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六 华东五市跟团游 无锡篇 下 蠡园游

那天的第一站是无锡蠡园。蠡园位于无锡市风光秀美的五里湖之滨,是国家重点名胜区“太湖”的主要景点之一。
下车伊始,淅淅沥沥的雨点又飘落下来了。到了蠡园正门一看,入口处毫不起眼,不像别的旅游景点门脸那样豪华漂亮,但门头古朴端庄,朴实无华,简约大方,门楣上面立砖刻“蠡园”两个金字。

蠡园门头 古朴端庄,朴实无华,简约大方

蠡园

俯看蠡园

蠡园是一处以“堆造假山、巧借真水”而闻名的江南水乡园林,是演绎范蠡西施爱情传说的地方,相传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偕美人西施泛舟于此,湖因人而得名,园因湖而得名。

1995年国家邮电部发行的《太湖·蠡湖烟绿》和1996年朝鲜发行的《太湖》邮票,都将蠡园作为其主景。邮票被誉称“国家名片”,上述两枚邮票的发行,更使蠡园遐迩闻名。

蠡园游览示意图

蠡园景点平面图

民国初年,青祁村人虞循真在此建“青祁八景”。蠡园始建于1927年,由号称“面粉大王”的王禹卿出资所建,因其仰慕范蠡的为人,故取名“蠡园” 。1930年,当地小陈巷人陈梅芳,在上海经营致富,紧靠蠡园建渔庄,1936年,王禹卿的儿子王亢元,又分别营建了湖心亭、凝春塔等建筑。

蠡园简介

1952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将两园合并,以蠡园为名开放。1987年又建新区“层波叠影”。1996年,又以范蠡西施为题,布置了“吴越争霸、西施浣纱、小榭沉鱼、范蠡制陶”等小景。

蠡园三面环水

蠡园 长浪拍岸 层波叠影 远处是世界首座水上摩天轮 ――“太湖之星”高120米 。

蠡园三面环水,远眺翠嶂连绵,近闻长浪拍岸;南堤春晓,桃红柳绿;枕水长廊,步移景换;假山耸翠,曲折盘旋;亭台楼阁,层波叠影。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咏有佳句:“欲识蠡园趣,崖头问少年”。蠡园假山就水而叠,因水而活,尽显山水交融之“假山真水”的无限情趣。
蠡园是蠡湖风景区中风景最盛的地方,长长的柳堤,临水的长廊,细巧的小桥,绚丽的轩亭,无论站在哪个点上,从什么角度去观赏,都是美的如诗如画。

蠡园与苏州拙政园、古徽州(歙县)鲍家花园并称“江南三大私家名园”。

蠡园入口门前

这是一幢颇具江南地方特色的“石库门”建筑,原系“渔庄”大门,经数次改筑,辟为蠡园正门。正门双坡小青瓦屋顶,方砖贴面,下为金山石墙裙,门额为金色“蠡园”二字。

古朴的蠡园正门,既不豪华,也不壮观,却充满了小家碧玉的沧桑,但进门才别有洞天。

进的门来,记得当时厅内有一株铁树正在开花,引来了好些游客的近距离参观。

门厅面阔三间,有进深九架的敞厅,迎面八角形门洞上方,为“蠡湖烟绿”匾,由原江苏省政协主席孙颔先生手书。两侧为128字的“门”字长联,无垢撰句,陆修伯书。

蠡园门厅

联云:一湖春风秋月,多少事,专诸脍鱼,范蠡著书,千载艳说西施,又道张渤开犊,朱衣复虞俊忠魂,遗王问草堂,高子水居,蓼莪辟青祁苑囿,卜筑历时七旬,蔚然今朝规模;

九天夏雨冬雪,几许情,莲叶听声,疏柳裹银,四季妙绘园亭,却说掇石耸翠,南堤映夭桃晓色,有长廊揽胜,层波叠影,花木掩高阁低榭,擘划延地五里,灿乎明日图画。

这副楹联的上联,讲蠡湖的传说掌故和湖边名胜古迹。湖边古迹见后述;结尾三句,指的是蠡园造园沿革。下联叙述蠡园风光,其最后两句,是说蠡湖已开始新一轮的风景开发,无锡的第二个“西湖”将更加美丽。

迎面八角形门洞楹联

蠡园全景图


步入蠡园门厅,只见门厅山墙上悬挂雕刻的《蠡园全景图》,门厅后墙开有八角形门洞,接出一截暗廊,廊端又开月洞,沿着这条小路穿过假山屏障,景色豁然开朗。

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想不到前方竟是一个清雅宜人的绝好游玩处。

假山屏障

进的园内,又是一番景色,真是一个曲径通幽,令人流连忘返的美丽仙境,花红柳绿,烟雨朦胧。

穿过假山看到的第一景曰:蠡湖烟柳。缤纷的细雨,让游人体会了一把“蠡湖烟雨”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的意境。湖岸边立有一块“蠡湖烟柳”景名碑,题写者是曾任江苏省政协主席的孙颔先生。

