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不但和多尔衮没有爱情,没有下嫁他,甚至他们之间还有仇恨

根据上篇文章我提到的“推顺治即位,只是多尔衮的无奈选择,跟孝庄的花边新闻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对多尔衮和孝庄的宫廷秘史和情恋逸闻有着更高的关注度……

传闻一:庄妃和多尔衮年貌相当,自幼一起玩耍并相恋。

从诞生到出嫁前,庄妃生活的地方是位于现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科尔沁左翼中旗,距离沈阳直线距离大约六百多里,而到当时后金都城辽阳则有七百多里。一些野史小说中说孝庄小时候经常与年龄相仿的十四阿哥多尔衮一起玩耍,有青梅竹马之谊,单从这个距离看也不大容易。

传闻二:“孝庄利用多尔衮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

(大家请看我上一篇文章,这件事情有非常详细的分析,心里就不重复说了)

传闻三:“太后下嫁"

其中最有力的“证据”是,福临确实曾于顺治五年(1648)加封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因而据此证明这位“皇父”娶了他的母亲孝庄,并据此确定出下嫁时间应在顺治五年至顺治六年间。

在此之前,因多尔衮主持定鼎中原居功至伟,早在顺治元年(1644)十月福临刚在北京登极之时,就在原有“摄政和硕睿亲王”的基础上,尊称为“叔父摄改王”,到顺治二年五月,又因汉族大臣赵开心上奏,为表示称多尔衮“叔父”是皇帝“专利”,所以在封号前应加一“皇”字,才能避免皇帝和臣民都称“叔父”的君臣混淆不清。实际上这也是出于讨好多尔衮用意,时年七岁的顺治帝也欣然照准,此后便称“皇叔父摄政王”。

这种形式的封号,古已有之,如周朝称姜尚(即姜子牙)为“尚父”、齐国称管仲为“仲父”;还有人们熟知的三国时刘备之子阿斗继位后称诸葛亮为“相父”等等,都是表示帝王对治国有超常贡献的年长重臣敬以“皇父”之称的尊崇,与其母同此人结婚毫不相干!

相类的例子在满族早期也有,努尔哈赤时期曾经传谕,少数几个并非皇子的异姓大臣和近侍,可以称他为“父汗”,当然这也只表示君臣间的亲密关系,与那些人的母亲无关。

许多人看到这封号中的“皇父”,便联想到“皇母”,实际上,这皇父只是臣子身份的“王”前面的一个尊号。孝庄如下嫁于他,就只能称“王妃”!

传闻四 :满、蒙古民族中存在的“收继婚”(或称“妻母推嫂”)旧俗

早在皇太极时期就已发布逾旨,严禁满成宗室贵族沿用这种旧俗,何况大清刚刚入关尚立足未稳,汉族人反抗此伏彼起,以“雄才大略"著称的多尔衮,又是出于什么动因,非要去做这种被中原儒家文化视为不符伦常的事情,来败坏自己王朝的名声呢?贪恋姿色吗?多尔衮福晋众多,何必为一个三十六七岁的女人付出这么高的政治代价?

传闻五:“多尔衮亲到内院”

这条传闻资料来源,是多尔衮去世两个月后,济尔哈朗等《追论摄政王罪状诏》,其原文是:多尔衮“自称皇父摄政王” “又亲到皇宫内院,以为太宗文皇帝之位原系夺立,以挟制皇上侍臣”

读过原文,一目了然,多尔衮亲到皇宫内院,并非与孝庄太后幽会,而是逼迫皇太后母子将帝位让给他,同意他称帝。

如果皇太后真的下嫁给多尔衮,多尔衮就可以自由出入宫禁,甚至每天住在皇宫之内。

“亲到皇宫内院”这条材料正是多尔衮在通常情况下不去皇宫内院的佐证。而且如果多尔衮此行是与皇太后幽会,济尔哈朗等人不会在揭发多尔衮时提出来;否则等于将皇太后一并抛弃。它不但不能为“太后下嫁说”提供证据,恰恰证明皇太后根本没有下嫁多尔衮!

