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成功创森,51处各类公园建成并开放

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式获批“国家森林城市”,成为北京市第一个荣获“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的平原区。

11月1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举行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题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下一步,城市副中心将推进城市滨河景观体系建设,重点推进老城区支路街巷绿化品质,实施100个“精品乡村公园”建设。

大运河森林公园月岛观景平台上俯瞰大运河美景。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形成“两带、一环、一心”绿色空间布局,百姓推窗见绿

通州区副区长秦涛介绍,经过5年多的不懈努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36项指标已全部达标,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北京平原地区首个高标准、高品质、高效益的国家森林城市。

通州在上一轮百万亩造林新增19.3万亩绿化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了《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三年行动计划》和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实施造林20余万亩。建成东郊森林公园、台湖公园等万亩以上森林8处,千亩以上森林组团32处,建成并开放各类公园51处,建成北运河绿道、运潮减河绿道等375公里。

副中心形成“两带、一环、一心”绿色空间布局。在东部实施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等8项工程,新增3.5万亩生态绿带,促进了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在西部实施永顺城市公园、台湖万亩游憩园等6项工程,新增2.6万亩生态廊道,增强了副中心和市中心城区的生态联系。

副中心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上打造的13处公园,目前已建成9处。在核心区域,占地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已于2020年9月对外开放,成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金名片”。

副中心创森给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绿色空间持续拓展,百姓推窗见绿”。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局长胡克诚说,东郊森林公园、张家湾公园等多处大型公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攀升。以西海子公园、“三庙一塔景区”、大运河森林公园为主体的“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北区已全面开放。

市民通过湿地望远镜观察大运河森林公园里的鸟类。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监测到野生鸟类357种,含珍稀鸟类大鸨

通州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1年至今累计建设生态保育小区49处,通过搭建本杰士堆、人工鸟巢和昆虫旅馆等方式,为野生动物提供繁衍生息的拟自然环境。目前共监测到野生鸟类35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4种,大鸨、白鹭等珍稀鸟类迁徙到副中心越冬受到公众广泛关注。

通过两轮百万亩造林建设,通州区做好生态碳汇“加法”,加强高碳汇乡土树种的应用,营建乔灌草复层结构或异龄、针阔混交林,提高树木综合生长能力,提升碳汇和生态效益。通过建设公园绿地和城市立体绿化,做好碳排放“减法”,缓解热岛效应、减少城市污染,实现间接减排。

据统计,城市副中心林地、绿地、湿地年碳汇量已达50.2万吨,每年约有71万立方米修剪剩余物得到资源化利用,森林单位面积碳蓄积量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今年,城市副中心首个碳循环公园和首个区级5G自然科普教育基地已基本建设完成。

游客在美景间拍照留影。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将实施100个“精品乡村公园”建设

秦涛说,下一步,城市副中心将推进城市滨河景观体系建设,推进五河沿线区域滨河景观提升。高水平推进道路绿化建设,重点推进老城区支路街巷绿化品质。推进精品绿化乡村、绿化镇区建设,实施100个“精品乡村公园”建设,塑造与地域文化主题匹配的“一镇一景”绿化景观风貌特色。

全面实施城区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养护,完成50余条道路精品绿地的创建工作。推进北运河-潮白河沿线、生态绿洲地区生态景观建设整体提质,引领区域生态建设协同发展。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李立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滨河   通州区   公园   城市   大运河   中心   鸟类   森林公园   北京   生态   森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