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这个古村落,以花为名,景色秀丽,还有千年“二杜墓”

在洛阳,有这样一个古村落,以花为名,景色秀丽;历史悠久,古迹众多。

有人用“村在林中,房在绿中,人在画中”形容她,赞美她,她就是花庄。

01 美丽乡村 与花有关

花庄村距宜阳县城 10 余公里,隶属宜阳县柳泉镇。

据村民介绍,花庄村有 600 多年的历史,明朝时,山西洪洞的李姓、胡姓、张姓等姓氏人家迁到这里,慢慢发展到今天。

花庄之名颇有来历。相传,明朝洪武年间,一位知县下乡体察民情,来到花庄村,看到一位儒士的庄园里,种植有大量奇花异草,花开惊艳,香气馥郁,于是,就称这里为万花庄,后来,慢慢变成了花庄村。明代时“三十里一驿,十里一铺”,当时在花庄还设有花庄铺,负责传递政府公文信件。

近年来,花庄村按照“四美标准”开展整治,打造“党建+廉政+红色+民俗+休闲”为一体的特色市级示范村。曾经的古村落,变成了美丽新农村。

亭台、景观、广场、步道、墙绘、美丽庭院……一条条乡村道路整洁干净,一栋栋新民居鳞次栉比,一座座广场风景优美,广场上晒暖聊天的老人、玩闹的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走在花庄村,一幅优美、清新、幸福的新农村画面呈现在眼前。

02 三个广场 各有特点

花庄村依托地理、历史、生态等优势,打造了抗美援朝红色文化广场、党建文化广场和二杜廉政文化广场。其中,抗美援朝红色文化广场尤其引人注目。

抗美援朝红色文化广场占地 800 平方米,青砖铺地,广植花草树木,四季常青,凸显庄严肃穆的格调。广场上矗立着花庄村参加抗美援朝的五位英雄塑像,塑像围栏上还有村里两位地下党员的英勇事迹,还有本村参军保家卫国人员的名录。

塑像南是花庄村村民在 1967 年为这些英雄立的纪念碑,上面刻着烈士生平和战斗事迹。广场对面的墙壁上绘着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的场面。英雄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花庄人。

花庄村东,有一座“二杜墓”,是三国魏晋时期杜畿、杜恕之墓。

杜畿、杜恕出身于“京兆杜氏”,是汉魏时期德才兼备官员的代表。尤其是杜畿,以孝闻名于世,史书记载“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杜畿命运坎坷,早年丧母,继母又对他不好,但他仍尽心奉养,留下了一段佳话。公元 224 年,杜畿负责为朝廷监造御楼船,结果在孟津下水试船时突遇风浪,楼船倾覆,他不幸罹难,时年62岁。

对于杜畿之死,魏文帝曹丕十分悲伤。他流泪道:“故尚书仆射杜畿,于孟津试船,遂至覆没,忠之至也。朕甚愍(mǐn)焉。”

这几年,花庄村重塑二杜塑像,建造500平方米二杜廉政文化广场,充分挖掘二杜文化,弘扬孝道廉政文化。

03 展览园里 慰藉乡愁

说起老物件,上了年龄的人都不陌生。

老物件承载的历史和乡愁记忆,让现代人越来越发现它的价值所在,伴随着乡村振兴步伐不断加快,一些老物件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成为乡村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让游客感受到曾经的那份乡愁。

花庄村依托村里闲置的学校空院,建成了一座民俗农耕文化展览园,园内陈列着来自柳泉镇29个行政村几百件传统农耕工具和民间民俗用品。

纺车、马灯、架子车,瓦罐、簸箕、石碾盘……一件件布满岁月痕迹的老物件,见证了前人生活的艰辛与时代的变迁,将它们集中展出,正是为了保护老物件及延续人们对乡村文化的记忆。

老物件是搭起过去与现在之间的一座记忆桥梁,唤醒了现代人的乡愁。这些东西现在被机械化所代替,不由得会感慨生活越来越好了,也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孟津   明朝   楼船   洛阳   乡愁   塑像   物件   秀丽   民俗   景色   乡村   千年   红色   广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