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众精工人的活法:把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变成可能,有志气才有成就

题记: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功,至少是在自己所从事工作领域内的有所成就。在工作初期,每个人或许也都会踌躇满志。但在面临每日具体而可能琐碎、单调、充满挑战,又或是人际关系复杂的工作时,有人可能也只是迫于生计而被动地工作,所以才会有网友“上班如上坟,下班如野马”的调侃;但也有人把问题和挑战当作成就组织成就别人,也成就自己的机会,每天面对具体的问题却兢兢业业且乐此不疲,并且觉得别人觉得做不到的自己做到了那才叫个人价值。人生充满荣誉感和担当,有志气有魄力,这样的人就如太阳般自带能量且能持续释放,总能点亮整个团队并持续向前。

与别的岗位不同,挑战和问题可能是研发人员每日都会面临的问题。所以每日殚精竭虑的苦苦思索,在常人看来难免会有常皱眉头的状态。

初见海仕,笑呵呵的样子和轻松的状态,笔者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几年前在博众精工进军新能源之电池装备制造研发征途中,在局面迟迟打不开的状况下,重整团队愈挫愈勇且带领团队迅速崛起的人。

重拾团队的信心,做出自己成熟的设备

2020年,海仕接到上级的任务,希望他能接管电池生产装备注液机研发团队。

彼时的博众精工,此前多年的业务发展主要围绕以全球消费电子巨头产业链为主的自动化和数字化装备领域,经过长期持续耕耘,在工业自动化和数字化底层技术方面已形成了较强技术优势,公司也正积极致力于将技术研发优势应用于更多领域。

前期的团队已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摸索,但是在电池装备领域的应用,始终差一截,无法真正打开局面,不少人都开始失去信心。海仕刚开始也不是很想接管团队,他一直喜欢把心思花在具体解决问题的研发工作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而且当时的团队正处于剧烈震荡中,组织涣散,很多人员离职,士气低落、人心不稳。但想起自己满怀希望的来到博众这么多年,博众的平台及文化深深的感染着他,对博众还是充满感恩的心,遇到困难自己不管,内心也会觉得愧疚。海仕觉得,既然如此,就不能辜负公司和领导的所托,全力以赴,干就干好。

海仕说,他其实在管人方面并没什么真正的经验,只是本着真诚的原则,与真正想做事的团队成员认真沟通,达成完成此事的决心和愿望,让团队成员在思想上达成一致:把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这才是我们存在这个团队中的最大价值,这也是我们作为研发设计人员的初心根本。

博众精工多年来一直专注于自动化智能设备的发展,在消费电子、汽车、家电、日化等行业领域踏踏实实地深耕细作二十多年,而在新能源板块上布局较为晚,相关人才配置和技术积累上还存在较大差距,要想在新能源板块打开局面,实现飞跃式发展,就必须先确定明确的目标,进行重点攻破。团队针对新能源的各个工艺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了团队的技术攻关方向,以锂离子电池注液机为重点攻关方向。以锂电池注液机技术攻关点为例,通过不断研究我们攻克如下难题:

第一、 解决之前治具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根据实际状况重新设计了设备的结构,以解决定位精度不准、稳定性不好的问题;

第二、 解决取电池时机械手抓不稳、来回摆动的问题,避免了抓取对电池造成损伤和抓取不到位现象;

第三、 解决拉膜机构无法拉开膜、注液针无法伸入电池内注液和戳破电池问题。避免了电池注液漏到产品外部污染电池和治具,最后损伤电池问题;

第四、 解决真空热封机构封膜有不平整、受热不均匀出现假封问题。

第五、 解决产品合格率的问题。

面对诸如此类之前团队尚未解决的问题,海仕说,对于客户和公司的期待,除了创新性的思考,也需要无数次的观察和调试分析。整整一个月,海仕带领团队几乎每天都忙到凌晨后,全身心扑在设备上。比如电池拉膜打不开,就蹲守在设备现场,不断地模拟分析打不开的原因。