湖岸边立有一块“蠡湖烟柳”景名碑

《养鱼经》

景名碑对面还有一块横碑,上面以隶书镌有《养鱼经》全文。《养鱼经》相传为范蠡所著,为我国最早的养鱼著作,但古本已逸,现在看到的《养鱼经》引自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在这篇短文中,范蠡以回答齐威王问题的方式,讲述了养鱼的多种经验,并将自己家资巨万的主要原因归功于养鱼。据说,今天在太湖一带依然传颂着“种竹养鱼千倍利,感谢西施和范蠡。”的顺口溜。

百花山房;位于蠡园入口处西侧,穿过假山屏障,景色豁然开朗,面前只见修竹土岗,自成一坞,坞中有湖石、假山。

坞内有平屋5间,名百花山房,原属渔庄。山房弯椽飞檐,3明2暗,中间3楹,前后均有6扇古式落地长窗,四周花窗栏杆,精细雕饰。在这飞檐翘角、黑瓦粉墙的主体建筑之前,抱厦柱子上的楹联,说出了这里的景色之美:“剪月裁云好花四季,穿林叠石流水一渗”。

百花山房

厅内摆设着精致的红木古典家具,厅堂内正中悬“百花山房”匾额,墙壁上悬挂着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四大美女条屏。

中国古代四大美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蝉闭月,杨玉环羞花。

中国古代四大美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百花山房里的“三槐堂”是黄永玉的手迹。

百花山房匾额

房后种植芭蕉、棕榈,房前土岗,立一湖石,瘦漏皱透,很有气魄。颇具南国风光。岗下有仿古石台石座,在此闲坐,有“细数落花因坐久”的情趣。

房前土岗,立一湖石,瘦漏皱透,很有气魄

在百花山房的西侧,在一条迂回的走廊内,通过一幅幅壁画给大家展示了范蠡与西施美好的爱情故事。壁画共有8幅,分别是:夷光出世、溪畔浣纱 、背井离乡、沉鱼之美、隐忍吴宫、泛舟归隐、养鱼泽邑、经商制陶

廊端接小亭,名“思越”,内有西施、郑旦蜡像。循径向前,有1985年建成的“濯锦”茶楼,两层三开间。在此透过湖水远望,雪浪的烟绿,漆塘的山岗,长广的溪水构成美景如画。

西施传说廊

西施传说廊 传说图文。

西施,本名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句无苎萝村,就是今天的浙江诸暨市,现在还保留着苎萝村的村名。她自幼随母亲在江边浣纱,又被称为浣纱女。因为她长得漂亮,所以连江里的鱼儿看到了都会自惭形秽地沉到水里。所以,后人用“沉鱼落雁”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其中“沉鱼”就是形容西子的容颜。

夷光出世

溪畔浣纱

背井离乡

沉鱼之美

泛舟归隐

养鱼泽邑

经商制陶

四季妙亭; 在一个四四方方的池子周围,南北相对,东西相向地造了四个式样颜色完全相同的四方亭子,它们建于1954年,四亭造型完全相同,一律黄顶红柱,三面置有坐槛靠背,栋梁间彩绘四季花卉。春亭旁种梅花,夏亭旁种夹竹桃,秋亭旁栽桂花,冬亭旁种腊梅。

四四方方的池子周围, 四个式样颜色完全相同的四方亭子,

四四方方的池子周围,南北相对,东西相向造了四个式样颜色完全相同的四方亭子

四季妙亭

四季妙亭

1980年公开征求亭名,选定春亭、夏亭名“溢红”、“滴翠”;秋亭、冬亭为“醉黄”、“吟白”。四季亭周围有小桥流水,石径穿插,设小舢板供游人泛舟。四季亭左有小桥通四面环水的小岛。 岛上建有八角攒尖的敞亭,翘角处塑杂技雕像。

岛上建有八角攒尖的敞亭,翘角处塑杂技雕像。

南堤春晓;四季亭南,沿湖筑大堤半围,阳春三月,堤上300余株垂柳,柳枝飘曳,400余株桃花竞相吐艳。一湖碧水,数峰青山,分外妖娆。

长堤西南角临湖屹立六角亭 “龙风亭”

