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好儿郎,他让京剧大师梅兰芳、豫剧大师马金凤“进入”襄阳


“我愿是汉江里的一滴水,城墙上的一块砖,岘山上的一片石,不论我在多大的舞台上,我的心永远朝着襄阳的方向。”这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三代传人、豫剧大师马金凤亲传弟子、京剧名家王志怡入室弟子刘冰先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11月17日晚,他在古城墙边的襄阳剧院,继今年年初隆重推出《尺度舞台——刘冰戏曲人物画展》之后,又用一场“戏韵襄情——刘冰个人艺术专场”的精彩演出,向家乡父老诠释了艺路追梦、回报家乡的初心。

专场演出由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襄阳市演出公司承办,会同北京兰凤剧社、湖北省豫剧团、老河口市湖北越调仙人花鼓戏传承保护中心联合奉献。刘冰联袂一批荆楚名角儿将倾情演绎京剧《贵妃醉酒》、豫剧《花打朝》《穆桂英挂帅》、湖北越调《伐子都》、武戏《凤台关》的经典折子戏。

视频加载中...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且让更多襄阳戏迷享受这场艺术盛宴,地方主流媒体安排了现场直播。据统计,通过直播观看演出的票友戏迷近10万人。而演出现场的间隔式座位安排,也丝毫没有影响观众的热情,热烈的掌声不时响起,老戏迷们更是大呼过瘾!演出结束后,不少乡亲还迟迟不愿离开,纷纷要求与刘冰合影留念。他则不顾演出劳累,愉快地戴着戏装与观众一一合影,直至每个人都满意了方才退场。

视频加载中...

襄阳作为楚文化发祥之地,是湖北戏曲活动的中心之一,俗称“戏窝子”。历史上,汉水这条黄金水道为襄阳带来了商业繁盛和文化的繁荣。襄阳地方戏“一清、二黄、三越调,花鼓戏和梁山调”的说法由来已久。“襄阳腔”等声腔,为京、汉、滇、川等许多剧种所共用,远播海内外,对我国戏曲发展产生过较大影响。



自幼酷爱戏曲艺术的刘冰先生,学习和工作之余,以传承为己任。他先后收藏了戏曲演出使用的道具、乐器、戏服、头饰、布景等演出用具,以及反映戏曲故事的柱础、门楼、牌坊、石碑、雕塑等;戏曲曲谱、剧本等;戏曲演出剧照、演出传单、宣传海报等;戏曲名家的家谱、印章、书信、诗赋、丛书、书画作品等;戏曲名家或代表性戏曲演员演出的戏曲录音带、光碟等百余件。




随后,他不仅在北京创办了兰凤剧社,还在家乡襄阳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创建了兰凤戏曲艺术博物馆,利用优质的艺术资源,与襄阳本地专业院团协同发展,共同助力襄阳文化艺术事业和产业的发展,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戏曲文化。



刘冰,1989年2月生,湖北襄阳人,被誉为“梅门马派,梨园新秀”,北京兰凤剧社社长,兰凤戏曲艺术博物馆馆长,民革党员,共青团中央新兴青年代表。


视频加载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襄阳   豫剧   老河口市   凤台   汉水   京剧   梅兰芳   花鼓戏   儿郎   戏迷   湖北   戏曲   北京   名家   家乡   演出   大师   文化   马金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