经过团队齐心协力,终于给客户交付了性能稳定的成熟设备,获得了某全球消费电子类电池巨头的高度认可。

服务全球动力电池巨头,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随着博众精工数字能源事业部锂电池研发和客户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巨头向博众抛出了橄榄枝。

海仕及团队接到任务之后,迅速打包个人物品、办公电脑等,直接就入驻到客户现场去了。由于客户市场需求井喷,能否又快又好地帮客户完成数字化生产装备的研发和调试应用,成为摆在海仕及团队面前的难题。

虽然同样是电池新能源项目,但是动力电池还是第一次做,时间周期又紧,又是如此大的项目。海仕只能带领团队在客户生产现场不停地研究生产工艺需求和揣摩设计,经常工作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早上八点继续工作。同时,每天晚上十点钟,他会拿着个本子,和团队成员逐一沟通遇到的问题、怎么设计完善以确保准确性。而且还要同步与客户不断沟通协调,确认其功能要求,因此进度按照天、周、月计划得非常紧。大家工作都很累了,也过得很充实,海仕也只能带大家吃个饭,聊聊天,然后继续加班加点赶进度。

时间本来就很紧张,团队成员每个人的工作也很饱满。这是一个相互协作的团队,团队的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会造成项目巨大的损失;但不巧的是,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汪涛的奶奶去世,海仕虽然对项目进度要求很高,但是觉得关键时候,亲情也是不能完全不照顾的,因此还是让汪涛抓紧回去。汪涛也很清楚此项目的重要性,回去来回各一天,总的前后三天就迅速赶回来了,忍住悲伤迅速投入工作。海仕在觉得很抱歉的同时,也感谢团队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当问及那时有没有想过做不出来怎么办时,海仕说,没时间想这个,也不信博众团队专注耕耘自动化这么多年,怎能连这个设备都做不出来?当时主管数字能源的蒋总随时在关心着项目情况,也去过现场很多次,也是不断鼓励大家要有信心,一定能做出来的。在蒋总的带领和大力支持下,海仕在现场更加身先士卒,带领团队全身心扑在了设备研发上,终于如期交出了设备,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当然,海仕如今说起这个项目,也坦诚地说当时压力其实很大的,没有相关的经验和专业人才,很多专业上的东西还是不清楚,每天不停琢磨相关结构和工艺,想尽办法把各个难点进行突破,一项一项困难压在头顶也很痛苦,这是一场真正的硬仗。但是通过这次攻关,整个团队的拼劲更足了。而且很多人也成长起来了,现在都能独挡一面了。整个电池注液研发项目团队成员也扩展了数倍的规模,在承担更多客户的设备研发需求。

而随着全球锂电池市场的需求持续井喷,目前的客户需求仍然不断在增加。对于海仕来说,更多的挑战还在后面。但他对此已经淡然很多:自强者天助!只要一门心思放在我们从事的研发思考上——而不是只是简单当一份工作被动地在做。如果整个团队都有这种精神,基于现有的客户实际需求,我相信没有我们做不出来的。古人讲,尽人力,听天命。我觉得除了我们尽最大的心力,要发自内心地希望这样的研发能造福人类,为中国制造的竞争力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让“天命”也愿意帮助我们。如此则那些具体的难题,在一次次的冥思苦想和反复讨论中,灵光一现的解决方案我觉得就是“天命”给我们的帮助。所以,只有真诚、用心,才能获得最多的能量,也才能把事情做好。

事实上,博众精工就是这样在一次次的客户紧急需求中迎难而上、快速响应中成长起来的,这也是博众精工的核心价值之一,这也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特别是工程师文化:成就客户,勇于担当;保证完成任务,决不找借口。博众的同仁们相信,中国高效率高品质的制造业竞争力,也有自身的一份力量。这,也是博众精工持续奋斗、追求卓越的源动力所在。很多像海仕这样务实肯干的同仁,无形中也成了中国制造强国路上的生力军力量,以完成这一代人在时代发展进程中应有的使命与荣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精工   活法   新能源   成就   电池   团队   成员   需求   客户   项目   设备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