长堤西南角临湖屹立六角亭,绿瓦红柱,亭内12根楞木上雕有60只金凤凰,每5只凤凰由一条龙率领。正中绘以双龙戏珠,故俗呼“龙风亭”。亭上悬“月波平眺”额,亭旁有游船码头,可通西施庄,鼋头渚风景区。

南堤春晓

南堤春晓

涵虚亭;在四季亭北亭的东北方向,有一构筑在湖池中小岛之上的八角单檐攒尖顶小亭,称“涵虚亭”。亭名取自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涵虚”的意思为水映天空。

涵虚亭原在蠡园的东部,建造渔庄时将其移建于此,并将四周的矮墙和花窗去除。

涵虚亭

亭旁有高约1.6米、宽约1.8米的砖刻,上书“渔庄”两字,为清末进士谢霈所书,谢霈为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武进区)人,工书法,兼得颜柳之气。此系渔庄遗物。四季亭后为大草坪,浅草如茵,是人们坐卧歇息的好去处。

亭旁有砖刻,上书“渔庄”两字,为清末进士谢霈所书,此系渔庄遗物。

 相传当年吴王寿梦的长孙公子光宴请他的堂兄弟吴王僚,勇土专诸以厨师的身份,前来王僚食案前献上烤鱼。吴王僚看到这厨师身上没有任何夹带,就放心地俯身准备吃鱼。突然,专诸从鱼腹中拔出预先藏在里面的青铜匕首“鱼肠剑”,力透吴王僚身上的三层坚甲,僚顿时被刺身亡。专诸被吴王僚的部属乱刀杀死;公子光指挥预先埋伏的武土冲出密室,杀尽吴王僚的亲信部属,自立为王,他就是夫差的父亲吴王阖闾。

据说专诸学习烤鱼技术的地方,就在这湖边的“渔庄”。同时,无锡城内外还有“专诸塔”和“专诸墓”等古迹。京戏《鱼肠剑》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老亭;是一座四角全竹小亭,不施彩绘,简陋古朴。亭联;“ 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的上联出自元末戏曲家高明的《琵琶记》,下联“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侣” 出自元代另一位戏曲家王实甫的《西厢记》。

月老亭旁植有数十株桂树,花开时节,香飘满园,故称“桂林天香”,为当年虞循真所造“青祁八景”之一。

月老亭

千步长廊;位于蠡园东部,临湖而建,始建于1927年,长289米,是老蠡园与渔庄在1952年连接的建筑物。

千步长廊

长廊依墙枕水而筑,此廊不仅是观景的佳处,也是文化的长廊。“千步长廊”的墙面上用瓦片叠成图案各异的花窗,在长廊的东头,还镶嵌着名人碑刻38方,有苏东坡的《洞庭春色赋》等18方,宋代书法家米芾的书法10方以及明代王阳明等名家的作品;虽然是按拓片翻刻的,但也有相当的欣赏价值。

“千步长廊”的一根根廊柱,就好像组成了一个个画框

“千步长廊”的一根根廊柱,就好像组成了一个个画框,剪裁蠡湖景色,移步换景,使得长廊成为了一幅“山光照槛水绕廊”的长轴画卷。

其中一边:依墙而筑,呈半封闭式。墙上遍开镂空花窗,用一色中国小青瓦砌成,89个(现存80个)花窗图案各异,富有我国民族建筑工艺特色,十分精美。其中有“饮绿”、“雪浪”、“澄波”、“织雨”、“伫月”等砖刻题额16方; 游人透过花窗,可见亭台、楼阁、山水、桥廊、尽得窗窗景异之妙。

百步碑廊

百步长廊花窗

墙上遍开漏空花窗,用一色中国小青瓦砌成,89个(现存80个)

漏空花窗中观春秋阁

另一边:临水敞开,设置朱栏坐槛,水光潋滟,有“山光照槛水绕廊”的意境。长廊内,有两座跨水廊桥,立月洞门8处,高低起伏,显得深邃多变。

千步长廊

游人透过花窗,可见亭台、楼阁、山水、桥廊、尽得窗窗景异之妙;另一侧临水敞开设置朱栏坐槛,水光潋滟,有“山光照槛水绕廊”的意境。

月洞门,临池置美人靠,以供游人凭栏小憩观鱼,有“山光照槛水绕廊”的意境。

在这条长廊中,有两座跨水廊桥,又在转角处设七个月洞门,每个门洞上都有恰当的题额,使长廊高低起伏,曲折多姿,层次丰富,又平添了诗情画意。

涵洞平桥

澄波

青末

特别是在长廊尽头,以栈桥伸入湖中,那“晴红烟绿水榭”和侧面的“凝春塔”,更是点醒了一湖春水,勾勒出蠡湖边最美的轮廓线。

在长廊东端,通过延伸入蠡湖50米长的涵洞平桥,有建于1935年的亭式水榭,题额“晴红烟绿”。水榭呈长方形,飞檐翘角,顶铺金色琉璃,游人可凭栏观赏蠡湖全景。

建于1935年的亭式水榭,题额“晴红烟绿”。

九十年代,原蠡园园主王亢元出资修榭,照壁间置“西施醉舞、湖上泛舟”的紫陶壁画。水榭东隔水处,有小巧玲珑的“凝春塔”。

小巧玲珑的“凝春塔”

