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消费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品牌腔调?

在法国,一个距巴黎半小时车程的村庄里,住着一位老太太。平日割草喂马、衣着俭朴。但在每年香奈儿(Chanel)的时装发布季之前,香奈儿都会专门送来布料,请她为高级定制礼服制作织带。这位老太太总能借助面料的质感和花纹,做出香奈儿想要的那份沉静而浪漫的美。老太太这种对织物的敏感和精湛的技艺,赋予了香奈儿品牌腔调。

另外一个奢侈品牌,LV。提到LV,就不得不提到旅行精神。从第一款平顶木箱开始,LV就一直围绕着旅行二个字打造自己的产品哲学。慢慢的,旅行精神也成就了LV的品牌腔调。很多产品都跟LV一样,有着类似的产品力破圈法则:一个好产品,开始会围绕一个垂直人群的具体需求做到极致,再慢慢获取圈层之外的用户。

2010年,苹果发布了第一代iPad。发布会上,乔布斯站在巨大的投影幕布前,身后投影出两个路标,一条路是「科技艺术」,另一路是「人文艺术」。他说:「这就是我一直认为苹果的位置,处于人文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交界处。」这句话,没有因乔布斯的离世而被人遗忘。这个定位不仅成就了苹果,而且也给很多后来很多品牌指明了方向。定位创新,本身就是一种品牌腔调。

「品牌腔调」到底是什么?一种消费者的直观感受?还是一个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测量的指标?很难一言以蔽之。但你看这些品牌,经过时间萃取却沉淀出下一份共性:尊崇工艺、尊重审美,追求完美,蕴含深厚的人文历史和天马行空的创新灵感,同时又能成为身份和细节的阐释者。

这些由不同的侧面组成的品牌印象,姑且称之为「品牌腔调」吧。

02


现代消费社会,我们经常说小众、独立的品牌更有腔调。确实,当小众品牌走向「大牌」时,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以「独立性」安身立命的腔调品牌,如何在走向成熟时兼顾商业成长和独特调性。

在我看来,品牌腔调与产品的精湛技艺有关,与厚重的文化承载力有关。但关系最直接的莫过于所处的消费时代,以及这个时代中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诉求。

日本知名社会观察家三浦展在《第四消费时代》中提到:「某一商品由于何种理由被生产出来,又是什么样的人群在什么样的时代洪流中购买了这个商品,从而导致这种商品畅销的」。这句话也提供了回答这个问题的一个思路:从消费社会的特征中去寻找答案,同时也能探究出一些有关未来的商业方向。

三浦展将消费社会的发展划分了四个阶段:第一、二、三、四消费社会。以汽车行业为例,尤其是豪华车的诞生与发展,能发现虽然中国本土品牌,在过去第一、二消费社会因历史原因没能参与到这场传统汽车势力的竞争当中,但随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发力,或许中国有腔调的品牌,很有可能会在汽车行业,尤其是豪华汽车行业的角逐中展露头脚。

第一消费社会,按照三浦展的定义,指的是1912年到二战结束的1945年。这个消费时代的典型特征是:城市消费成为了社会主流,主流消费群体往往限于大城市中的少数中高产人群。也正是这个时期,很多现在大家熟知的豪华汽车品牌纷纷诞生。比如奔驰、宝马、奥迪、捷豹等等。

第二消费社会。这时日本经济也正迎来高速发展时期。当时主导消费主观念是产品要足够大、足够多,而且足够贵。主流消费群体逐渐转变为以家庭为核心,每个家庭至少拥有一辆私家车。随着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普及,包括汽车在内的很多产品价格大幅压低。与此同时,一些背靠强大汽车帝国的品牌开始进军高端市场。比如雷克萨斯、英菲尼迪等等。

接下来到了现在第三和第四消费叠加到来的社会。在三浦展看来,这个时期,社会上逐渐兴起了乐于共享、重视环保、重新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意识。消费取向也更崇尚个性化,多样化。在消费产品上,也鼓励人们应该「以人为焦点」替代过去的「以物为焦点」。

还是以汽车行业为例,过去几十年来,汽车一直是城市规划的核心。但是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以汽车为中心的城市设计模式带来的交通堵塞、安全和环境问题越发严重。越来越多人认为以车为本的城市规划模式,到了让位于以人为本的模式的时候了。现在,经常有人说要重新设计汽车。其实,重新设计的本质上,就是回到「我」和「我的需求」中来。


