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千余名师生在合川建立了一所大学,为何12年后又搬走了?

上世纪70年代的合川,虽然只是四川的一个县,但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它也成为了三线建设工程的一个重点城市,这些工程总共包括有五大重点项目,也就是俗称的“2111”工程。

这其中的“2”就是指“两厂”(先后迁来合川清平、滩子的陵川、华川两个国防兵工厂),三个“1”分别指“一院”(迁入三汇坝的北京矿业学院),“一线”(合川县支援和参与修建襄渝铁路的工程战线),“一战”(合川县支援和参与的华蓥山煤田会战)。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当年迁入合川的北京矿业学院。

北京矿业学院,也就是今天的中国矿业大学。它的前身是1950年在天津建立的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1970年迁至华蓥山下的合川三汇坝镇的一片山坡上,并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

千余名师生也收拾好行囊,告别家人,来到了当时还非常闭塞的合川,开启了一段艰苦的创业之路。

合川三汇镇并不缺乏平坝,为何学校会舍近求远,到条件更为艰苦的山腰去建学校呢?

除了因为三线建设要考虑隐蔽和保密的因素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合川当时是农业大县,耕地资源非常宝贵,内迁的矿业学院不忍侵占大片的农田。二是当时的华蓥山有不少的煤炭资源,在山上办学更加有利于教学和科研。

如果你现在去参观合川的旧址,一定会被它所震撼。因为这片偌大的校园,居然没用过一块砖,全是大小不一的石头按照天然的形状一块一块垒出来的。

更震撼的是,创造这些杰作的不是建筑工人,而是那些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矿大教授与学生。包括每一块石块,基至200到400多斤的大小石梁,都是师生们通过天梯徒手搬扛上来,然后再一点点垒砌而成的,简直就是一座石头城。

在1970年至1982年期间,中国矿业大学在合川办学的12年间,学校培养出了3000多名国家栋梁。后来,随着三线建设的使命完成,中国矿业大学也迁回了北京。

如今,合川校址已经成为了当地宝贵的文物资源,而当地政府也正在思考如何盘活这片资源。

据今年9月的媒体报道显示,合川正在考虑将其打造为旅游景点民宿或者打造影视拍摄基地。同时做好“矿产”这篇文章,探索开发矿业研学基地或博物馆,做到融合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合川   华蓥   石头城   北京   中国   矿业   师生   年后   矿业大学   学校   学院   工程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