小塔五层八角,红砖青瓦。水榭映塔,成为蠡园的标志佳景。

长廊尽处,设六角月洞门,通蠡园老区一角。一泓清碧的池水,四周广植梧桐、冬青、香樟。对面西式小洋房,沿岸有荷叶亭、翠荫小亭、贴水小桥,曲曲弯弯通向东部区。

跨水廊桥与春秋阁相连

春秋阁;是整个蠡园最主要的景点。春秋阁坐西朝东,它得名于春秋战国时期范蠡西施的故事。建于1978年,面阔三间,高三层,重檐歇山顶,中间一层建有开放式环廊。底层檐下悬有国画大师刘海粟题写的匾额“春秋阁”,两旁一联:落花流水千古梦境;浓妆淡抹绝色佳人。底层有铜像:范蠡凝神观湖山,西施提篮去浣纱。中层上层设茶座。登高一览,茫茫湖水,澹澹云山;绿景婆娑,亭榭隐现,满目锦绣。

春秋阁

春秋阁门头

春秋阁底层堂内正中奉祀范蠡青铜坐像

底层堂内正中奉祀范蠡青铜坐像,上悬“儒商鼻祖”匾额,两侧是一副篆书对联:“兴邦济世千秋商圣出三户;纬地经天八斗奇才泛五湖”。在这里,范蠡已经不再是叱咤风云帮助越王勾践复国报仇的政治家,而是“三成巨富,三散家财”的义贾侠商。

二楼正壁是一幅《范蠡泛舟图》

二楼正壁是一幅《范蠡泛舟图》,范蠡和西施在船头似乎正在说着什么,惬意非常。但两边的联语“生意兴隆福星照;财源广进好运来”实在是俗不可耐,大煞风景,而且也与画作的意境不相合。

大型漆画,以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范蠡和西施的传奇故事

大型漆画,以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范蠡和西施的传奇故事

两面山墙上各有一副大型漆画,以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范蠡和西施的传奇故事。

稽曾筠所赋并题的一首七律

顶楼正壁上是两件颇有来历的书法作品,中间一幅是稽曾筠所赋并题的一首七律:“白云深处几株红,点染秋容见化工。但觉林盛花事,不知青女斗春风。溪山有色迟归鹰,桃李无言让晚枫。落向仙源流出去,定教错认引渔翁。”

稽曾筠是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善治水,有政声。两边的一副对联“衔其山川拾其香草;烝以灵芝润以醴泉”则是出自大名鼎鼎的刘墉之手。这两件书法作品虽然不是原配,但风格相似的书风和一致的装裱让它们显得珠联璧合、宛若天成。

层波叠影;即蠡园东部新区,建成于1982年,面积为3公顷,水面占1.1公顷。

蠡园“层波叠影”俯瞰

位于春秋阁北侧,一座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厅堂,称“红蓼榭”,檐下悬左手书法家费新我题写的“层波叠影”匾额,门前抱柱上有两副对联,其一:“百尺爱长廊风景宛如游北海;四时饶胜概烟波不再忆西湖”,撰题者是民国年间无锡知名教育家蒋士松。其二:“一舸来时正春水犹香好山未老;百花深处有明月作画微风动裾”,撰题者孙揆均为光绪二十年(1894年)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军机章京,工诗善书。现在该厅堂已经辟为茶室。

“红蓼榭”,檐下悬左手书法家费新我题写的“层波叠影”匾额

层波叠影 左手书法家费新我题写的“层波叠影”匾额

假山群在蠡园入口和“层波叠影”之间。一大片湖石堆叠而成的奇峰,嶙峋多姿,气势不凡。一条石径,盘旋曲折,忽高忽低,忽宽忽狭,忽明忽暗。置身其间,闻声不见人,可望不可即,如入迷宫。就像郭沫若诗中最后所说的那样:“欲识蠡园趣,崖头问少年。”

