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0”目标下的爆发产业-光伏

基石产业按照区域有市场、承载有平台、产业有配套、投资有效益的原则,重点布局半导体集成电路、新能源、科技农业及大健康等相关产业,并已形成一套“产学研投”全方位融合的合作模式,打造了多个产业生态圈。我们将在公众号中定期与大家分享产学研投方面的最新政策及资讯,欢迎关注。


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其中,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光电转换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可以看出“十四五”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在“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节能减排、绿色清洁发展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方向,作为新能源的光伏产业已悄然成为新兴战略规划的重中之重。

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9.34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的42.5%,其中,光伏发电达到2.5亿千瓦,光伏发电利用率达到98%。光伏技术快速迭代,多次刷新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量产单晶硅、多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分别达到22.8%和20.8%。

2021年,我国光伏行业正式确定不再补贴,光伏行业进入“光伏元年”,电价打平的时代正式启动。据CPIA统计,2021年我国集中式光伏电站为0.31元/度,分布式光伏电站0.28元/度,低于大多数省份的燃煤标杆电价。到2021年底,我国光伏行业已傲然世界之巅,全年新增装机54.88GW,位列全球第一,并已经实现上下游的完整布局,各环节产量占全球近80%,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也都走在世界前列。

资料来源:IEA,基石产业整理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基石产业整理近期

国家能源局在2022年四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上公布,前三季度,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9400万千瓦左右,占新增总装机的82%。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全部开工,第二批项目正在陆续开工、目前正在抓紧推进第三批项目审查。数据表明,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大型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聚焦能源安全供应和民生保障,努力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是落实“十四五”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

光伏产业园是光伏产业集聚地,通过建设光伏产业园可以打造一条完整的光伏产业生态链,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2021年,在“30”“60”目标带来的爆发性增长机会下,使光伏行业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扩张,根据华夏能源网数据显示,2021年前十大光伏产业扩张项目资金总投入约2656亿,其中包含国内一线顶尖光伏玻璃企业南玻集团、中国能源领域发电“四小豪门”的华润电力以及光伏产业链硅料与电池环节的双料龙头通威股份等多个光伏相关龙头企业。光伏产业的“疯狂爆发”预示着产业在“双碳”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作为行业驱动力,未来必将迎来进一步发展与扩张。预计未来光伏行业将从行业性增长跃升至结构性增长。

资料来源:华夏能源网

2022年6月,国资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要推动智能光伏创新升级和行业特色应用,创新“光伏+”模式,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布局。在此背景下,我国诸多央国企都已对光伏应用场景进行了深入探索。

基石产业联同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显示产业分会、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为首的科研单位、广东省矿业协会等组成产业联盟,依托产业联盟丰富的产业资源、技术工艺及设备等,拟在张掖市以“新能源+新材料+高新科技”融合战略,规划建设包括硅棒硅片生产基地、光伏电池组件生产线、光伏面板生产基地、OLED面板生产线等工业基地,同时引入集成电路、芯片企业等产业集群,形成创新“光伏+高精尖”模式的全链条新型产业园。项目整体投资金额达50亿。基石产业充分结合张掖市城市特质及综合资源,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并引入相关优质企业,结合张掖市丰富原材料资源、广阔土地及能源充足的三大优势,依托新材料产业园、光伏(农光互补)基地、新材料研究中心构建项目可持续迭代发展,持续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引导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科研成果就地就近转化,形成“碳中和+产业+农业”的多元化融合发展格局,为张掖落实“十四五”规划战略目标奠定夯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张掖市   产业   产学研   新能源   基石   产业园   电池   目标   我国   项目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