传闻六:孝庄不和皇太极合葬。“被罚守陵”

沈阳清昭陵,皇太极和博尔济吉特氏哲哲皇后的陵墓

持“太后下嫁说”者认为,按清朝的丧葬制度,夫妻应当合葬。由于她已下嫁多尔衮,不愿去沈阳与皇太极合葬,才提出死后葬于东陵,被康熙皇帝葬在清东陵风水墙外,为子孙守陵。

其实是因为孝庄临终前,她对孙儿康熙皇帝说道:“太宗文皇帝安葬已久,不可为了我再打开他的陵墓,况且我的心里留恋你皇父和你,不忍心远去,务必在孝陵(顺治墓)附近安葬,这样,我就安心了。”

康熙遵照祖母的遗嘱,把她的灵柩暂时停放在河北遵化清东陵门前左侧暂安奉殿。雍正三年(1725年)正式在该地修陵葬入地宫。因为它在沈阳皇太极的昭陵之西,故称“昭西陵”。

清东陵风水墙内诸陵陵主,最高辈分者为顺治皇帝及后妃,孝庄作为长辈,自然不应葬于本陵区内;而在墙外的“昭西陵”虽距沈阳千里之遥,在观念上仍属清太宗昭陵系统的组成部分,正与礼制相合。这种因后妃晚逝而不与皇帝合葬另建陵寝的事例并不罕见!

所以这个理由根本说不通。如果她已经下嫁多尔衮,和皇太极不存在夫妻关系,不合葬是理所当然的,就没有必要再提不与皇太极合葬之事,倒应该提出跟多尔衮合葬了。


那么,为何这些传闻能够广为流传?

一是满族入关初年那些汉族“反清志士”——如张煌言之辈,广为散布此种传闻,以宣传清朝当权者的“荒淫无道”“比同禽兽”,为实现他们“反满抗清”政治目的服务。二是清末民初的一些时文小说作者,在“驱除乾房”的浓重氛围中,大肆杜撰渲染清宫中所谓“艳史”“丑闻”,仍是为了证明推翻清朝的合理性。三是民国以后一些靠写小说、剧本吃饭的人,为图名利,将民间传闻加工润色,增强其作品的吸引力!


孝庄母子是十分憎恨多尔衮的!

后期的多尔衮一直想要以己为君,以福临为太子。这个计划一直受阻,甚至气急败坏到内宫找到孝庄威逼,但是孝庄一直都没有同意,最后多尔衮愤怒至极的出了内宫,这件事以失败告了终。

多尔衮在皇帝身边安插很多耳目,致使忠于皇帝和皇太后的大臣受害。他们狗仗人势,甚至竟敢轻视顺治和孝庄。

有一次,福临去围猎,巩阿岱、锡翰、内大臣席纳布库等人故意把他引上险峻崎岖小路,以致驾前护卫巴海骑的马失足。

福临不得已,只好下马步行。巩阿岱等三人看见,竞讥笑说:“年少不习骑射,连这样的路,都下马步行啦!”另一次围猎时,福临追射一只鬼子,席纳布库迎着福临射箭,以至“箭落皇上马前”,将福临置于险境。

孝端太后(哲哲)于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去世,翌年二月奉送盛京合葬于昭陵,他们这些人竟然借口有事,拒绝送灵。

当时孝庄和顺治身边安排了很多多尔衮人,从贴身侍卫到打杂下人比比皆是。所以孝庄和顺治一直处于被监视压迫的状态!


下篇文章预告:“顺治帝与董鄂妃的旷世绝恋,董鄂妃是董小宛吗?顺治帝真的出家了吗?”

喜欢作者文章的一定要收藏关注哦!每天持续更新![祈祷][祈祷][祈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满族   太极   摄政王   皇太后   叔父   顺治   太后   大臣   皇宫   皇帝   爱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