假山的造型,都以“云”字为题,有“云窝”、“云脚”、“穿云”、“朵云”、“盘云”、“归云”、“留云”等。高12米的归云峰为假山群峰之巅。

高12米的归云峰为假山群峰之巅。

这组假山群内,还配以小亭、曲桥、石笋,周围种植各种名贵花木,青松翠竹,大有会稽兰亭风光。所以在假山群旁立有一石碑,上刻《兰亭集序》中的佳句:“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矶上立西施浣纱像,西施映入水中,亭亭玉立、阿娜多姿。

矶上立西施浣纱像,西施映入水中,亭亭玉立、阿娜多姿。

1930年.当时的鱼庄主人邀请浙江叠石名家蒋家元,花了六七年的时间,从太湖沿岸采购回来大量的太湖石,精心堆叠而成。

整个假山群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穿行其中,犹如进入迷宫一般。

太湖石假山

假山耸翠

蠡园的假山,跟苏州著名的假山园林“狮子林”的造园不分伯仲。其所用的原料“太湖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因盛产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这种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的石头,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最能体现太湖石的四个特点:皱、漏、瘦、透。

假山的造型,都以“云”字为题

“云窝”

假山群中最大的建筑是“莲坊”。它建于1930年。坊是园林湖泊中建造的一种船形建筑,主要供人在游览时驻足停留,观赏水景。江南园林造园多以水为中心,蠡园又建在太湖边,因此陈梅芳在假山群中造了这座莲坊,其一侧与湖岸相连,其他三面临水,前舱装有落地长窗,中舱有矮墙花窗,尾舱隔粉墙栏杆和进出船舱的小门,呈靠泊之态。使游人不在水中划船,却如同置身舟中的感觉,充分体现了造园者的用意。

舫口有联:“锦缆常系衿香薄;舡窗暂启雨声稀”。

假山群中最大的建筑是“莲坊”

“莲坊”船头

莲坊

在假山和水池形成的山涯水际,鱼矶和长廊中间建有同假山连成一气的“邀鱼轩”,轩前接出贴水平台,邀来游鱼嬉戏。轩后壁开月洞,过此即为归云峰大假山,和四方亭已相距很近,可览东部全景。

“邀鱼轩

该轩穿粉墙而建,两面均筑有临水月台。从墙的两侧看,邀鱼轩分则为两个半亭,合则为一个整轩,分和自然,构思巧妙。

该轩青瓦歇山顶,红柱白粉墙,显得很雅致,轩中悬有著名国画大师朱屺瞻题书“邀鱼轩”匾额。在蠡园内已经看到好几处与鱼有关的景观,足见无锡人对范蠡在养鱼方面所作贡献的念念不忘。

邀鱼轩半亭

鱼矶;
出邀鱼轩门洞,归云峰假山北侧堆叠的湖石大假山,逶迤起伏地伸入山前的水池,吴越合璧,情趣盈然。假山的山脚在碧水清波中化成了涉水的汀步,似断还续地连着湖石小岛——鱼矶。

从邀鱼轩东出,可远远看见伫立在湖池中间小洲上的西施汉白玉雕像。西施是中国四大美女中的“大姐大”,也是结局最为完美的一个。

从邀鱼轩东出,可远远看见伫立在湖池中间小洲上的西施汉白玉雕像。

伫立在湖池中间鱼矶上的西施汉白玉雕像 假山耸翠,西施映月。

西施映入水中,亭亭玉立、阿娜多姿。

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说西施在吴国灭亡后,被越人沉于江中。也就是说,在吴越两国眼中,西施都是红颜祸水。我们今天姑且还是把前一种结局作为西施的归宿比较好,因为美好的东西毕竟可以给后来的人们带来愉悦。

西施是中国四大美女中的“大姐大” 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相传,西施每到八月十五这天,均来此地观赏水中映月,以解思乡之愁,故名“西施映月”。

映月桥

西施雕像对面的湖堤上有一座石砌单拱石桥,半圆形桥拱倒映在水中,恰似一轮满月,该桥因此得名“映月桥”,同时呼应“西施映月”之景。

西施映月之景

春秋阁西为方池,池中筑堤,堤上架桥,名映月桥,它的得名,是因为桥拱做得比较高,呈半圆形,这样倒映在水池中,就像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圆又美丽。

映月桥北行,可见一座名为“柳荫亭”的圆形攒尖顶小亭。该亭最大的特点,是在其圆顶上嵌满了紫陶碎片。据说,这些紫陶碎片在阳光下会熠熠闪光。

“柳荫亭”的圆形攒尖顶小亭

圆顶上嵌满了紫陶碎片。据说,这些紫陶碎片在阳光下会熠熠闪光

沉鱼榭和柳荫亭位于西施映月的东部,“沉鱼榭”之沉鱼应是取“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西施沉鱼之容。

