞笑,似乎就等同于走上不归路。

毕竟「搞笑女」的刻板标签一旦贴上,便不好撕掉。

脱口秀表演者赵牡丹,就曾在台上讲述自己不被祝福的喜剧人梦。

在女性并不被鼓励幽默的大环境下,表演者们为何开始?

不同女性,有着不同的答案。

鸟鸟说,是想摆脱被困的状态。

因为在模板化的「套子」中不断受伤。

所以需要一个出口来治愈自我。

《歇斯底里》中的女性脱口秀演员,开启喜剧之路的前因也大多与此相似。

她们中有人因为外貌遭受了太多语言暴力。

有人因为人种肤色,长期被霸凌。

有人在家庭中处于被忽视状态,或在窒息的亲子关系中处处讨好。

生活的悲剧性迫使人另觅出路。

脱口秀给了她们可以探出头去呼吸的窗口。

严肃地面对伤害,会造成更大的创伤面。

所以调转枪头,用幽默消解一切。

就像演员Sarah解释自己开始喜剧表演的原因:

「人们总是嘲笑我,所以我想:去他妈的,干脆收他们点钱。」

酷飒背后,是面对生活时的非暴力不合作。

其实,用脱口秀「自我疗愈」者不在少数。

但女性脱口秀表演者的不同之处,正是来自性别带来的特殊体验。

正如片名《歇斯底里》的意义。

失控、幽默之外,还有根本上来源于「子宫里的痛苦」。

性别本可以为脱口秀女演员带来更易理解他人的天赋。

但想要前行时,却发现困难重重。

许多人保留着对于女性社会分工的刻板偏见。

认为女性的自留地只属于家庭。

女性美德被定性成端庄贤淑,沉默包容地倾听他人。

而非抛头露面,在镁光灯下成为绝对主角。

那不是成就,而是「自降身份」。

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英文中的「comedy」一词为男性专属用词。

大环境对于女性的轻视,认为她们无法拥有幽默所需的更高理解力与创造力。

即便有优秀的女喜剧演员成功让人开怀大笑。

也只能作为个例,不能破除「女性不搞笑」的刻板印象。

多面夹击,让女性脱口秀演员们的机会愈发紧缩。

演出时长与演出机会都被严格控制。

如此一来,出头更难。

得到机会的脱口秀女演员们,也并非就此平步青云。

更残酷的战役才刚刚打响。

许多此前没有性别意识的女演员,入行后也被行业中不可忽视的性别歧视之风影响而变得敏感。

不堪如此选择离开这行的天赋者,也不在少数。

比如介绍女演员时,会使用性骚扰性质的言语。

不能认真,因为这是玩笑的场合。

女演员能做的,只有用玩笑回击。

而喜剧行当对于男女采用的双重标准,也让脱口秀女演员举步维艰。

同样是发怒式表演,男演员成功,女演员成疯。

同样是调侃,男演员可以在台上以轮奸威胁,用各种「打女人」梗制造笑料。

女演员的调侃却要面临「死亡威胁」。

调侃尺度成了倾斜的天平之后。

杨笠的「普却信」调侃梗之所以备受争议,也不难理解了。

同时,演出成功,生活却未必。

行业默认男性主导地位,让女性表演者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同样一间酒店,安全性对于男女而言却是不同的。

而台上大尺度的「玩笑」也将危险带到台下。

台上的聪明与幽默,并不能填补女性的安全劣势。

如此这般,危机四伏的女性体验成了专属笑料。

被女演员们半无奈半反抗地融进喜剧中。

除了切实可见的困境,隐形的目光也被演员捕捉。

女性的被审美处境,让外貌审视从外界延伸到自我。

即便成为喜剧演员,也普遍无法从心底里自信起来。

群体经验的惊人相似性,让「容貌焦虑梗」成为女性之间不言自明的响亮包袱。

鸟鸟的「楼兰美女和干尸二号」能迅速破圈也正因如此。

这也是各大牵扯到女性的热点事件中,女性脱口秀金句总能适时派上用场的原因。

毕竟无论是女明星还是普通女性,总或多或少有相似的困境

桩桩件件,构成如今大众眼中脱口秀的「女性视角」。

然而吊诡之处,就在于「女性视角」本身也备受争议。

有人尊重,有人反感。

认为女性视角是脱口秀作弊用的流量密码者也不在少数。

但女性群体创伤与困境的诉说被定性为特殊视角。

本身也在证明着女性脱口秀表演者并非主流。

让女性扭曲自我,停止诉说并不能解决问题。

反而是让不必被强调的「女」字,变得稀松平常才是自然化之。

女演员的性别经历,决定着稿件的灵感来源。

生活中的群体性别歧视,以及个人的经验创伤带来源源不断的素材。

演员生活的波折与不幸反而成就了创作,无奈地模糊了「幸运」的边界。

但也正因事件本身严肃而沉重,想轻盈起来就需更加费力。

毕竟用暗色衬托亮色之前,直视暗色也需要莫大勇气。

所以极易因悲剧过于顽固,而变得「不好笑」。

隔壁《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的「姐尽全力」组合。

从《妈妈的味道》《退鞋》到《请赐教》。

每一个聚焦女性议题的作品都争议颇大,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一题材的创作难度。

然而即便如此,仍有一个又一个脱口秀女演员坚持向前。

也正是因为她们深切意识到发声的珍贵。

不只是为自己,也是为了更多女性。

当表演者在台上直面自身的苦痛,也能给台下默默哑忍的他者以勇气。

正如杨笠谈起自己父亲的去世,用笑容去抵抗无常。

节目内外,都让人心生温暖。

片中玛丽娜抹掉眼泪走上台,袒露自己的乳腺癌抗病史。

自我和解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女性关注起自身的健康问题。

喜剧中的脆弱未必没有力量。

同时,凯丽在性侵者面前用喜剧抵抗权威。

在台下一众唱衰声中也坚持表演完整。

彼时幽默本身已是最好的反抗姿态。

她不只声援了众多性侵受害者。

也变相给了同行业其他女性从业者以清澈的勇气。

有人举灯在前,后来人就能少些孤独与黑暗。

就像颜怡颜悦在进入行业之前已抱定信念。

公共话题之下,需要女性的声量。

当越来越多女性明朗而坚定,又会为更年轻的后来者示以榜样的力量。

毕竟同样都是女性,我又有何不可。

由此,点成线,线成面,女性的声音彼此之间也会共振。

她们互相声援,拧成一股实心力,开始推动行业格局的进化。

她们争取同工同酬,抵抗不公权威。

努力拓展着作为女性喜剧人所能触碰到的边缘。

国内的脱口秀表演环境仍然还处于起步阶段。

但各个性格迥异的脱口秀女演员们,无一不在尽力开辟新的通道。

虽然女性发声之路道阻且长,但抵不过行者无疆。

就像脱口秀也许不能改变悲剧,但能重塑悲伤的姿态。

她们说着,笑着,战斗着。

直到女性话题不再成为特殊话题。

直到她们的愿望,大到可以改变天空的颜色和形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脱口秀   不在少数   表演者   女演员   喜剧   演员   性别   自我   幽默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