03

最近,又有一豪华车企入局。上月底,豪华智能电动汽车品牌「BeyonCa」举行了一场发布会。之所以对这场发布会深刻印象,也是因为在目前新能源车的混战格局中,它的品牌定位和产品设计思路,都是基于「我和我的需求」以及深度生活场景而来的,这很符合第三、四消费社会的时代特征。

人类学家列维·施特劳斯说过:霎那间捕捉到的文化特质,最能代表该文化的深层意识。同样对品牌来说,消费者能捕捉到的品牌文化特质,大概就是品牌腔调了。开篇列举的香奈儿、LV和苹果的例子,似乎都有一点打造品牌腔调的共性:找到了自己独特的DNA和品牌势能,然后,通过各种表达形成你传播链路。在BeyonCa这场发布会上,也看到了同样的思路。

形式上,以最契合的传播形式表达品牌腔调。

BeyonCa的这次发布会,上演了一场名为《生命之光》的「沉浸式音乐剧」。有人说,剧场是封闭起来给观众做梦用的。而这场音乐剧则给观众造了一个「传承经典、突破传统、探索全新未来 」的梦。

剧情并不复杂。一个感受过传说中生命之光的木偶,不愿意继续过着机械、麻木、没有意义的木偶生活,于是决定走出自己一直生活着的舞台。在神秘女孩Beyonn的引导之下,他们一起踏上了一条寻找生命之光的旅程。经历了奇幻森林与机器王国的历险,小木偶成功到达彼岸,最终找到了他心中那道神圣的生命之光。

在演员的“声台形表”之中,欢喜、彷徨、热血、希望……演员们带着观众一起去回忆着一个个探索旅程的故事,一段追寻意义的故事。在呈现和表达上,音乐剧的剧情也在释放一些行业信息。音乐剧中,纯白森林代表了新势力的千篇一律,机械王国代表传统势力的固步自封。看得出来,BeyonCa是希望探索一条通过自己与众不同的定位,去继承并打破传统,甚至也打破逐渐固化的创新套路,真正围绕用户需求去打造一台车。

这也是BeyonCa所想要传达的品牌初心。

内容上,以场景和需求去定义品牌腔调。

过去我们常说,人们购买豪车,必须有着极强的物质基础和极强的品牌基础。但在第三、四消费时代,人们追求的不是快感,而是愉悦感。而最能带给「人」本身愉悦感的,莫过于基础场景的创新,用技术服务于人。

相比于现在流行的「软件定义汽车」的思路,BeyonCa希望对用户车内、外深度场景的洞察,构建出行解决方案和健康生态体系。正如BeyonCa创始人兼董事长苏伟铭先生说:「场景不仅仅是功能和配置的简单叠加,更应该是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技术的发展要服务人的最核心需求,因此,我们聚焦深度场景,聚焦健康。」同样,BeyonCa想做的,也是基于「人和人的需求」的基点,以深度场景定义汽车,融入艺术和美学,满足现代人对生活的诉求。


04

在这个相对浮躁的消费时代,我们听过太多有关创新的故事。可能是商业模式上多打通了一个平台啊,或是产品上多了一块操控屏,也可能是营销上的一次联名…再辅以较低的利润,这些创新总能吸引到资本和大众,赚得暂时的关注度。但这无法形成品牌腔调,只会离人和人的需求越来越远。

真正的品牌,有腔调的品牌,不应该是这样的。

它应该是洞悉这个消费社会的,应该是从人和人的需求出发的,应该是能够找到品牌势能并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和传播链路的。这个时代,不缺短平快的碎片化信息,但是缺的是一份腔调。它可能是一场真正带来思考的音乐剧,一个真正懂「我」的好产品,一个经典的、能满足人和社会诉求的品牌…

我们能从LV、香奈儿等品牌中找到来时的路,同样我们也能在像BeyonCa等很多这个时代的新品牌中去探究未来的方向。

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曾说:「我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荡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之下走过这个空间,这就足以构成一幕戏剧了」。品牌也是如此,当你来过、走过,已经是一幕戏剧了。但戏剧精彩与否,能否跟观众产生灵魂共振,这完全由你的产品和品牌腔调决定。

所以,为何不尽可能精彩一些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腔调   品牌   时代   音乐剧   汽车行业   场景   需求   社会   汽车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