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回暖的压力有多大,未来刺激的力度就会有多强…

停止幻想,房地产是不可能被替代的,这一逻辑弄不明白,那么你对楼市的判断就都是错的。
房地产并没有拖累经济,也没有挤占其他行业的生存空间。
如果说是房地产拖累了经济,挤占了其他产业,这两年来民企地产都快被锤死了,我们的经济增速上去了吗?哪个行业又爆发了,一鲸落万物依旧不起,可能是水出了问题。

明明有那么多房子,很多人有改善需求,也出了那么多刺激政策,房地产为什么还那么低迷?

说到底还是基层的消费能力降级了,买房的需求自然就靠后了。
就业大环境不好,收入自己高不了,没有稳定的收放谁还敢买房。
整个经济大环境出了问题,天寒到处冷。
解決的办法就是开放、是发展、是务实。

如果说要用其他产业来替代房地产,首先就需要弄明白替代的是什么?是20%的GDP,40%的财政收入,20%的社融存量,60~70%的家庭资产。去年的卖地收入是8.7万亿,所有民企500强纳税额才1.37万亿。
这个窟隆谁来补?用新产业高科技来补吗?先不说这种以基本学科立足的产业转型要多少年才能夯实根基?另外全球技术互补互成的大背景下孤岛文明能走多远?即便是可以但离房地产的体量也相差甚远,即便是互联网这种当红经济,一年也就是1万多亿的收入。就算放眼全球,把头部的苹果、谷歌、亚马逊、脸书、抖音、阿里、腾讯、微软都算上,也不过是几千亿美元的市场,连服装的市场都是他们10倍的量级。
即便是有能改变世界的新产业出现,而建立在土地之上的房地产的自身价值也不会消失。

虽然当下房地产确实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用新的发展模式来解決,但房地产市场本身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无可撼动的刚需市场。近期防控20条、金融16条这些刺激政策相继出台了,是因为出口减速转负、消费依然不振,上半年基建拉动收效甚微,所以房地产这个百业之母做为经济的压舱石,这个时候的政策是需要调整一下了,从管控转化为鼓励,先把经济氛围哄起来,然后再调控。保房地产就是保就业,反过变就业反哺消费带动经济发展,从而推动投资消费的回暖。

明年还有地方债到期付息的高峰,所以房地产必须被鼓励。上半年各种房地产刺激政策也陆继出台了,但在大量利好的情况下,今年的房地产销售黄金期10月全线下跌,近8年来首次,所以此刻政策的底自然出现,万事皆周期,一旦明年投资消费回暖,投资者的钟摆就会从担心收入转向担心通胀。
此时的经济不振,货币乘数效应缩减,通胀并未显现。但是M2的增速还在10%以上,楼市的底层逻辑没有改变,结构性调整后繁荣依然会到来,但一定只属于北、上、深、广、杭等核心城市的高品质住房,其他很多地方会在每年几个点的微跌中锁住接盘者,用时间挤出泡沫。

刚需可以看看,不急可以等到明年3月,春节前很关键,所有资产都在周期的切换中寻找方向,这一轮的周期切换值得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经济   通胀   不振   民企   周期   力度   明年   压力   收入   未来   政策   房地产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