沉鱼榭

四方亭位于假山边上,挂匾“亖方亭”。亭前悬一对联:上联“为有曲阑探看水”,下联“竟无粉壁怕遮山”。此联自无锡举人侯石琴的“长倚玉阑贪看水,不按四壁恐遮山”点化而来

四方亭

水淼亭;春秋阁北为小溪,上架拱桥,桥上建亭,亭三楹,卷棚式,因与蠡湖的浩淼烟波有关,故名水淼亭,俗名桥亭。亭中有漏窗观景。

水淼亭 在层波叠影东边。

蠡园历史虽然不长,鲜有真正的古迹,但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其以水景见长的风格逐渐形成,在江南诸多名园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而蠡园中很多处关于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因素景点,更给蠡园增色不少。

特别是修建在蠡湖中3万多平方米的“西施庄”,它把两千多年前的动人传说与眼前的美丽蠡园有机串联融合,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有故事的景区,让人觅古赏今,流连忘返。

蠡湖 “西施庄”

春秋时期,帮助越王勾践复国的范蠡,在七月初七这一天,携西施泛舟归隐于五里湖西施庄,因而在美妙的湖光山色间,流传下了一段千古佳事。

范蠡助勾践灭了吴国,无锡是夫差父亲阖閭的都城,吴国人有亡国之痛,所以无锡有一个“骂蠡港”桥,后改为“马蠡港”。

范蠡携西施钟情五里湖,又教当地人养鱼捕鱼,发家致富,无锡人不但不恨范蠡,对他赞颂有加,尤其对舍身报国的美女西施,津津乐道于美丽的传说。

西施浣纱图

西施庄是蠡湖中的岛屿,西施廊前面的码头停靠着若干驶往西施庄的游船。

西施庄由三个呈“品”字形的小岛组成,用廊道、栈桥相通,与湖滨饭店珍宝舫隔湖相望,南临威尼斯花园,东倚蠡湖大桥。

西施庄是西施和范蠡幽秘隐居之处, 该岛以范蠡、西施隐居的历史记载为依据,其楼台轩榭和建筑均依此而建。岛上的主要建筑物有船舫、陶朱公馆、展示表演厅、绣楼、夷光茶楼、三祖堂、游船码头等。岛上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再现范蠡西施泛舟蠡湖的浪漫爱情故事和范蠡西施教当地人养鱼、种竹、制陶、经商等民间传说。

西施庄,一个2400多年历史传说的庄园,一则流传千年的动人爱情传说,一代美女生活历程的缩影,西施庄凭借着其独特的人文景观,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在这里游客们可跟着“美人”的生活节拍,做一次“美的历程”。

西施庄导览图

西施庄处于风景迷人的蠡湖,踏入西施庄,不禁会为这与众不同的体验美女文化的景观所吸引。

西施庄以它独具体验的特色,包孕吴越的文化内涵,调动起您的所有感观,做一次关于“美”的亲身体验。

唤鱼台召唤西施

登岸,迎面就是西施像,沉鱼落雁 似女主人般守候了千年。

登上西施庄岛之后,沿着幽静的石板小路就可以到达西施园。

西施庄一角

登上西施庄岛之后,沿着幽静的石板小路就可以到达西施园。

西施园门头

登上西施庄小岛,时光穿越,仿佛回到2000多年前的时代。进入西施园,是绣房、书斋、方厅,在这里你可以推动纺车织纱、洗把脸、照下铜镜,阅读一下西施的碑刻,亲身体验西施“美”的生活。

转入春秋古戏台,《浣纱女》的演出再现西施浣纱的身影,使游客身临其境;戏台前的荷花池里,乌篷船与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灯相映成辉;除此之外,还有望越亭抒发思乡情怀;唤鱼台召唤“西施”;陶朱公馆的渔夫轩、商圣堂、三祖堂、会客厅;夷光茶社的美人泉飘香、水樨轩的蠡湖风光……

西施庄虽然建成只有10年时间,但她却流传着2400多年的美丽传说,丰富的吴韵文化内涵,独特的人文景观,极富人文历史价值。

西施园入口

西施园是西施庄主要景点之一,园子类似四合院的结构,但面积不大。

东边的“绣楼”是西施园最主要的建筑,绣楼上下两层的结构,主要展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锡锡绣的历史和图片,包括锡绣的起源、发展和锡绣大师的人物介绍,还展出了锡绣所涉及到的各种工具和材料。

“绣楼”

“绣楼”上的展厅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锡锡绣的历史和图片,

西施庄之陶公馆;

“陶宝桥”

