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探访费县上冶镇玉泉观


玉泉书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用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观书有感》诗句,形容费县上冶镇玉泉观的泉水,感觉再恰当不过了。

南宋理学朱熹(资料图片)

工作之余,顺道探访费县上冶镇紫荆河东侧的玉泉观。

玉泉观位于费县城北约15公里处,上冶镇的东岭西侧,汶泗公路南侧,紫荆河东岸,依岭傍水,清幽雅然。过去不少文人骚客,在此题字赋诗,属文记胜。

玉泉观地图方位,东西为汶泗公路,中为紫荆河

走近泉水,清流自地下石隙中缓缓涌出,可能是因为近期雨水稀少,泉水水量不大,泉水出水处,清澈见底,呈墨绿色,一群锦鲤悠闲地游动着,这便是著名的玉泉。

泉水出水,水流平缓


锦鲤泉水群游

此泉历史悠久,到明代才定名“玉泉”,为国内共有三处仅存的名曰玉泉的道观,另外两处道观是甘肃天水玉泉观和江苏无锡玉泉观,费县玉泉观规模最小。

甘肃天水玉泉观(资料图片)

江苏无锡惠泉山玉泉观(资料图片)

据说玉泉为全县29处名泉之冠;也列沂蒙山区八大名胜之一。

如今,已看不到史书记载的“泉水如沸水翻滚,喷雪溅玉;汽泡由水底吐露,晶似珍珠,久旱不涸”的景象了。据当地村民介绍,若没有道观上面的水厂从地下取水,泉水应当喷出水面,如济南趵突泉一样壮观。

据《费邑古迹考》记载:“观外古柏两行,大合数抱。南即玉泉,深丈许,流如碧玉,淙淙有声。”

又据《费县志》记载:“泉自石罅涌出,深七、八尺许,清澈见底,荇藻交横,流如碧玉,西入紫荆河。”

据考证,此泉成因是由于北部蒙山下有岩石溶洞,地下储水丰富,水顺势南流,被地下岩石阻挡,在强压下沿石隙喷薄而出,形成涌泉。

蒙山山脉,山脉以东称“天蒙”

玉泉水质甘甜,煮绿豆做饭,汤纯味美,水沸即烂,省时节柴,脍菜特鲜。经化验亦是酿造啤酒的良好水源。泉水冬暖夏凉,严冬高于10度,盛夏不超过17度,近乎恒温。故三九隆冬,热气蒸腾,洗衣淘菜,不觉手冷;中伏炎夏,水寒气爽,手脚浸入,顿觉清凉。

玉泉周围石栏环绕,石桥玲珑,翠柳葱葱。

石栏环绕,石桥玲珑

据说池南有一弯曲古松,斜压泉顶,笼罩水面,巧构佳景,明丽秀雅,充满画意诗情。今已不复存在。

泉南有观音殿,坐南朝北(下图右侧),泉东有龙王殿,坐东向西(下图中间),泉北为枕流亭,坐北向南(下图左侧)。两殿一亭,环绕泉边,成“品”字形,分布匀称。

左为枕流亭,右这观音殿,中为龙王殿

枕流亭是最古老的建筑,因在泉水来之处,如枕泉之上,故而得名。最早为明朝礼部主事周京所建,后为清朝费县上冶东岭村明经(即贡生)任毓秀重修。亭呈四角,木椽飞檐,顶为一圆木柱,木椽四展。

枕流亭

四壁内衬土坯,外砌青砖,虽里生外熟,却大方美观。亭内北壁镶有石碑3块,中为清朝高密举人翟云升(字文泉)书写的“枕流亭”3个大字,笔工苍劲,传说每字花银30两。

清高密举人翟云升题“枕流亭”,笔工苍劲

东为清道光十一年,高密人王火延书写的《重修枕流亭》和《题玉泉观》五言诗两首,笔如龙飞凤舞,飘洒自然;西为清贡生任毓秀书写的七言古风《浚玉泉并重修枕流亭歌》。

枕流亭内景

亭前立石碑一块,正面石刻为明朝东阿于文定公(于慎行)书写的“枕流”两个大字。石碑一侧刻有“饮之寿长”,背面刻有当地清政府所发保护玉泉之文。

明东阿于文定公于慎行题“枕流”两个大字(资料图片)


