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关”,长城沿线就有六座,你知道是哪六座吗?

长城是中国古代一项十分重要的防御工程体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长城沿线有很多关口,有说法是十三关,还有十大、八大雄关的说法,今天我想拿出其中有名的六座具体讲一下。这六座也与潼关、剑门关、武胜关、友谊关合称中国“十大名关”。

一、山海关



山海关,又称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

山海关位于明长城东端,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这片区域建关历史最早始于隋开皇年间,称为渝关。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带兵到此地,以古渝关非控扼之要,于古渝关东六十里移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千米,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防御建筑,防御体系完整。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牧营楼、镇东楼、临闾楼和威远堂,五座敌楼,一字排开,均匀分布在一千多米长的长城线上,称为“五虎镇东”。城中心建有钟鼓楼,关城街巷呈棋盘式布局,城外四瓮城拱卫,形成重城并护之势。外层筑有罗城、翼城、卫城、哨城等,展示出中国古代严密的城防建筑风格。

山海关距离北京大约只有280千米,为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山海关及其建筑在明朝为防止东北女真族的崛起和元朝的残余势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清朝入主中原后,山海关一带长城失去了军事防御作用,但仍然是东北和华北的交通要道。

二、居庸关



居庸关,位于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区境内,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一。居庸关同样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与嘉峪关相似,两关东西遥相呼应。

居庸关得名,始自秦代,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汉代沿称居庸关,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

居庸关为北京西北的门户,形势险要,东连卢龙、碣石,西属太行山、常山,实天下之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居庸关建在峡谷里,地形极为险要,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现存的关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将军徐达督建的。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叠,花木郁茂,山鸟争鸣。绮丽的风景,有"居庸叠翠"之称,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三、紫荆关



紫荆关,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北45千米的紫荆岭上,始建于战国时期,秦、汉称上谷关,东汉名五阮关,宋、金称金坡关,元代以后称紫荆关,与居庸关、倒马关合称为内三关。自古便是进出太行山的交通要冲,位于“太行八陉”的第七陉“蒲阴陉”,天下九塞之第四塞,是兵家必争之地。

紫荆关为一座九门九关石头城,由五座小城组成:拒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关城、小盘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岭城。城东为万仞山,城西有犀牛山,城北为拒马河,城南是黄土岭,被称为“京南第一雄关”。它南面以十八盘道为险阻,北面以浮图隘口为门户,一关雄踞中间,群险翼庇于外,山谷崎岖,易于戍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

紫荆关多为明代建筑。原关有4门,以南北二门为交通要道。北城门下临拒马河,依山面水,城门、城墙均以大块料石垒砌,城门门额题 “紫荆关”。南门有“紫塞金城”匾额,是明万历年书刻。关城东西南三侧外有墙,北墙下临拒马河。其北城门、北城墙均以花岗岩建成。

四、雁门关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关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恒山沿代县北境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雁门关则坐落于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位于代县城北约20公里的雁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归主要的中部通道之一。

雁门关最早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赵武灵王变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来,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一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汉武帝时整修雁门关以抵御匈奴,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

雁门关的称呼,始于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故称雁门关。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激烈争夺的战场,爱国将领杨业及其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杨业本人也在此陷入包围,以身殉国。

元明多经战乱,明清以后,关城虽屡有重建,但随着中国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内长城作为“内边”的作用已经失去,所属的雁门雄关也随之荒废。关城仅在东门、西门、小北门三个门洞和靖边寺前的一对石狮,一副石旗杆,明镌李牧碑石一块,以及寺后的数株青松。近现代有所修复。

五、娘子关



娘子关为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山西阳泉市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是晋冀的咽喉要地。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朝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 故得名“娘子关”。现存的关城则是筑建于明代时期,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古城堡依山傍水,有东、南关门两座和长约650米的城墙。东城门为砖券门洞,又称外城门,雄伟坚固,门洞上方镌刻“直隶娘子关”五个字。上为平台,是为检阅士兵、瞭望敌情而筑。现已修起城楼,蔚为壮观,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十分险要。关外古道,蜿蜒起伏,为著名的燕赵古道。南城门,也称内城门,下为砖券,上为门楼,复檐悬有“天下第九关”匾额,雄伟高大,蔚为壮观。门洞上方额书“京畿藩屏”四个大字。城楼建于门洞之上。关城内还有关帝庙、真武阁等古迹。

六、嘉峪关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

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是河西走廊最西一处隘口(河西走廊继续向西延伸)。甘肃西部已属于荒漠地区,河西走廊夹于巍峨的祁连山和北山(包括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东西长达1000千米左右。一条古道穿行于祁连山麓的戈壁和冲积平原上,东通肃州(今酒泉),西达安西,是长安城和西域联系的纽带。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宋元以前,嘉峪地区有关无城,只起稽查来往行人的作用。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嘉峪关初建时,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占地2500平方米。现存的关城总面积33500余平方米,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合而成。嘉峪关内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等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

你还知道长城沿线的哪些关口,对这些关口又有哪些了解呢?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关注@融益读书 分享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长城   雁门关   马关   山海关   嘉峪关   门洞   险要   雄关   千米   城门   沿线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