从西施园出来,走过“陶宝桥”,就来到了西施庄另外一个主要景点“陶公馆”,又叫“陶朱公馆”。

“陶朱公馆”

这里是集中介绍范蠡在五里湖生活的场所,包括:渔夫轩、商圣堂等场景展室。

渔夫轩;有范蠡的大型壁画,有渔网和木船等捕鱼工具的实物展出。

渔夫轩

捕鱼工具的实物展出

范蠡在蠡湖教民养鱼的经验,著作了中国第一部养鱼宝典《养鱼经》,范蠡的智慧和创造,带动一方水土的致富,渔民由衷的称他为“鱼父”,以后的岁月里,梁溪河畔,蠡湖四周,鱼池成片,养殖业发达,无锡成为亚太地区淡水养殖的中心。

陶公馆内陶祖厅;

陶公馆内陶祖厅

西施庄

商圣堂

商圣堂则介绍了范蠡发明的算盘和计量秤,以及许多经商理念。范蠡弃政从商,诚信为本,公平买卖,取财有道,不久就成为千金富翁,致富后又回报乡亲,成为受人爱戴的大商人。

商圣堂的大算盘

大算盘

展览杆秤

他的商业理念对无锡本地影响深远,一些实业家以范蠡为楷模,运筹帷幄,成就卓著,也才有了无锡工商名城的美誉。

说起范蠡发明的“秤”还有一段故事。相传范蠡在经商过程中,发现人们买东西都是用眼估堆,很难做到公平交易,便产生一种用测量货物重量工具的想法,经过思考和实验便有了今天我们使用的秤的雏形,当时称为细木平衡的方法,以南六斗星和北七斗星做标记。通过计量秤的发明,范蠡告诉经商的人们“经商者若欺人一两,则会失去福气和幸福;欺人二两,则后人永远得不到俸禄;欺人三两,则会折损阳寿”,就这样,范蠡发明的秤计量工具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直到今天。

春秋戏台;游客在游览了西施园和陶公馆之后,可以坐在一池碧水的环廊里,一边品茶,一边观看《浣纱女》的演出。

春秋戏台

西施庄的春秋戏台,位于西施园北面,陶公馆的东面,并通过风雨廊与西施园和陶公馆相连。

春秋戏台演出

西施出生在浣纱江畔的苎萝村,相传其母在河边洗衣被珍珠所射而生西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出使吴国之前,西施常到林木葱笼的湖畔浣纱,据说西施浣纱时,连溪里的鱼都盯着她发呆,直到沉入河底。湖畔西施浣纱的笑声将正在寻找美人的范蠡吸引而来 ,当他看到浣纱的西施,惊艳不已,随后将西施带回都城,造就了一个传奇。

戏台演出剧照

《浣纱女》真实生动的再现了西施浣纱的美妙身影,使游客身临其境,戏台前的荷花池里,乌篷船与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灯相映成辉,蠡湖中的小岛西施庄也成为白天看景,晚上看光的好地方。

戏台前的荷花池

坐在一池碧水的环廊里,一边品茶,一边观看《浣纱女》的演出。

西施庄一角

荷神榭

西施庄观鱼台

西施庄一角

睦亲亭

西施庄浪琴舫

西施庄浪琴舫简介

西施庄浪琴舫

西施庄 崇殖轩

蠡园六角亭的游船码头。

蠡园游船

游船

在年轻导游的引领下,我们浏览了蠡园的大部分景点, 浏览完毕,我们又到了游船码头,登上了仿古游船泛舟蠡湖。

上船坐定,先前淅淅沥沥的雨滴也变大了,噼里啪啦的雨点打的游船顶上啪啪啪直响。烟雨弥漫,细雨成网,水色一天,青山朦胧。

缤纷的细雨,让我们体会了一把“蠡湖烟雨”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的意境。

我们游人一边远眺山水一色的蠡湖风光,一边聆听年轻导游小姐关于蠡湖以及鼋头渚的传说。

蠡湖位于无锡西南郊,距市中心大约10公里,是太湖伸入无锡的内湖,早先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0.3——1.8公里,水域面积8.6平方公里,东南经十里长广溪联通太湖。

蠡湖原名五里湖,又名漆湖或小五湖,后因湖面形状如一只葫芦瓢,所以也叫蠡湖(蠡字本意为葫芦瓢的意思)。

而还有一种传说是来自范蠡与西施的故事:相传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越在夫椒一战,越王勾践战败被俘。越国大夫范蠡出谋划策,勾践忍辱负重,采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决策,并在诸暨苎罗山若耶溪觅得绝色美人西施,授以辱身报国的使命,进献吴王夫差,使吴王夫差沉湎于酒色,对越国失去戒备,并利用反间计杀掉了忠诚伍子胥。吴国被灭,范蠡功居首位。但是勾践猜疑心重,况且只能共患难,不可共安乐。所以范蠡功成身退,偕西施泛舟于太湖,遨游七十二峰。后进入五里湖,发现了那里湖光山色秀丽美景,逐渐流连忘返,终日泛舟湖上。此后,民间就把五里湖改为蠡湖。

