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又不傻,为何他就轻易相信了纸上谈兵的赵括?


公元前260年,赵军45万,秦60余万,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拉开了帷幕。

战役前期,廉颇打了几次小败仗后,率赵军坚守不出,秦军久攻不下。于是秦派间谍到赵国内散布谣言:“秦军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廉颇胆小,只能防守都不敢出战,迟早要被秦打败”。

赵孝成王听信谣言,换用喜欢纸上谈兵的赵括挂帅。而秦则秘密更换战国第一杀神白起,白起一生大小70余战无一败绩,他诱使赵括率军改变防守战略,主动出击进入了白起布置的包围圈,赵国四十余万大军苦战40多天,粮草断绝突围无望后投降,但仍被坑杀。

长平之战,加上秦军死亡的二十多万,总死亡超六十余万人,经此一战后,秦国加速了统一六国的进程。所以,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惨烈,影响最深远的大型战役。

长平之战,赵孝成王应承担用人不当的责任。

但长平之战后,赵国顶住秦军攻打都城邯郸的压力,联合楚国魏国大败秦军,期间魏王害怕秦国报复,命令魏军停止前进,就地驻扎观望,魏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就发生在这个时候。长平之战后过了几年,燕国认为赵年轻人死伤大半,已元气大伤,于是主动挑衅攻击赵国。赵孝成王重用大将廉颇和乐乘,打得燕国满地找牙,廉颇甚至包围了燕国都城,如果不是燕国跪地求饶重金求和,差点就被灭了国。由此可见,赵孝成王不仅不傻,甚至有些英明神武。但他为啥就轻易相信了秦国的谣言呢?

秦国执行反间计的人,到赵国散布谣言是这样说的:“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除了指名道姓说害怕赵括外,还重点强调了,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

赵奢,原本是赵国收税的一个小税务官,因平原君家没有依法纳税,赵奢杀了平原君家抗税的几个门人。平原君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弟弟,战国著名的四公子(平原君、孟尝君、信陵君、春申君)之一。平原君知道后非常生气,要杀了赵奢。赵奢对平原君说:“您是赵国的贵公子,您带头不遵守法令,赵就会衰弱;您奉公守法,上下一心,赵就会强盛,就没有国家敢来侵犯,您不是更能得到天下人的尊敬吗?”

平原君听后觉得赵奢有胆量,有胆有识,很佩服赵奢,不仅没有杀他,还把他推荐给了当时在位的赵惠文王。赵王任用赵奢掌管全国的税赋,因为赵奢有胆识有气魄,管理公平合理,赵国很快就国库充实,人民富足。赵奢也由此深得赵王信任。

过了几年,秦国的军队攻打韩国的阏与,赵惠文王问大将廉颇能不能去救?廉颇说路太远了,且路途狭窄,远途救援难以取胜。赵王问另一个大将乐乘,乐乘也和廉颇意见一致。

赵王很失望,问赵奢,赵奢说虽然路途遥远狭窄,但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赵王很高兴,派赵奢挂帅出征。

赵奢率领大军出城仅30里后,就命令停止前进,修筑了坚固的堡垒,下令有人敢进谏进攻者斩。一名军候侦察得知秦军另派一支军队攻打武安,进谏请求出兵相救,赵奢立即按军令斩了军候。秦军的奸细潜入赵营,赵奢故意好酒好菜款待他,造成赵军胆小,不敢救援阏与的假象。

秦军知道后大喜,不再作防备部署。秦军的奸细一走,赵奢立即命令大军卸下铁甲,两天一夜急行军赶到了阏与,并采纳下面军士的建议,抢占了北山头制高点。等秦军反应过来,赵奢指挥大军猛烈进攻,秦军大败,溃不成军地逃跑了。阏与之围得解,赵奢一战成名,率大军凯旋而归。回来后,赵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官阶与廉颇蔺相如相同。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对阏与之战的细节描述非常详细,赵奢带兵不仅勇敢,不畏秦国的虎狼之师,还非常善于使用计谋,出兵前就已运筹帷幄成竹在胸,还善于采纳下级好的建议,还熟知地理并善于利用。廉颇、乐乘等赵国名将都没有把握的阏与之战,赵奢一介文官,带领大军大胜而归。廉颇不服蔺相如仅仅靠耍嘴皮子而位列上卿,所以有回来的负荆请罪,将相和的故事。

但赵奢管理赵国税务时国富民足,统帅大军出征能一战成名。

所以,赵奢是赵国真正的文武全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长平之战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已近百年,兵精粮足国力强大,白起、王翦等名将率领的虎狼之师令六国胆寒。赵孝成王当然害怕廉颇长期坚守不战,赵被秦国耗死。

而此时,赵奢已经去世。但赵奢的神勇事迹,令赵国人难以忘怀。

所以,赵孝成王并不傻,只是太希望,在赵国粮草物质难以长期消耗的情况下,在廉颇坚守不战的情况下,赵括能像他父亲一样,用书本上学来的计谋打败秦军。

只是很可惜,赵括遇到了老谋深算的秦国第一杀神白起,和人数远超赵军的秦军主力,赵括虽然奋勇杀敌,终落得“纸上谈兵”的骂名。

长平之战又过了几年,赵孝成王去世,他的儿子继承王位,廉颇老了,也去了魏国。

但是,赵国还有另外一位赫赫有名的名将,他就是长期在北方抵御匈奴的名将李牧,李牧每天杀几头牛犒赏士兵,教他们骑马射箭,但匈奴来犯时,他命令士兵们坚守营城不准出战。

这样过了几年,匈奴都以为李牧胆小。这年,李牧故意放出牛羊和少量士兵洋败,诱使匈奴大军进犯,李牧布下奇兵左右夹击,一举击杀十几万匈奴兵。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大规模歼灭北方匈奴骑兵团的战役。

自此以后,匈奴人听到李牧的名字都害怕,十几年来再也不敢靠近赵国边界。

廉颇走后,李牧率领赵军抵抗秦军。在宜安之战中,李牧坚守不战,秦军攻击肥下,企图诱使李牧出击救援,李牧识破秦军计谋不为所动。过了一段时间,秦军误以为李牧胆怯而疏于防范,李牧趁机一举攻占留守的秦军大营,并在秦军回援的路上部署一支军队正面迎敌,主力则布置在两翼埋伏,秦军果然如李牧所料进入伏击圈,大败。

宜安之战后,李牧被封为武安君。后来,秦大将王翦攻打赵国,因为害怕名将李牧,用重金收买了赵王的宠臣郭开,郭开诬陷李牧谋反。赵王相信了郭开的鬼话,诱捕杀害了李牧。

李牧具有高超的大兵团作战指挥才能,屡次重创敌军,是当时六国里唯一能抵挡秦军的名将。李牧被害三个月后,王翦攻破赵国,赵王被俘,赵国灭亡。

所以后人说“李牧死,赵国亡”,赵王自毁长城的行为,令人扼腕叹息。

以上赵括、赵括的父亲赵奢、名将李牧的精彩故事,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列传中提到的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都是战功赫赫、威震诸侯的将领,被后人誉为“战国四大名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魏国   秦国   都城   纸上谈兵   匈奴   战后   名将   谣言   大军   平原   害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