明东阿于文定公于慎行题“枕流”两个大字

据史料记载,玉泉北百步,原建有玉泉书院。据记载,院前东西百米石墙之上排列着3座大门,坐北面南。中门之上悬有石刻“玉泉书院”4字。院内顺坡依次建有学堂、玉皇殿、文昌阁、魁星楼及三宫殿(天官、地官、水官,即尧舜禹)、五子殿(《三字经》著有:“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即荀卿、杨朱、王通、老子和庄周)等庙宇。楼阁殿堂,依岭向阳,层次多彩,绚丽堂皇。

如今,国道汶泗公路将玉泉观和书院旧址一分为二,这些建筑也都不复存在了。

当时,在枕流亭与玉泉书院之间的空地上,碑碣林立,树木葱茏,有古柏两行,计22株。粗有过抱,参天蔽日,掩荫含翠,郁郁苍苍。乃明清游览之胜地,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在此流连题咏。

文人墨客在此流连题咏

据清《县志》记载:明朝周京著有《玉泉枕流亭记》和《题玉泉》五言律诗两首,清朝兰山人孟润堂有《游玉泉记》等等。

玉泉书院前东侧数十米处,原筑有戏台,农历正月十六为玉泉观庙会。逢会之日,数十里内,男女皆至,少长云集,赶会游景,赏文观戏。

据传这天用玉泉水洗脸,可全年不生眼疾,用其煮水饺分外好吃。因而提壶挑罐取玉泉水者,不计其数,人流如织,泉边若市。

百姓提壶挑罐取玉泉水者,不计其数(资料图片)

现院内多年前栽植的侧柏已长成林,只是侧柏生长缓慢,但已绿树成荫。

院内栽植侧柏已绿树成荫


院内栽植侧柏已绿树成荫

解放后,人民政府曾于1954年进行过一次调查,插标立证,并建立了保护玉泉的群众组织。

为了开发利用玉泉长流水源,1956年,当地群众从玉泉向东南修起水渠,引玉泉水灌溉农田,为民造福。现玉泉观正门即为以当年所修引水渠改建而成。

玉泉观正门为以五十年代修建灌溉引水渠改建而成

费县水产部门利用玉泉水冬不结冰,近于恒温的天然条件,引进“罗非鱼”进行繁殖和饲养,获得成功。因泉水清洌 ,水池内曾养殖过虹鳟鱼,也曾开过饭店,对玉泉观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据说饭店效益不好,很快倒闭了。

早时玉泉观全景(资料图片)


早时玉泉观全景(资料图片)

1979年,费县人民政府把“玉泉观”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临沂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费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沂市第三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前后,上冶镇党委政府积极筹措筹资金,对玉泉观进行了较大规模和修葺,对池内进行了清淤整治,建成石桥栏杆以及长廊。

玉泉观石桥,栏杆


玉泉观长廊

按书院当时规制,在院内北墙镶石碑刻制有历代文人诗句。

院内北墙刻有历代文人题诗

院内北墙刻有历代文人诗句

南边以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灌溉引水渠改造成玉泉书院正门,门前已建成文化广场和文化长廊。如今已是道观与书院两者合一了。

正门为以五十年代修建灌溉引水渠改建而成

当此,时任上冶镇党委书记的于国宏所具长远眼光和对历史文化传承的高度责任感,堪称历史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功臣。

玉泉观正门广场和文化长廊

自紫荆河岸边拾级而上,迎面广场东侧为费县著名书法家王和俊题写的重修玉泉观记石刻墙。

费县著名书法家王和俊题写重修玉泉观记石刻


紫荆河省级湿地公园

如今,占地60亩的玉泉公园已经建成,与玉泉观、紫荆河构成了紫荆河省级湿地公园,使玉泉观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市民休闲游玩和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优美环境。

书法家陶洪君题写“玉泉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费县   玉泉   东阿   源头活水   侧柏   道观   如许   正门   紫荆   院内   泉水   书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