鼋头渚;鼋头渚是太湖北部的一处半岛,形似浮鼋翘首而得名。这里三面环水,既有山长水阔、帆影点点的自然美景,又有小桥流水的山乡田园风光,是太湖山水的大美之处。太湖仙岛是鼋头渚必游之处,岛上有道教仙宫和道、佛两教石窟塑像。登临半岛上的鹿顶山可环顾湖滨翠色,天气晴好时能看到湖面上的翩翩舟影,感受到太湖的浩淼之美。每年春季樱花齐放是这里的一大奇观,更有热闹的樱花节。

鼋头渚还有诸多古迹和旧时的名流显贵所建的私家园林,比如包含了“太湖佳绝处”门楼和长春桥的横云山庄、无锡古老的寺院广福寺等。而细细品味随处可见的历代名人雅士游踪、石刻、书画等遗存,也是游鼋头渚的一大乐趣。另外,若有时间还可去万浪桥看看,这里是观赏太湖落日的好地方。

鼋头渚的充山大门(正大门,景区东南部)可进可出,犊山大门(景区北部)只出不进,整个景区主要由鼋头渚半岛、太湖仙岛、中犊山组成。

鼋头渚景区远眺

临湖的峭壁上有四个苍劲的大字“包孕吴越”

远望鼋头渚,临湖的峭壁上有四个苍劲的大字“包孕吴越”,字体挺拔,气势宏伟,为清代无锡金匮知县廖纶所题,成为了鼋头渚有名景观。

湖上泛舟大约不到一个小时,春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停了,下得舟来出了蠡园又上大巴,奔向下一个旅游景点。

蠡园景区出口处

下一站是参观无锡紫砂陶艺馆兼购物。

导游带我们去的地方是无锡陶德堂鼎兴紫砂陶艺馆。进去以后,首先听了那里的师傅介绍了紫砂壶的来龙去脉,以及一些紫砂壶的制作工艺。

据介绍紫砂陶艺始于宋代中期(960年——1270年),而紫砂壶的大量出现则始于明代武宗正德年间,除紫砂壶以外,还有一些盆、瓶、文具、雕塑等。

紫砂属于无釉陶瓷,质地细腻,含铁量高,可塑性好,烧成温度比一般陶瓷高,胎体物理性能与其他陶瓷也有所不同,具有较好的适透气性、且冷热骤变不易炸裂,用其制作的茶壶泡茶,可以使茶的醇香达到最佳的发挥。而且它不夺茶香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香,日久使用空壶里注入开水也有茶香味道。

图片是当时购买紫砂壶售后单

随后我们一行人参观了那里的一些紫砂壶的制作流程工艺,最后我们根据个人爱好挑选了一些自己喜欢的样式。那时候紫砂壶价格还不是太贵,我挑选了三套,一套80元,优惠价三套付了200元。

当天夜宿无锡,仍然是二星级酒店。

(备注附录)范蠡;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

范蠡

范蠡早年与宛令文种一同赴越国,为大夫。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勾践即位,即位后,由范蠡主持军事,与主持政务的文种携手振兴越国。辅佐勾践卧薪尝胆,图强雪耻。经过10余年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

勾践十五年,范蠡建议勾践发兵伐吴,袭破吴都(今江苏苏州),杀吴太子。勾践二十四年,越军在围吴都三年后破城,夫差自杀。越国终于吞并吴国。勾践称霸后,范蠡深知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决计激流勇退,就辞官归隐至齐国。他善于经营,竟然资产至千万。齐人尊他为贤人,请他为齐相。任齐相不久,范蠡又弃官散财,移居定陶,在定陶经商又积财千万,成了大富翁,号陶朱公。

范蠡不是吴国人,但他在无锡却留下不少传说。相传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范蠡与西施隐居于此,泛舟五里湖上,故名蠡湖。蠡园因地处蠡湖之滨而得名。在无锡还有许多地名与范蠡有关,如蠡河、蠡桥、蠡园、骂蠡港桥等。在太湖边上的老百姓口头中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两句民谣:“种竹养鱼千倍利,感谢西施和范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无锡   吴王   勾践   西施   太湖   戏台   假山   公馆   长廊   春秋   华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