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焰蕴于简淡之中-《海上晨钟》的“小人物”与“大历史”

《海上晨钟》 苏虹 著 作家出版社

1916年7月,李大钊由上海到北京办报。他给报纸起名“晨钟”,寓意以清晨的钟声唤醒民众、唤来黎明。在发刊词中,李大钊大声疾呼:“吾侪振此‘晨钟’,期与我慷慨悲壮之青年,发新中华青春中应发之曙光,索我理想之中华,青春之中华!”

李大钊一定没有想到,正是在同一年,彼时的上海孕育出了一颗民族制药的种子。一家名为“信谊”的药房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悄然开设,迸发出惊人的青春力量,经历百年风雨而屹立不倒,成为中国民族工业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他更不会想到,就在不久后的将来,会有一支共产主义的火把照亮沉沉大地,迅速成为燎原的红色信仰。

作家苏虹的长篇小说《海上晨钟》的故事,从这个“方死方生、方毁方成、方破坏方建设、方废落方开敷”的时刻开启了。读者跟随着新谊制药党办副主任郑筱韵的脚步,一同回到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滩。透过一百年的历史眼眸,站在岁月的肩膀上远眺,新谊在创建成长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有志、有勇、有谋的年轻人:为振兴中华医药呕心沥血的鲍永昌,胆大心细、思虑周全的王铭珊,不畏艰险、机智应变的地下党员沈志远,神采奕奕、智慧干练的汪映珍,面对改革激流从容不迫的吉耀东……从抗日战争开始到上海解放前夕,再到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新谊制药潜心研发国药、打造民族品牌、开展护厂运动、守护生命健康,“好药、信誉和友谊”的品牌越擦越亮,实现了从名不见经传的小药厂向远东地区最大的制药企业的成长蝶变。

小说伊始,便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绘了现代上海的都市风貌。对于每一个生活、工作在上海的人来说,外滩古老的建筑群、岸边奔涌的黄浦江、旋律悠扬的《东方红》、店里飘出的咖啡豆的香气,都是最熟悉不过的元素。作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的多官能描写,温和地还原了一种“生活的感觉”,构建起舒适的阅读语境。这种“身边的风景”让读者会心一笑,很快地打破了小说内外的隔阂,自然而然地代入到“我”的视角中去,沉浸式地体验起郑筱韵的人生。

然而,原本以为波澜不惊的生活原来只是《冬风练习曲》的开头,平铺直叙的乐章顷刻间变成了大段跳跃的音阶。随着情节的推进与发展,传奇非凡的人物、惊心动魄的战争、风起云涌的博弈、爱恨生死的选择一一在眼前展开,又陆续成为历史中尘封的一页。小说的最后,“我”依然站在黄浦江边,江水翻涌,钟声回荡——一切如常,可人生航向已然得到校正。

开头那种亲切的共鸣感,在轰鸣的炮火、远隔的年代、生死的别离中,似乎逐渐消弭了。但郑筱韵看似传奇的经历却又让读者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这种看似矛盾的场景,恰恰应了鲁迅先生在《这也是生活》中的一段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精彩故事的发生,无关身份地位是否显赫;红色血脉的联结,也无需特意创设和赋予。郑筱韵只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你如我一样寻常地工作、生活着,偶然的机会和持续的好奇心,让她一步一步踏入浩如烟海的历史中,找寻到隐藏其间的人和事。在困惑时,吉耀东曾经建议她找找“别的更大的档案室”。事实上,所有历史资料、文字记录、只言片语,终归需要依托到每一个具体的人身上——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行走的档案馆,生命的书页上镌刻着祖辈父辈扛着枪炮和锄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征程,记录着平凡岗位上“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绽放”的行稳致远,涂写着行吟泽畔、跬步江山时“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顿悟思索。

《海上晨钟》作者苏虹

文学是对生活中被遮蔽和遗忘的人们的还原、记录、叙事和探讨,《海上晨钟》的意图或许也正在于此。它通过“小人物”还原“大历史”,通过日常图景记述宏大叙事,郑筱韵、张东国、鲍永昌等人的故事,其实就是他们的生活日记、工作笔记、家族传记、城市游记,是每一个为家庭付出、为生活努力的普通人的剪影,串联起几辈人的共同记忆。然而,也正是这些点滴记忆,汇集成新中国走向复兴的坚实基础,绘就出后继者踔厉奋发的精神底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或许都可以成为如同郑筱韵一样的“敲钟人”,去关注更多淹没在平凡生活中的不凡人,去探寻更多潜藏在历史深处的不凡事,握紧钟杵、击向钟面,扬起阵阵激浊扬清的声浪,唤来缕缕冲破黑暗的曙光。(陈中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晨钟   小人物   黄浦江   远东地区   海上   曙光   历史   中华   钟声   上海   读者   民族   青春   故事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